初夏的南风,带着海洋的湿润与特区特有的蓬勃气息,吹拂着鹏城大地。王辰的湾流G550私人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宝安国际机场。此次南下深圳,他轻车简从,只带了沈冰和周毅等少数随行人员,行程低调而目的明确。
深圳,这座以创新和速度着称的城市,始终涌动着最前沿的科技浪潮和最活跃的资本力量。王辰此行,并非为了已有的半导体或生物医药产业,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领域——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应用。
车窗外的景象飞速掠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充满设计感的科技园区、步履匆匆的年轻面孔,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帝都的厚重和沪上的精致不同,深圳的空气里都仿佛弥漫着一种“快”与“新”的基因。
“老板,我们先去酒店,下午与‘深创投’和‘南山资本’的负责人有个初步会谈。”沈冰坐在副驾,看着平板上的日程,语速平稳地汇报。
“嗯。”王辰望着窗外,目光深邃。‘深创投’和‘南山资本’是国内顶尖、也是最了解深圳本土科技生态的风险投资机构,与他们的接触,是快速切入这片热土的最佳方式。
下榻的酒店位于南山核心区,房间的落地窗正对着后海那片如火如荼建设的超级总部基地。王辰站在窗前,能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澎湃的发展脉搏。
下午的会谈在一种务实而高效的氛围中进行。王辰没有摆出顶级资本巨鳄的架子,而是以探索者和合作者的姿态,仔细聆听着对方对深圳AI生态、硬件创新、以及众多隐形冠军企业的介绍。
“王董,深圳的优势在于极其完善的硬件产业链和快速将技术产品化的能力。”‘深创投’的总经理侃侃而谈,“很多天马行空的AI想法,在这里都能找到工程师把它实现出来。但短板在于,部分团队过于注重短期应用和商业模式,在底层算法和核心技术上投入不足。”
王辰频频点头,这与他的判断不谋而合。他需要的是既能扎根现实应用,又具备长远技术视野的团队。
接下来的两天,王辰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在两家风投的引荐下,他密集地考察了多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公司。
他参观了一家专注于“AI+工业质检”的初创企业,看着他们的系统以远超人工的速度和精度检测着精密零件上的微小瑕疵;他走访了一个研发“神经形态计算芯片”的实验室,虽然技术尚处早期,但那迥异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设计思路让他眼前一亮;他甚至去了一家做“智能传感边缘计算节点”的小公司,其产品在功耗和成本上的极致优化,让他看到了与“辰芯”技术结合的巨大潜力。
沈冰全程陪同,高效地记录、整理着海量的信息,并在王辰需要时,精准地调出相关背景资料。她的存在,让王辰能够完全专注于与创业者和技术专家的交流。
周毅则如同隐形人般,确保着所有行程的安全与隐秘。
夜晚,王辰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俯瞰着深圳湾璀璨的夜景,脑海中梳理着此行的收获。
“深圳……果然是一片沃土。”他轻声自语。这里充满了野蛮生长的活力,也蕴含着引领未来的种子。他需要的,是以他独特的眼光和庞大的资源,从中筛选出最具潜力的那几颗,加以培育。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孙浩的电话。
“浩子,初步接触完成。可以开始组建深圳前沿科技投资专项基金,首期规模先定五十亿。重点关注AI底层技术、智能硬件、以及与我们现有产业能形成协同效应的领域。”
“明白,辰哥!我立刻筹备!”
挂断电话,王辰的目光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