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不愧是沃克。这位前ImI营销总监太了解现代战争的本质——舆论,才是当今最高效的武器。
当“镜像”协议还在消化技术数据时,沃克已经启动了他的b计划。
一周后,《亚洲金融周刊》发布深度报道,直指ImI利用“棱镜”项目在东南亚进行数据殖民。
精心剪辑的录音、经过篡改的技术文档,以及几位“前ImI员工”的证词,迅速在全球媒体发酵。
“他们窃取用户数据,操纵股市,甚至干预他国内政。”
沃克在视频采访中神情凝重,“我当年离开ImI,正是无法容忍这种道德沦丧。”
讽刺的是,这些指控半真半假——沃克巧妙地将自己正在实施的罪行,完美嫁接到了老东家身上。
金三角地区,战火因这波舆论攻势骤然升级。
四大家族趁机散播“ImI即将配合当局清剿”的谣言,逼迫当地民众选边站队。
原本中立的村寨被迫武装自卫,整个地区陷入更深的混乱。
在仰光,查侬发现“竹网”的多个联络点遭到不明身份民众冲击。
“他们相信ImI要夺走他们的数据自主权。”岩肯在电话里汇报,背景传来示威者的呼喊。
更致命的是,沃克提前准备了这手——他通过傀儡公司在欧洲提起了对ImI的反垄断诉讼,冻结了其在海外的部分资产。
陆彬在总部会议上沉默不语。
他看着屏幕上沃克接受采访的画面,那个曾经在ImI的营销总监,如今将全部才华用于编织谎言。
“他学会了我们的一切,”李文博叹气,“包括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不,”陆彬终于开口,“他忘了一件事。”
他调出一段监控——那是吴钦被捕前,偷偷备份在云端的最后数据。
“沃克太专注于模仿我们,却暴露了他自己的模式。”
屏幕上,沃克的谎言如同精致的刺绣,每一针都遵循着特定的逻辑——那正是他在ImI任职期间形成的思维定式。
“是时候让他明白,”陆彬轻声道,“学生永远赢不了老师。”
远在柏林的施密特收到新指令,他望着“镜像”协议捕获的沃克行为模型,露出了然的微笑。
最好的陷阱,是让对手以为他正在设置陷阱。
就在沃克的舆论战达到高潮时,施密特启动了一个名为“回声”的协议。
这个协议并非直接反驳沃克的指控,而是将沃克过去三年所有经过篡改的原始数据——包括他指示吴钦与四大家族往来的加密指令、资金流向的真实路径——通过《亚洲金融周刊》的底层内容管理系统悄然回传。
第二天,当读者再次打开那篇轰动一时的报道时,惊讶地发现所有“证据文件”都恢复了原始版本。
沃克指控ImI的每一条罪证,现在都清晰地指向他自己。
更讽刺的是,这种证据替换是通过沃克自己设置在周刊内部的后门完成的——他曾经用来植入伪造证据的通道,此刻成了真相的传声筒。
在金三角,查侬的“竹网”成员将打印出来的真实文件分发到各个村寨。
当民众看到沃克与四大家族签订的秘密协议——其中明确写着要“制造混乱以利于控制资源”——愤怒的矛头立刻转向。
与此同时,ImI在欧洲提起反诉,提交了沃克通过傀儡公司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的完整证据链。
那些被冻结的资产不仅迅速解封,沃克自己的海外账户反而遭到多国联合冻结。
陆彬在总部看着形势逆转,对团队说:“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谎言只需要编织,不需要支撑。”
他调出沃克在ImI任职时的一次内部培训记录,上面清楚地写着:“任何营销都必须建立在真实价值的基础上,否则再精美的泡沫也会破灭。”
沃克曾经亲自写下的培训教材,如今成了他失败的注脚。
在柏林,施密特关闭“回声”协议,轻声道:“镜像完成了它的使命。”
这一次,镜中倒影不仅映照出真相,更让制造谎言者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丑陋。
当全球舆论还在为沃克集团的惊天反转哗然时,ImI总部最深层的加密会议室里,三面全息投影同时亮起。
\"数据很有趣,但不够致命。\"
约翰·史密斯先生的声音经过加密处理,依然带着英伦腔调的冷静,\"沃克就像只偷吃奶酪的老鼠,动静很大,但咬不穿保险柜。\"
刘志强先生的投影微微颔首:\"四大家族的电诈网络确实需要清理,不过这是缅甸当局该操心的事。我们的战场不在这里。\"
张建国先生最后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2020年1月15日的董事会必须如期举行。”
“比起沃克的小把戏,量子霸权时代的战略布局才是当务之急。\"
陆彬站在三维投影中央,微微欠身:\"明白。已经安排陈志远团队继续监控沃克集团的残余势力,施密特博士的'镜像'协议将转入常态化运行。所有资源将向董事会倾斜。\"
\"那个缅甸的查侬...\"史密斯先生突然提到,\"让他保持待命状态。”
“或许在董事会后,我们需要在东南亚展开新的合作模式。\"
就在这一刻,柏林实验室的施密特收到系统提示:\"镜像\"协议自动捕获到一段异常数据流——沃克在彻底失败前,曾试图窃取ImI的董事会机密文件。
这个失败的尝试,反而暴露了另一个潜伏更深的对手的踪迹。
施密特将这一发现标记为\"待议事项\",随后关闭了警报。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个即将决定ImI未来十年命运的日期。
窗外,夜幕下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无人知晓这场刚刚结束的数字战争,不过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一段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