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缓缓摇头,烛光映照下,他的脸色平静得令人心悸:“不。此刻动他,无异于打草惊蛇。那些藏在更深处、尚未浮出水面的魑魅魍魉,便会立刻缩回巢穴。他们想制造混乱?正好,我正嫌这场‘归顺大典’不够波澜壮阔,缺一个杀鸡儆猴、立威天下的活靶子。”他目光转向老拐,指令清晰而冰冷,“让我们最精干的暗影,像影子一样盯死一条房通和他带来的每一个人,还有所有与堺港商人过从甚密的可疑目标。他们有任何异动,企图在典礼上发难,立即以雷霆手段拿下,但要做得干净利落,尽可能在事态扩大前消弭于无形,勿要惊扰其他宾客。另外,在大典会场,尤其是主礼台、宾客区、各出入口要害位置,加派双倍精锐暗哨,全部配发强弩与短铳,听我号令行事。”
“那……大典的原有议程?”老拐请示道。
“照常进行,一丝不苟。”凌风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月色下静谧而暗藏汹涌的江户城,“不仅要照常,还要比原计划更加隆重,更加威严,更加彰显我黑石城的天威浩荡与气定神闲。我要让所有与会者,无论是真心归顺还是心怀鬼胎,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任何试图螳臂当车、挑战新秩序的愚蠢行径,都将被瞬间碾为齑粉。同时,也要让那些真心投诚者,更加坚定地看到与我们并肩前行的光明前景。”
他转过身,烛光在他深邃的眼中跳跃,闪烁着自信而冷酷的光芒:“明日,这场‘四方归顺大典’,将不仅是一场归顺的仪式,更将是一场精心导演的大戏,一场用以祭旗立威的公开审判。我要让这江户城樱花盛放之时,成为所有冥顽不灵者最后的葬身之地,亦成为新秩序铁血铸就的宣言之日。”
时间来到四月十五日,黎明前的黑暗尚未完全褪去,江户城却已在一片肃穆而压抑的氛围中彻底苏醒。空气中弥漫着洒水净街后泥土的湿润气息,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凝滞的紧张感。通往此次“四方归顺大典”主会场——“百间廊”前那片开阔青石广场的各条主干道上,早已被黑石城工兵营与征调的民夫清理得纤尘不染。街道两侧,每隔十步便如雕塑般肃立着一名全身披挂、手持寒光闪闪长戟的“砺锋”军精锐士兵。他们盔缨整齐,甲叶森然,面无表情,唯有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扫视着周遭的一切,那股无形却如有实质的凛冽军威,如同冰冷的潮水,无声地浸透每一寸空间,迫使那些天不亮就聚集而来、渴望一睹盛况的平民百姓屏息凝神,不敢高声,唯有眼神中交织着敬畏、好奇与一丝难以名状的恐惧。各式各样的家纹旗帜,在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摇曳,如同一个个沉默的符号,代表着从扶桑各地被迫或主动汇聚于此的势力,它们即将共同见证一个旧时代的彻底埋葬与一个新时代的强硬开启。
主礼台巍然矗立于广场北端,背靠修缮一新、更显宏伟的百间廊大殿。台高逾三丈,以合抱粗的百年巨木为基,上铺猩红如血的西域地毯,四周环绕着数十面迎风招展的黑底金鹰战旗,在东方渐露的鱼肚白映衬下,猎猎作响,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台下,依照黑石城礼司与老拐等人精心排定的、等级森严的序列,来自各方势力的使团、代表,正在黑石城礼宾官引导下,鱼贯入场,依照各自地位高低,在划定区域肃立等候。毛利家的队伍最为齐整醒目,少主毛利隆元身着纹路繁复的直垂礼服,神色沉稳,在一众气息精悍的家臣簇拥下,居于前排最显赫位置,其从容气度引来不少其他使团代表的侧目与低声品评。伊达家的代表中野宗时则显得低调许多,与其随员刻意与周围人群保持着距离,眼神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审慎与疏离。更多中小家族的代表则显得忐忑不安,目光不断逡巡,试图从现场肃杀的气氛、黑石城官员一丝不苟的表情乃至空气中任何一丝微妙的波动里,捕捉可能影响自身家族存续的蛛丝马迹。
辰时正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金光瞬间洒满整个广场,将青石地面映照得熠熠生辉。也正在这一刻,低沉而雄浑的号角声划破长空,紧接着,震人心魄的战鼓声隆隆响起,如同雷鸣般滚过广场!只见一队队盔明甲亮、军容鼎盛的黑石城近卫军仪仗部队,迈着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步伐,沿广场中轴线跑步进入,迅速而精准地布防于礼台四周、各重要通道出入口以及观礼区外围的关键点位。动作迅捷如电,肃杀之气顷刻间攀升至顶点,令所有在场者心头为之一凛。
紧接着,在陈大疤(一身崭新将官礼服,独眼精光四射)、韩冲(甲胄在身,按剑而立,神色沉稳)、老拐(身着儒雅深衣,手持玉笏,气度从容)等核心将领的簇拥下,今日大典的主角——凌风,终于现身。
他今日未着平日征战时的沉重玄甲,而是换上了一身特制的、极具象征意义的礼服。这身礼服匠心独运,巧妙融合了明式亲王常服的庄重华贵与武将戎装的干练威严。以玄色云锦为底,用赤金线精绣出波澜壮阔的云海翻腾图案,一只神骏的金鹰傲立云端,振翅欲飞,睥睨四方;腰束九孔蟠龙玉带,左侧悬挂着一柄装饰性大于实用、但工艺极其精湛的龙泉宝剑。他步履从容,目光如电,缓缓拾级而上,登上那高高在上的主礼台。无需任何言语,仅仅是他立于台前的那一刻,一股掌控全局、主宰命运的强大气场便已笼罩整个广场,令万籁俱寂。台下所有目光,无论心怀敬畏、揣测、谄媚抑或隐藏的敌意,都不由自主地聚焦于他一人之身。
大典司仪由老拐亲自担任。他稳步上前,面向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展开一卷用明黄宫绸精心书写的、盖有黑石城都督府朱红大印的檄文。深吸一口气,用清晰、洪亮且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开始庄严宣读。檄文内容,从黑石城奉天承运、跨海东征以肃清屡犯海疆的倭寇之源起,到鹿儿岛湾初战告捷、九州岛津氏覆灭,再到势如破竹攻克京都、足利幕府崩塌,直至最终登顶富士山、插旗灵峰,将黑石城的“正义之师”形象与赫赫武功渲染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