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组委会临时增加“星火”电台展示环节的通知,让林枫的心弦瞬间绷紧。在众目睽睽之下,尤其是在那些背景复杂的“观察员”面前展示尚不成熟的“星火”,风险不言而喻。对方完全可以凭借近距离观察,推测出电台的工作频段、大致功率,甚至可能通过某些技术手段进行探测和干扰。
但拒绝展示,同样不妥,既显得小家子气,也可能错失与其他根据地交流学习、争取更多支持的机会。
林枫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展示必须进行,但需要设定边界,掌控节奏。
他立刻召集核心人员,紧急商议对策。
“展示不能取消,但我们可以控制展示的内容和方式。”林枫目光扫过众人,“现场只进行最基本的通联演示,证明其有效性即可。不进行内部拆解,不讨论具体技术参数,尤其不能透露电子管等核心元件的来源和替代方案。”
王猛皱着眉头:“那帮洋鬼子要是死缠烂打追问怎么办?”
“由我和徐工(真)主要负责应答。”林枫早已想好对策,“涉及核心机密的问题,一律以‘仍在完善中’、‘属于我军高度机密’为由婉拒。我们可以将话题引向电台在实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构建根据地通信网络的重要性上。”
真徐致远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可以重点介绍在‘迷魂荡’战斗中的实际战例,用事实说话。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大会提出建立统一通信标准和培训体系的建议,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具体技术上引开。”
“好!就这么办!”王猛用力一拍大腿,“咱们就给他们来个‘顾左右而言他’!”
策略既定,众人分头准备。林枫亲自审核了演示脚本,确保每一句话都经过斟酌。老韩和惊蛰队员则反复检查演示用的电台,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天下午,专题交流会场座无虚席。除了各根据地代表,林枫果然在会场一侧看到了几位穿着便装、气质迥异的外国人,以及几位来自重庆方面的“友邦观察员”,他们的目光大多聚焦在摆在展示台上的那台木质外壳的“星火”电台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探究。
轮到黑龙沟发言时,林枫稳步走上讲台。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首先简要介绍了“星火-1型”电台的研发背景和目标,着重强调了其在解决营连级部队通信难题方面的价值。
“……以往,我们的指挥员如同蒙着眼睛打仗,传令兵往返奔波,战机稍纵即逝。‘星火’的出现,就像给部队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林枫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迷魂荡”战斗中,依靠电台预警、迂回包抄、最终以极小代价击溃敌军的实例。
这个鲜活的战例引起了台下众多一线指挥员的强烈共鸣,会场响起阵阵议论和赞叹声。
随后,到了现场演示环节。气氛顿时更加紧张。按照预定方案,由留在驻地的惊蛰队员操作另一台电台,与会场进行通联。
“洞幺,洞幺,我是山鹰,听到请回答!”会场电台员发出呼叫。
短暂的静默后,耳机里传来了清晰的回应,并通过林枫事先要求架设的简易扩音器传遍了会场:“山鹰,山鹰,我是洞幺,信号清晰!”
简单的通联,证明了电台的有效性。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然而,正如林枫所料,演示刚一结束,一位戴着金丝眼镜、自称是某“友邦”通讯社记者的外国人就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问题极其刁钻:“林先生,祝贺你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请问,这款电台的工作频率范围是多少?使用的电子管是哪个国家生产的?它的有效通信距离在复杂地形下如何保障?”
一连串问题直指核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林枫身上。
林枫面色不变,微微一笑,从容应答:“感谢您的关注。关于具体的技术参数,涉及到我军的通信安全和装备保密条例,恕我不能透露。至于电子管……”他顿了顿,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线,“是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解决的。我可以透露的是,我们正在努力提升其稳定性和寿命。”
他巧妙地将话题一转:“相比起具体的技术细节,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种工具转化为战斗力。我们正在探索建立根据地的通信网络和培训体系,希望能与各兄弟部队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守住了机密,又将话题引向了更宏观的、也是各根据地都面临的共同问题上来。那位外国记者张了张嘴,还想再问,却被主持人以时间有限为由制止了。
接下来的提问大多集中在实战应用和培训方面,林枫和真徐致远一一作答,气氛逐渐回归正常。
展示环节有惊无险地度过。会后,不少根据地的代表围拢过来,详细询问“星火”电台的使用情况和培训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林枫趁机提出了建立通信兵培训协作机制的初步构想,得到了积极响应。
然而,林枫注意到,那几位外国观察员在散会后,并未立刻离开,而是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目光不时瞥向展示台的方向,神色间似乎带着一丝……失望和别的算计?
林枫心中冷笑,他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
返回驻地的路上,王猛长舒一口气:“总算应付过去了!老林,还是你沉得住气!”
林枫却摇了摇头:“这只是开始。他们明着要不到,可能会想别的办法。通知雷鸣,警戒等级不能降,尤其是今晚!”
他的预感再次应验了。
深夜,黄崖洞山区一片寂静。负责驻地警戒的惊蛰队员突然发现,在驻地外围的黑暗中,有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光点在闪烁,似乎在用某种光学信号向远处传递信息!同时,老韩监测到,驻地周围的无线电背景噪音出现了异常波动,似乎有微弱的、非己方的信号在尝试贴近“星火”电台的工作频率!
有人在使用夜视设备和无线电侦测手段,在暗中窥探!
消息传到林枫这里,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
果然来了!而且手段如此下作!
他立刻下令:所有电台关机,实行无线电静默。惊蛰小队派出两个小组,向光点闪烁的大致区域进行秘密搜索,但要求避免直接冲突。
搜索小组回报,在附近的山头上发现了有人潜伏的痕迹,但对方极其警觉,在惊蛰队员抵达前就已撤离,只留下了一些难以追踪的脚印和一个……被遗弃的、造型奇特的单筒夜视仪镜片!
看着那枚冰冷的镜片,林枫知道,这场围绕技术秘密的无声较量,已经进入了新的、更加危险的阶段。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