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脉伦理准则推广初见成效,全球武脉界对“武脉与科技和平融合”的共识越来越深,轩峰心中酝酿已久的“全球武脉科技竞赛”,终于提上了日程——他想通过竞赛,点燃全球武脉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让更多能真正服务民生的武脉科技成果涌现出来。
竞赛由全球武脉联盟、武脉学院和轩峰的公司联合主办,主题定为“科技赋能武脉,创新服务民生”。筹备会上,轩峰明确了竞赛的核心原则:“所有参赛项目,必须符合伦理准则,不能有任何攻击性,必须以服务人、改善生活为目标。我们要的不是能让人变强的武器,而是能帮人解决困难的工具。”
团队很快拟定了竞赛规则和参赛类别。参赛类别分为三大类,几乎涵盖了民生的各个方面:
一是“武脉辅助康复设备”,针对残疾人、病人,比如能帮助行动不便者行走的设备、能缓解疼痛的武脉理疗仪器等;
二是“武脉智能交通与生活设备”,比如能适应复杂路况的武脉辅助驾驶系统、能提升生活便利性的智能家居设备等;
三是“武脉探索与环保设备”,包括用于太空、深海等极端环境的探索装备,以及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环保设备。
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竞赛没有设置过高的门槛,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无论是武脉者还是普通科技工作者,甚至是武脉学院的在校学员,都可以报名参赛。奖项设置也很有吸引力:一等奖1名,奖金1000万信用点,还能获得联盟和轩峰公司的联合投资,将项目落地生产;二等奖3名,奖金500万信用点;三等奖5名,奖金200万信用点;此外还有“最佳创意奖”“最具民生价值奖”等多个单项奖。
竞赛公告通过联盟官网、社交媒体、各地武脉组织和高校渠道同步发布,瞬间引发全球关注。公告发布后的三天内,报名系统就收到了超过150支团队的申请,一周后,报名团队达到了203支,涵盖了全球50多个城邦。
报名团队的构成五花八门:有轩峰公司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有武脉学院科技系的师生团队,有来自知名高校的科研小组,还有几个由残疾人自发组成的团队——他们带着自己的切身需求,希望能研发出适合自己的康复设备。
其中,一支来自东陆的大学生团队格外引人注目。团队成员都是刚读大三的学生,没有太多科研经验,也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他们的参赛项目是“武脉智能假肢”,却凭着详细的设计方案和真挚的研发初衷,通过了初审。
竞赛分为初审、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审由联盟的技术专家和学院教授组成评审团,对参赛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民生价值进行打分,选出50支团队进入复赛;复赛要求各团队制作出原型机,进行现场演示和答辩,选出10支团队进入决赛;决赛则在武脉学院的露天广场举行,面向全球直播,由评审团和线上观众共同打分,最终决出各类奖项。
初审和复赛的过程紧张而激烈。很多团队的项目都让人眼前一亮:
一支团队研发的“武脉辅助理疗仪”,能通过武脉能量精准作用于人体穴位,缓解老年人的关节疼痛,原型机演示时,几位体验的老人都连连称赞“舒服多了”;
另一支团队的“武脉智能导航鞋”,能帮助视力障碍者避开障碍物,通过武脉能量的轻微震动提供方向指引,实用性极强;
还有团队研发的“武脉太空保温服”,能利用武脉能量维持极端温度下的体温稳定,引起了全球太空组织的关注。
东陆大学生团队的“武脉智能假肢”,在复赛中就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他们的假肢与传统假肢不同,不仅能通过武脉能量驱动,实现灵活的关节活动,还在假肢末端安装了特殊的传感器,能感知温度、压力,让使用者像拥有真肢一样,感受到冷热和触碰。
演示时,团队成员将假肢连接到一位失去手臂的志愿者身上。志愿者戴上假肢后,不仅能轻松拿起杯子、写字,还能准确分辨出桌上的热水和冷水,甚至能轻轻抚摸小猫的毛发,感受到柔软的触感。现场评审和观众都惊呆了,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们研发这个假肢,是因为看到很多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生活得很艰难。”团队队长是个戴眼镜的女生,语气真诚,“武脉能量很稳定,能提供持续的动力,再结合科技传感器,就能让假肢更‘智能’,更贴近人体的需求。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复赛结束后,10支团队晋级决赛,东陆大学生团队以复赛第一的成绩,成为夺冠热门。
决赛当天,武脉学院的露天广场人山人海,全球各地的观众通过直播观看比赛。评审团阵容强大,除了联盟核心成员、学院教授,还邀请了静心寺老和尚、清玄道长等先天武脉者,以及全球太空组织的技术代表、知名科技公司的cEo,确保评审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10支团队依次上台演示项目、进行答辩。每一个项目都紧扣“民生”主题,展现了武脉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现场观众的热情很高,每当有精彩的演示,就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轮到东陆大学生团队上场时,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他们带来的是优化后的“武脉智能假肢”,相比复赛时,假肢的重量更轻、操作更灵活,传感器的灵敏度也更高。
团队成员现场邀请了一位失去右腿的观众上台体验。这位观众戴上假肢后,在团队的指导下,先是慢慢行走,然后尝试转身、上下台阶,最后甚至小跑了几步。他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我失去右腿五年了,从来没想过还能跑得这么轻松!而且我能感觉到地面的硬度,能感觉到风吹在腿上的温度,这太神奇了!”
答辩环节,评审团的提问都很尖锐,但团队成员应对自如。有评审问:“你们的假肢需要武脉能量驱动,普通人没有武脉怎么办?”队长回答:“我们在假肢里安装了武脉能量储存模块,可以提前储存武脉能量,普通人也能使用,而且模块可以反复充电,非常方便。”
还有评审问:“这个假肢的成本高吗?普通家庭能承受吗?”团队成员解释:“我们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成本问题,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材料,批量生产后,价格会控制在普通家庭能接受的范围内。我们的目标不是赚钱,是让更多残疾人受益。”
所有团队演示完毕后,评审团进行了紧张的讨论和打分,线上观众也同步进行了投票。
最终,颁奖典礼开始。主持人宣布:“获得本次全球武脉科技竞赛一等奖的是——东陆大学生团队,他们的参赛项目是‘武脉智能假肢’!”
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线上直播的弹幕瞬间刷屏。东陆大学生团队的成员们激动得拥抱在一起,眼里含着泪水——这是对他们无数个日夜努力的最好回报。
轩峰亲自为他们颁奖,将沉甸甸的奖杯和获奖证书递到队长手中。他笑着说:“你们的项目,完美诠释了‘科技赋能武脉,创新服务民生’的主题。这个假肢不仅能帮助残疾人重获行动能力,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度,这比任何强大的武器都更有价值。联盟和我的公司,会全力支持你们的项目落地,让这个假肢尽快走进更多残疾人的生活。”
队长接过奖杯,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轩院长,谢谢评审团!我们一定会好好完善这个项目,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让更多人受益。”
其他团队也陆续获得了奖项。颁奖典礼结束后,很多企业当场表示要与获奖团队合作,推动项目产业化。全球太空组织的代表更是找到了研发“武脉太空探索装备”的团队,表达了合作意向。
轩峰站在广场上,看着热闹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次竞赛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武脉科技的创新中,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成果涌现,让武脉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
竞赛结束后,轩峰立即召集公司的技术团队,与东陆大学生团队对接,启动“武脉智能假肢”的批量生产筹备工作。他特意叮嘱:“一定要控制好成本,保证质量,还要考虑到不同残疾人的需求,推出多种型号。对于贫困家庭的残疾人,我们要免费提供,不能让他们因为没钱而错失重获新生的机会。”
武脉智能假肢的批量生产,即将启动。这不仅是竞赛成果的落地,更是武脉与科技融合服务民生的又一个重要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