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终结”如同一次强制性的格式化,虽清除了致命的“病毒”及其引发的系统错乱,却也留下了大片令人不安的数据空白与认知断层。军统虽然赢得了战略喘息期,但行走在这片熟悉的战场上,却仿佛置身于一张被部分擦除、又用不同颜色墨水勉强填补的古旧地图,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既要依赖残存标记,又要警惕篡改与陷阱。
“磐石基地”深处,一间新设立的、被称为“测绘局”的部门正全力运转。它的任务并非绘制地理地形,而是尝试将“讼师”计划后,那些残存的、模糊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认知碎片,整合锻造为一幅能够指导未来行动的、全新的战略态势图。
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
主控室内,巨大的立体投影上悬浮着一幅光怪陆离的“地图”。其主体是基于原有地脉模型构建的幽蓝色能量网络,但此刻,这片网络上却布满了各种刺眼的新标记:
一片巨大的、仍在缓慢收缩的暗红色区域,标志着“黛”被重创后依旧盘踞的巢穴,其边界模糊不定,内部能量读数混乱而危险,如同一个尚未冷却的火山口。
数条原本代表主要地脉干道的璀璨光河,如今出现了明显的淤塞与偏转,这是“权限枷锁”崩解时引发的连锁反应,地脉的“血液循环”尚未恢复正常。
一些区域闪烁着不稳定的、代表“信息抹除效应”残留的惨白色光斑,如同地图上的“此处有龙”警告,意味着这些区域的规则可能依旧脆弱或不稳定,任何深入探查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在地图的极深处,一个用极其黯淡、却无法忽视的金色光点标注出的位置——那是基于李琟碎片最后消散前,对“根源之泉”的惊鸿一瞥,以及军统自身古老档案中只言片语的记载,所推测出的、地脉底层协议核心的可能坐标。它如同传说中宝藏的标记,诱人却又遥不可及。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身体’(地脉)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并且‘免疫系统’(底层规则)被惊动的复杂系统。” “测绘局”的负责人,一位资深的战略分析专家,指着投影沉声道,“任何贸然的行动,都可能被视作新的‘感染’而遭到排斥甚至反击。”
《鬼谷子·反应篇》有云:“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依据对方的言谈,听取对方的辞意,如果言辞有不合理之处,可以反过来探求,对方的真实反应必然会出现。)此刻,军统正是在“听”这片受伤大地的“辞”,试图从它的每一个能量涟漪、每一次规则波动中,解读出其真实的“意图”与“状态”。
不同的视角,对这幅初步成型的“地图”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以林处为首的实战派,更关注那些暗红色的“威胁区域”和淤塞的“地脉河道”。“我们必须尽快清理‘黛’的残余势力,疏通关键地脉节点。”她在战术会议上强调,手指点在几处关键的淤塞点上,“否则,就像放任伤口化脓,迟早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我建议组织精锐小队,进行试探性清除和疏通作业。”
“冰河”立刻提出了反对,他指向那些惨白色的“信息抹除区”:“在这些区域的规则影响未被彻底评估前,任何派遣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失去了‘玄甲’和李琟碎片的具体数据,这就是盲目行动的代价。当务之急,是优先修复我们自身的‘观测能力’,加强对这些异常区域的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
而负责“薪火”项目的青鸾,则更关注那个黯淡的金色光点。“‘根源之泉’……如果它真的存在,并且如推测那般是地脉平衡的守护者,那么获得它的认可或理解,或许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她的声音带着一种研究者特有的执着,“我们应该尝试与它建立某种……哪怕是极其初步的沟通。而非一味地将其视为需要警惕或对抗的‘免疫系统’。”
钧座聆听着各方的争论,目光始终停留在那张凝聚了无数代价与未知的“地图”上。他明白,这幅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都是一次认知的烙印,混合着鲜血、牺牲、智慧与迷茫。
“清理、观测、沟通……三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钧座最终开口,声音平稳地定下了基调,“林处,你可以组织小规模、高机动性的侦察单位,对威胁区域外围进行非接触式侦查,评估其活性与扩张性,但严禁深入核心,尤其避开信息抹除区。”
“明白。”林处领命,眼神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
“冰河,你主导‘归零课题组’,优先解析信息抹除区的规则残留,并升级我们的全域监控网络。我要在下次会议前,看到这些白色区域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
“是。” “冰河”简短回应,大脑已开始飞速运转。
最后,钧座看向青鸾:“‘薪火’项目,可以开始尝试进行极低强度的、非侵入性的‘灵性共鸣’实验,目标指向那个推测坐标。记住,是‘问候’,而非‘探查’。记录所有反馈,无论多么微弱或难以理解。”
“我们会谨慎行事。”青鸾郑重承诺,心中既感压力,又充满探索的期待。
战略就这样被细化,烙印在地图上的不同区域,被分配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优先级。军统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以一种更加精细、更具层次感的方式,在这片熟悉的“新大陆”上谨慎前行。
他们不再追求一击必杀的豪迈,而是转向了步步为营的坚韧。每一次侦查的数据回报,每一次对规则残响的分析,每一次试图与古老存在进行的微弱“对话”,都在一点点地修正、丰富着这张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图。
这是一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如同在迷雾中一点点擦拭一面布满污垢的镜子,试图看清镜后那模糊而庞大的真相。每一次认知的更新,都是一次新的烙印,有的带来希望,有的加深忧虑。
但无论如何,他们正在重新学习如何在这片危机四伏又充满机遇的天地间行走。地图在不断完善,而烙印其上的,不仅是山川河流与威胁标记,更是一个文明在创伤之后,艰难重建的认知之路与求生意志。
(结尾)
于信息的废墟之上,一幅染血的认知地图被艰难绘就。威胁的巢穴、淤塞的命脉、规则的伤疤与传说中的源头,共同构成了新的战略棋局。清理、观测、沟通,不同的策略对应着地图上不同的烙印,标志着军统从蛮荒对抗走向精细博弈的转折。这地图不仅是行动的指南,更是一个文明在创伤后,用理性、勇气与一丝敬畏,重新为世界命名的尝试。每一次探索,每一次解读,都是在这幅巨卷上落下新的笔触,而最终的图景,依然隐藏在未来那浓雾弥漫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