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能量潮汐的峰值在“引导蜂群”精妙的疏导下,如同被驯服的巨龙,缓缓注入预设的戈壁泄洪区,在大地上刻画出一道短暂而瑰丽、却无人观赏的能量极光。军统“磐石基地”内,刺耳的全局警报逐一解除,取而代之的是各部门有条不紊的善后汇报。宏观层面的危机,似乎已暂时告一段落。
但在基地深处,另一场无声的、关乎未来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代号“青鸾”的年轻技术员,坐在她的工作站前,感觉自己的心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撞击着胸腔。在她面前的屏幕上,那缕被她私自庇护的李琟意识碎片,正安静地悬浮在临时构建的数据庇护所中,如同沉睡的萤火。而屏幕的一角,一个不断闪烁的红色通讯请求,正来自她的直属上级,信息净化部门的主管——也是之前主张对李琟\/夜枭复合体执行“清道夫”协议的冷静分析师,代号“冰河”。
是坦白,还是清除证据? “青鸾”的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理性告诉她,隐瞒如此重大的违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但每当她想执行清除指令时,那碎片中蕴含的、纯粹到极致的警示执念,便让她无法按下确认键。
她深吸一口气,接通了通讯。
“冰河主管。”
“青鸾,”“冰河”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三号数据深潜区出现异常波动,源头指向你负责的‘非关键情感残留’监控区。解释。”
没有迂回,直接切入核心。 “青鸾”感觉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主管,我……发现该残留物存在未记录的信息谐振特性,可能对‘心象库’稳定性存在潜在影响。正在进行深入分析。”她选择了一个半真半假的解释,试图争取时间。
“潜在影响?” “冰河”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根据条例,任何可能污染核心数据库的异常,应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予以隔离并上报。你的‘深入分析’,已经超出了权限和规程。”
“我明白,但是……” “青鸾”鼓起勇气,“主管,这份残留物,是李琟……是那个引爆信息奇点的载体,最后的人性碎片。它或许……蕴含着我们对‘黛’、对高维存在认知的关键信息,直接清除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信息损失。”她试图从纯功利的技术角度论证。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片刻。这沉默如同实质的压力,笼罩着“青鸾”。
“人性碎片……” “冰河”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中似乎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意味,“青鸾,你入职时宣誓的第一准则是什么?”
“绝对理性,效忠于人类整体利益。” “青鸾”立刻回答。
“那么,你认为,基于个人情感的恻隐,私自保留一个高度不可控的、可能携带认知污染风险的意识残留,符合‘绝对理性’吗?” “冰河”的问题如同手术刀。
“青鸾”语塞。她知道,从任何条例和逻辑上,她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就在她准备接受处分时, “冰河”却话锋一转:“然而,‘绝对理性’并非等同于‘绝对冷漠’。总局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理性框架下,寻求人类文明存续与发展的最优解。告诉我,青鸾,你保留它,是基于纯粹的同情,还是基于你认为,它可能对达成‘最优解’有所助益?”
《论语·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协调。)此刻,“冰河”正是在试探“青鸾”是出于个人情感的“同”,还是基于更高层面考量的“和”。
“青鸾”愣住了,她迅速思考着。是的,她最初是出于不忍。但此刻,她意识到,这碎片或许真的有用!它承载着与“黛”直接对抗的经验,承载着对“根源之泉”的模糊感知,甚至承载着那道高维标记的触感……这些,都是军统庞大数据库里缺失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感性认知!
“主管,”她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数据过于‘干净’,过滤掉了可能存在的、无法量化的‘灵性’信息。这份碎片,或许能弥补我们认知版图上的一块关键盲区。我申请……对其进行受控条件下的深入研究,并愿意承担一切监管责任。”
她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押注在了这份直觉上。
通讯器那头再次陷入沉默,这一次更长。 “青鸾”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申请收到。” “冰河”最终说道,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但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绝对冰冷,“我会将你的‘发现’及研究建议,附上我的评估,提交给钧座。在得到进一步指令前,该碎片暂由你负责监控,安全等级提升至‘琥珀级’。记住,青鸾,你踏在规则的边缘。一旦证明其价值低于风险,你知道后果。”
通讯切断。
“青鸾”虚脱般地靠在椅背上,大口喘息。她成功了……至少暂时成功了。这不是因为她说服了“冰河”,而是因为“冰河”那冰冷的理性逻辑中,也存在着一丝对“未知变量”价值的审慎考量。信任,并未完全建立,但一道极其细微的裂缝,已经出现,允许一丝非传统的可能性存在。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基地的医疗中心,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林处被紧急的生理指标警报惊醒。她猛地睁开眼,剧烈的头痛让她几乎呕吐,但更让她心神震动的是,她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反复回响着李琟最后那声混合在信息风暴中的呐喊:“直视‘黛’!警惕‘根源’!规则……并非牢不可破!”
这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直接烙印在她的意识深处,与她根深蒂固的“规则至上”信念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她试图用理智去分析、去压制,却发现这声音如同拥有了生命,在她思维的每一个间隙生根发芽。
而远在指挥中枢的钧座,正看着面前两份并排摆放的报告。一份是经过层层过滤的“简报告知版”,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另一份,则是“冰河”提交的、关于李琟意识碎片及其潜在价值的初步评估,以及“青鸾”那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申请。
他苍老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层层合金壁垒,看到了那缕微弱的意识萤火,看到了“青鸾”的坚持,看到了林处脑海中正在发生的信念冲击。
绝对的信任,建立在绝对的掌控与认知之上。而当认知出现盲区,掌控面临变数时,信任,就必须在破碎后,加入新的材料,进行艰难的重建。
钧座缓缓抬手,在“冰河”的报告上,落下了一个苍劲的汉字:
“准。立‘烛龙’项目,权限丙上,负责人:青鸾(代),监管:冰河。”
他批准了这场危险的实验。这不是对“青鸾”个人的信任,而是对那未知的、可能蕴含于人性碎片中的、一线曙光的……战略性投资。
信任的重建,始于对自身认知局限的承认,始于对微小异见的包容,始于在绝对理性的铁壁上,敢于凿开一扇通向可能性的窗。
(结尾)
规则的铁壁被凿开一丝缝隙,人性的微光被授予研究的资格。从技术员的恻隐到主管的审慎权衡,再到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投资,信任在破碎的废墟上,以理性为骨架,以对未知的敬畏为粘合剂,开始艰难重塑。李琟最后的执念,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不仅是涟漪,更是一场关乎军统未来方向的静默革命。这被命名为“烛龙”的项目,照亮的是前路,还是深渊?信任的重建,本身即是一场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