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个充满阴谋之地!
一直以来,英国都是非常奇怪的国家,它独立于整个欧洲之外,或者说英国其实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
但英国,却又时时刻刻在干涉欧洲各个国家的命运,用战舰和金钱不断分裂整个欧洲。
从某种角度而言,英国曾经也试图入主欧洲,他们也试图成为欧洲大国,百年英法战争是英国最后的努力。
百年英法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领土控制权及经济利益,在1337年至1453年间断断续续进行的长期战争,持续时间达116年,是中世纪欧洲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但这场长达百年的战争打完,英国人开始明白,他们的实力和文化,根本无法统治欧洲本土。
于是,英国人开始改变国策,从强行进入欧洲,到永远分裂欧洲。
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思路,只要欧洲的各个大国无法统一,那么英国的国力永远都可以影响欧洲的命运。
反过来,如果欧洲统一,那么英国将彻底变成一座孤岛。
而且,一旦欧洲统一!那么瑞典,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意大利半岛的诸多城邦将形成合力。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国家全部开工建造战列舰,并且由一个政权统一指挥,那英国拿什么保持独立?
所以,欧洲只要有国家强盛,有扩张领土的趋势,英国就一定会出手联合欧洲其他国家,扼杀这个国家的成长。
某种意义上,上一次的反法同盟其实成功了,因为法国被打回原形,所有吞掉的国土又全部吐了出来。
可他们的反法同盟也失败了,他们既没有肉体上消灭拿破仑,也没有能肢解掉拿破仑的统治核心。
失去印度,让英国国力亏空,难以再组建一次反法同盟,这让法国拥有了喘息的机会。
要知道,当时的法国已经拥有科学,拥有完整的制造业,而法国还拥有将近三千万人口。
从1815年十月停战,到1818年四月,法国已经休息了两年半,这段时间法国人到底在干什么?或者说,拿破仑到底在干什么?
他做了三件事,或者说这个战争狂人,只做了两件事,第三件事是前两件事情的必然附属产物。
第一件事,让法国陆军消减到十五万人,但全部换装,全面采用双管膛线步枪和弹线大炮,以及裁军以后大量的马匹被归属到了剩下来的十五万部队手里,然后大量购买马匹和骡子,他们在慢慢实现全骡马化。
按照拿破仑的规划,到1819年年中,要把现在三人一马,变成两人就拥有一匹马,不断加速军队的行动速度!
第二件事,疯狂训练海军,疯狂制造战列舰和轻型突击巡洋舰。
法国现在一年开工十八条战列舰,每两年就能获得一批,同时还开工建造十五条轻型突击巡洋舰,每一年能够获得一批。
这些带有铜镍合金装甲的快速巡洋舰为了追求极致性价比,拿破仑去掉了一切装饰,他觉得装饰屁也没用,不如多造一条船。
到1818年3月底,法国海军已经拥有98条战列舰,十五条突击巡洋舰和经过两年疯狂训练的海军。
第三件事,就是陆军和海军的大规模建造,直接带动法国工业蓬勃发展,法国工人人口这两年直接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三十。
看上去,法国陆军消减,他们对于欧洲大陆的威胁在减少。
可此时的拿破仑,就像一条愤怒仇恨,却将自己深深埋藏的巨龙。
这条巨龙始终盯着英国人的一举一动,他已经非常确定,要统一欧洲,必须先干掉英国佬的战列舰,必须摧毁英国的海上运输舰队,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无功。
而命运之神,这一次垂青于法国,连续三个情报预示着某些东西。
首先,从直布罗陀回来的间谍带回来一个情报,英国人的海军陆战队不见了!
其次,所有法国在英国的间谍都表示,码头上的战列舰数量远远少于平时,大约只有一半左右。
最后,法国商船莫名其妙在南美洲的损失,让法国海军警觉起来,他们根据各国商船消失的时间节点推断出,英国的舰队正在远征,目标应该是澳洲或者北美洲西岸!
拿破仑大约有一种能力,他总能敏锐的抓住战机,于是拿破仑准备豪赌一把,他要一把梭哈法国海军,目标英国的多弗尔。
多佛尔海峡是英吉利海峡最窄的部分,从多佛尔的南福兰角到法国加来附近的格里内角,最短距离约为32公里。而从多佛尔到法国加莱港的直线距离大约为33公里 。
蒸汽战列舰和蒸汽运输舰,最大动力能以10节平均速度航行,33公里大约需要1小时47分钟(或约1.78小时)。
这一次,拿破仑想的非常清楚,他不能让英国佬一直保持本土安全,一直用战列舰干涉欧洲,他要用自己的长处攻击英国佬的短处。
英国人最短的就是陆军,法国这一次要不惜一切代价横渡多弗尔海峡,至少要将五万最精锐的法军送上英国的海岸!
此次战役被拿破仑称为:“复仇之战”
但这位法国皇帝已经非常老练和沉稳,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十五个军事参谋,做完了一系列计划。
然后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加来修建铁路到巴黎的双向铁路,派驻五千工人到沿线开始建造。”
他真的成立了铁路公司;真的让科学委员会拿出蒸汽火车头方案;甚至在巴黎外圈了一块地,让上百工人开始慢慢建造所谓的火车头工厂。
同时,拿破仑再次下令,消减五千人军队,这些人直接转换为法国铁路公司的工人,前往加来修铁路。
要知道,这两年法国天天在裁军,时不时就有军队退役,整个欧洲对于这件事毫无敏感可言。
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而那个部队,连同军官都真的觉得自己被拆掉了番号,虽然有工作可全都有些失落。
再然后,法国向非洲海岸派出了三支舰队,说是为了扩张殖民地,每支舰队也只是拥有三条到五条战列舰和十几条战舰,看上去并不大。
再然后,法国又派出三支舰队访问德国,瑞典和荷兰,也就是各五条战列舰而且双方政府都约定好了。
而且每个舰队出发的时间也都不一样,目前没有欧洲国家表示担心,英国也没有把这陆陆续续的派出去的小舰队放在眼里。
随着这些小舰队陆陆续续穿越直布罗陀的英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封锁线,随着五千退伍军人进入加来开始抡起铁锹。
随着,法国开始在里尔组建第一支三万人的全骑兵部队,源源不断的马匹进入里尔军营,全骑兵部队,从这里出发全速赶往加来只需要九个小时,也就是一夜就能抵达。
随着,一批新购买的一万匹战马进入迪里,这里的一万五千士兵将全部拥有战马,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高强度骑行训练。从这里出发,只需要十个小时也可以抵达加来。
随着法国沿海,大量的钢材和水泥运输船队,沿着法国海岸开始集结,开始源源不断向加来运送钢材,木头和水泥,法国要修建一条从加来到土沦港的全国性铁路工程被所有人在讨论。
很多富商都表示自己能够投资这条铁路,他们纷纷来拜访拿破仑和法国内阁官员。
而法国内阁官员们也全都认为,拿破仑要进行一个史无前例的建设计划,这将震惊欧洲,他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涨。
连法国制造业的股市都在全面上涨。
拿破仑笑了,他哈哈大笑,连眼泪都笑出来了。
拿破仑站在爱丽舍宫的宫殿里,对制定作战计划的十五名军官说道:“你们买股票吗?”
军官们哈哈大笑。
但拿破仑却严肃的说道:“去买股票”
他转身看向欧洲地图,低声说道:“将要上涨的不仅仅是股票,而是法国,整个法国都将上涨!”
他拿过指挥棒,指着伦敦说道:“拿下伦敦,法国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然后,他赫然转身,下达了法国皇帝的命令:“我,法国皇帝,你没有永远的统帅,拿破仑波拿巴,将和你们一起,于1818年5月1日,对英国宣战,并立刻发动对英国的全面战争!这一次只有一个目标,伦敦!”
按照计划:
法国5万人、全部骡马化且携带大炮的军队,从多佛尔到伦敦(陆地距离约119-127公里),最快只需4天。
骡马(尤其骡子)耐力强于马匹,更适合牵引大炮(1818年常见的6磅野战炮约1.2吨,需4-6匹骡马牵引),且能在碎石路、土路中保持稳定。相比纯步兵拖拽或普通马拉,骡马化可将炮兵纵队速度从2.5-3公里\/小时提升至3.5-4公里\/小时,与步兵行军速度(约3-3.5公里\/小时)更匹配,避免炮兵拖慢整体节奏。
5万人军队需分为多个纵队(通常每纵队5000-1万人),沿不同道路行进以避免拥堵(19世纪初英国道路宽度有限,单纵队单日通行能力约1-2万人)。即使骡马充足,每日有效行军时间仍为7-8小时(需预留时间喂养骡马、检修装备、分发补给),按步兵与炮兵平均速度3.5公里\/小时计算,单日可行进24.5-28公里。
若路况良好(无降雨、道路平整),119公里全程约需4-5天;
若全力压缩休息时间(如每日行军9小时),最快可至3-4天。
5万人每日需消耗约50吨粮食、25万升水,骡马(按每10人配1匹骡马估算,共约5000匹)每日需消耗约25吨饲料,需专门后勤纵队运输,无法完全脱离道路补给。
现在英国的道路,多为碎石路,部分路段仍为土路,遇降雨易泥泞,会导致骡马行军速度下降20%-30%,可能延长1天行程。
英国各地的陆军从集结到出发,例如伯明翰的军队如果需要支援伦敦,从集结,行军到抵达伦敦,他们最快也需要六天。
而真正让法国人胜券在握的是陆军,是的现在的法国佬陆军已经进入全面线膛枪时代,而英国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了海军,英国陆军抵达线膛枪化不到百分之三十。
英国陆军的骡马化也远远少于法国陆军。
并且,此次行动计划的最终计划确实是占领伦敦,但法国陆军的前期计划却非常阴险,他们要利用速度,截断道路,利用伏击,不断的围点打援!
法军要在英国内陆,彻底切断伦敦和所有城市的连接,将一支支支援伦敦的英国陆军全部吃掉。
法国军事参谋团的原话是,“耗尽英国的骨血,让其内陆极度空虚,一百年无法恢复!”
这就是仇恨,法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仇恨!
英国和法国打过百年战争,上百年,英国人一次次越过海峡,一次次在法国人的土地上烧杀劫掠。连他们的圣女贞德,法国的瑰宝,也是死于英国人的阴谋。
过去的三百年,无数法国人都想进攻英国本土,现在拿破仑要带领他们越过海峡,就算战死也是法国军人的荣耀!
是的,拿破仑麾下的法国陆军,从来不认为在欧洲有哪个国家的陆军,在大地之上,真的能跟他们一对一作战。
拿破仑本身就是信仰,他指挥下的法国陆军甚至能够一对二作战,还反杀敌军。
在拿破仑时代,除了俄罗斯的鬼天气 ,你如果想要拿下一万法国陆军,那不好意思,请你拿出至少三万人的军队!
十五名陆军和海军的军官同时宣誓道:“我们将追随您,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为了法国,为了贞德!”
是的,拿破仑用了“贞德”的名字,他知道只有“贞德”的名字,才能从心底里团结整个法国人民!
拿破仑也单手抚胸,大声说道:“为了法国,为了贞德!”
15世纪初,法国深陷“百年战争”泥潭,北部大片领土被英国占领,国王查理七世甚至因缺乏加冕合法性而地位动摇,法国濒临分裂。
贞德以“上帝使者”的身份说服查理七世,亲自率军解救被围的奥尔良城(1429年),随后又护送查理七世前往兰斯加冕,彻底打破了英军的战略优势,扭转了法国的颓势。她的出现让原本涣散的法军重拾士气,也让法国民众看到了“复国”的希望,为最终击败英国、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关键基础。
法兰西民族一直存在,可贞德的慷慨赴死,是真正让法兰西人民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为维护民族利益,拿起刀枪和敌人死战到底的第一人!
贞德的核心精神“为祖国牺牲”“坚守信仰与正义”,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
她出身农家,却以无畏勇气对抗外敌,即便被俘后面对英国人火刑仍坚贞不屈,这种“平民英雄”的形象极易引发法国人的情感共鸣。
尤其是在法国一次次面临危机的时刻,贞德的形象常被用来号召民众团结抗敌,成为凝聚民族意志、激发爱国情怀的精神旗帜。
1803年拿破仑将其追认为“民族英雄”,她的故事被写进法国教材。
这一次,对英国的作战,被拿破仑定义为“复仇”!是的,这是为“贞德”复仇,为法国人民心中的女神复仇!
他甚至秘密制作了三千面贞德战旗,那是一个身穿盔甲的少女,被烈焰燃烧,却依然举着长剑,指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