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版图和蓝星大差不差,宣朝的版图也类似于华夏。
宣朝大半疆域临海,西面多山林,人迹罕至,也没有棒子国和倭寇,唯一的敌人就是漠北蛮族。
魏国公在时,打得北蛮十室九空,抬不起头,只能逃往更北的苦寒之地才能苟延残喘。
魏国公死后,北蛮迁回了漠北,大有恢复生机蠢蠢欲动之势。
莫欢此时带着商队正在赶往漠北的路上。
“魔一,你确定漠北现在有番薯?”
“是的宿主,北边苦寒之地现在确实有番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再传过去的,不过因为气候原因,产量极低,基本上是作为观赏植物用。北蛮从苦寒之地带回来后,已经开始种植。”
番薯和土豆莫欢空间都有,但没法解释来源,总不能自己跑去深山老林里种个几十亩,然后再假装发现吧,太假了。
正好他从魔一那里得知漠北现在有番薯,那就顺便去一趟,那不比自己偷偷种强多了。
不光番薯,土豆他也要带回去,这才是真正顶饱的东西,漠北现在没有没关系,他有啊,到时偷偷塞进去谁知道?
“其实宿主本来不需要这么麻烦的,等我升级后就可以将空间里的作物投放到特定场所,宿主带人去发现即可”
莫欢心中一喜“你还有这功能?不违规吗?”
“宿主放心,只要本世界有的,我都能投放,不算违规”
那敢情好!这样以后就方便多了,虽然现在不能用,莫欢却一点都不郁闷,他此行目的可不光是粮食,还有琉璃。
当然,工艺也是他自己出,过个名目而已。
琉璃宣朝就有,或者说几千年前就有了,但受限于工艺条件,杂质较多,更没有色彩斑斓的琉璃。
莫欢打算做琉璃生意,这是一本万利的行业。
宣朝虽然现在穷,但那只是国库和百姓穷,本身的总财富并不少,只是大都集中在富商官僚手中。
这是皇朝末年的象征,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大部分人没饭吃只能造反,只有新朝建立,财富重新分配后,才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安稳,直到再次财富分配失衡。
莫欢也没想着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这需要花费他大量时间去大力发展工商业,需要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饭吃。
又跟他的任务没关系,这不纯瞎折腾嘛!
莫欢虽然不想改变现状,但却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他不想慢慢发展,等粮食存够了打一波然后继续存继续打,最后不光打得皇朝千疮百孔,没物资补充空间,还浪费时间。
那就只能引进新的高产粮食,存个几年,一波平推。
莫欢假扮北蛮商人,又买通了十几个北蛮人混进商队,假装北蛮商队,一路打点,顺利赶到了北蛮王庭附近集市。
他几次单独外出后,带回来了几十车的北蛮特产,都是这常规的特产,监管人员收了钱,又没有发现夹带私货后,直接签署了通行许可,莫欢又顺利的带着车队返回了边境。
他在边境又多次单独外出,不光卖了特产赚了一波,还偷偷把货物换成了番薯和土豆,直接拉着回到了清远县。
一波偷天换日操作的贼溜,从始至终,商队没一人知道莫欢带回来的是什么。
一回到清远县,莫欢立马召集所有人开会,在沈金福等人得知莫欢带回来的作物可以亩产上千斤后,激动的热泪盈眶,直呼莫欢是真命天子。
众人连夜商讨,一连商讨了两天,最后将桃源村在内的七八个偏远村落纳入试验地。
又招募人手开垦各村之间的荒地荒山,将各村连为一片,将其打造成产粮基地。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沈金福几人亲自带人钻进山林勘察,之后带着工匠和部分流民一路开山造田,建造村落。
同时,在外围建立军镇,对整个基地实施军管,全天候巡逻,严格控制进出。
总之一个思想,在实力不够之前,这两种作物坚决不能流传出去。
莫欢又趁机提出屯田制,闲暇时训练,农忙时干活。
众人自然极力赞成,随着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人也会越来越多,不光能提供大量粮食,还能源源不断的提供兵力。
解决完粮食的事后,莫欢又单独找来了沈金福,将琉璃制造工艺扔给了他,直言要成立商会,莫欢为名誉会长,沈金财为副会长,全权负责商会事宜。
同时表示沈家自身生意归沈家所有,琉璃生意沈家可占三成。
沈家这段时间的表现莫欢都看在眼里,可以说竭尽全力毫无保留的支持莫欢。
莫欢能短时间内收拢大量流民,渗透整个辽远府,沈家居功至伟。
沈金福感激涕零,莫欢此举透露出一个信息,那是对沈家赤裸裸的信任啊!
他连忙表示,现在是特殊时期,商会一切盈利沈家不取分毫,全都用于发展军事民生。
莫欢对沈金福的表现更满意了,这是完全赌上整个沈家了啊!
短短两年,清远县这边上下齐心,已经在偏远地区和山林中建立了三座军镇,几十座军寨,常规兵力可达五万,战时兵力直逼十五万!
此时的外面,在莫欢派人鼓动之下,各地纷纷举起反旗,宣朝疲于奔命,现在已无力镇压。
眼见时机成熟,莫欢召集手下开会,次日以清风山庄名义举起反旗。
莫欢兵分四路,迅速占领早已被渗透成筛子的辽远府,又以极快的速度占领了已被渗透的差不多的辽平府。
等到朝廷反应过来时,整个东北已经纳入莫欢掌控。
莫欢没有继续向南扩张,收缩防线,坚壁清野,大有一副死守东北角之势。
宣朝派兵在外围刺探了一番后,眼见无机可乘,放弃了收复东北的打算,只派兵驻守辽平府以南的河间府。
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相比于江南的富庶繁华,不值一提,朝廷现在的重心都放在了江南。
这也是莫欢想要看到的,他之所以没有以魏国公的名义起事,就是为了防止引起朝廷重视,不顾一切的反扑。
他需要一段过渡发展期。
东北虽然土地贫瘠,但却非常适合番薯和土豆种植,加上土地广袤,不出两年,就能囤积大量粮食。
至于人口,这些年沈家不断派遣商队南下,暗地里引导流民北上,又带回来大量能工巧匠。
腐朽的朝廷根本没注意到每次几百人的商队,回来变成了上千人。
人口问题早已不是掣肘东北发展的因素,只要莫欢愿意,随时可以招募几十万可战之兵。
除了发展自身,莫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练兵。
莫家军有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个体战斗素养远超宣朝士兵,武器装备在莫欢有所保留的改进下也比宣朝制式装备强不少,唯独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
没有经历战争洗礼的莫家军,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莫家军。
东北往西过了一段辽阔的无人区就是漠北,正好,莫家军的强项就是打北蛮。
莫欢打通漠北,沿途建立大量军镇,亲自带兵打进了漠北,以战养战。
短短三年时间,不但打得蠢蠢欲动的北蛮再度抬不起头来,还铸就了一支百战之军。
回到东北后,时机已成,莫欢召开誓师大会,恢复声名,细数宣朝罪状,以魏国公之名出兵讨伐宣朝。
莫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宣朝河间府驻兵,一路向南横推,向世人宣告最强之师莫家军回来了!
莫欢每战必冲锋在前,一众莫家军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在莫家军五战五捷之后,一路上就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各城纷纷望风而降,甚至不少魏国公旧部主动前来投靠。
正当人们以为莫家军将摧枯拉朽的横扫天下时,莫欢却止步长江,与宣朝隔江而治。
莫欢倒不是不想直接横扫天下,不过他也知道过犹不及。
他现在虽然兵力强盛,不过宣朝沉疾太重,他想要改革,只能一步一步来,铺得太大,根本镇压不过来。
而且现在南方闹得正欢,他直接过去反而会让整个南方同仇敌忾,还不如等他们狗咬狗,消耗一波他再出兵。
将整个北方纳入版图后,莫欢正式建国,国号乾。
设六部两相,沈金福为左相,胡冲之为右相。
又拜陈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兵马,莫战四人为四镇将军,各率一军。
立国后,莫欢开始打击豪绅,收回土地,招收人才,大力发展教育和农商,整个乾朝一片欣欣向荣。
与之相对,宣朝叛乱四起,国力空前衰弱,明眼人都知道,乾朝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宣朝好不容易稳定局势,连忙派使者向乾朝求和。
莫欢当然不会求和,不过他也想看看宣朝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却不想在此时再次见到了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