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掌握拼读之法,对照字册临摹描画,纵是贩夫走卒亦能通晓文义。这般造诣,放在往昔简直犹如神迹。
\"当真?依着这拼音与字册就能识字?\"
\"老天开眼!我等草民也能读书明理了!\"
\"这册子究竟是何等神物?速速予我一观!\"
\"休要挤撞!是我先来的!\"
转瞬之间,商摊前人头攒动,破旧的 ** 相互推搡着,恍若潮水般汹涌。
汉朝之时,读书识字向来是世家大族与寒门子弟的特权!
寻常百姓生计尚且艰难,何谈求学问道!
\"众人依次列队!此字典乃主上特为尔等编纂,仅需一钱便可购得,人手一册,切勿拥挤!\"
商贩高声吆喝,周围兵士亦在维持秩序。
闻知此字典系林阳专为庶民编撰,且售价仅需一钱,人群顿时沸腾!
\"原是主上为我等着书,难怪在此发售!\"
\"一钱一册?简直惠而不费!\"
\"主上实乃天下黎民再生父母!\"
\"正是!主上赐我衣食,今又教我等识字,纵死无憾!\"
\"此言差矣,难道唯有你愿效死?\"
世家众人乘坐马车途经,见状好奇,遂遣仆役购得一册。
待仆从携字典归来,众世家子弟见之皆惊:
\"此乃可用于书写的白纸?!\"
这字典竟以雪白纸张制成!
观其上清晰字迹,世家学子俱都喉头滚动。
及至细看其中拼音与汉字对照,众人不禁浑身战栗——他们在徐州城日久,对拼音略知一二。
略加翻阅便知:
汉字注音相配,
浅显易学!
纵是寻常百姓,依音描形便可习字。
如此不需数载,
林阳麾下识文断字者可达数百万众!
天!
那将是何等光景!
世族门阀的子弟,放眼天下也不足百万人数!
\"林子远此举是要绝了世族的根基!\"
车厢内骤然传出一声悲愤至极的嘶吼。
随着字典的刊行,徐州、扬州、青州、豫州四境皆受到剧烈震荡。
豫州汝南郡,固始城
\"与沛国世家联络得如何?\"
\"主公,沛国世家仍在观望迟疑。\"
阎象捻须轻笑,眸中精光闪烁:\"不过料想那些墙头草很快便会低头。林子远对世家赶尽杀绝的架势,他们岂会坐以待毙?难道要等着日后被清算田产,成为刀下亡魂?\"
\"主公!大事不好!\"
忽有谋士捧着新刊字典踉跄闯入,将竹简呈于袁术案前时双手犹在颤抖:\"此物一出,世家千百年的根基就要毁于一旦了!\"
这卷由密探星夜送来的字典,当阎象听完拼音释义后,素来镇定的面孔骤然失色。他疾速翻阅书页,指尖竟沁出冷汗:\"荒谬!简直荒谬绝伦!\"
谁能想到区区拼音配字典,竟能让贩夫走卒也能识文断字?如此巧夺天工的造物,岂是凡夫所能构想?阎象自然不会明白,这凝聚着后世数千年的智慧精粹。
\"混账!有此神器在手,他林子远今后何愁无人可用?\"袁术面容扭曲,眼中妒火与惊惧交杂,几乎要将牙根咬碎。
\"主公勿忧,这等雪白纸张造价不菲,林子远必然......\"
◆ 四州书市惊现天量字典 ◆
“……阎主簿,此等词典已在扬、徐、豫、青四州铺开,据传刊印不下五百万册!”不待阎象说完,幕僚已惨声惊呼。
五百万!这数目骇得满堂寂然——纵使大汉世家倾巢而出,也难抵这零头!
“更甚者,每册仅售一文钱!”幕僚喉间迸出泣血之音,“此乃掘世家根基之策!”
“一文钱?!”袁术手中茶盏砰然坠地,阎象等人面如死灰。这启蒙圣物竟贱卖如草纸?那林阳怕是连墨钱都收不回!
“噗——”方才还讥笑林阳的阎象突然喷血三尺,直挺挺栽倒在地。
“家主,新刊词典在此!”朱老太爷接过竹纸册页时,枯掌竟止不住战栗。
原来如此!那看似儿戏的“注音符号”,经年累月渗透民间,竟是为今日这致命一刀!早知当初……
“林阳小儿!”朱老太爷突然嘶吼出声,苍老面容涨得紫红,“何苦对世家赶尽杀绝?!”
江东豪族此刻已如坐针毡!
会稽郡城内,黄家府邸
\"可恨的林阳,这是要绝我士族根基!\"
当那部字典问世,这些世家大族怎会不明白其中利害!
注音符号配合词典,让平民百姓都有了识字的机会!
更兼林阳推行的选贤举能之策,设立乡试、县试、郡试 ** 科举制度——
这分明是要将世家逼上绝路!
不出三五载,至多十年光景。
单是扬州子弟,应试者便将数以万计!
到那时!
世家积累百年的学识优势,必将荡然无存!
既失粮赋之利,又丧科举之便!
这些百年望族的末日,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黄公!林阳如此相逼,我等何不举事!\"
会稽众世家齐聚一堂,对林阳的新政早已怨声载道。
如今竟要断送子孙仕途。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正是! ** 林氏 ** ,另立贤主!\"
\"林氏残害士族,暴虐无道,岂配主政扬州!\"
\"豫州袁公路兵精粮足,可引为奥援!\"
\"荆州世家林立,不妨联络共举义旗!\"
厅堂内群情激愤,众人纷纷响应。
世家立足之本不过两端:田产钱粮,科举仕途。
而今林阳先夺粮赋,再断功名。
黄老爷环顾四周,对众人下达了指令。
\"诸位立刻召集家仆,准备行动!\"
随着各大世家的动作,整个扬州顿时风云变幻。
扬州,丹阳郡,宛陵城。
\"主公这一手,着实厉害!\"
张竑、张昭等人初次见到字典,又见识了拼音的效果,不禁啧啧称奇。
比起之前的断粮之策,这招更为致命!
没了高产粮种,世家的田产仍在,大不了改种旧稻种,损失有限。
可这字典配上拼音——
彻底打破了世家对读书入仕的垄断!
将来万千寒门学子涌现,区区数百世家子弟,如何能独占鳌头?
\"我等唯有紧跟主公,方能保家族仕途不衰。\"
周瑜早已看透其中利害。若以为主公仅有字典,那便大错特错!
五亿张白纸在手——
假以时日,天下典籍尽可刊印!
到那时,世家藏书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如今之计,唯有为主公立下功勋,为子孙谋福荫。
至于请辞?
周瑜从未想过。
\"子布,将请辞官员尽数记档。主公有令:永不录用!\"
周瑜向张昭传达着命令。林阳此番动作,绝非儿戏。
此举将震动四州!
乃至影响大汉十三州!
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就在周瑜处理扬州事务时,豫州沛国郡。
\"文和先生,当真放任不管?\"
驻守此地的赵云望着贾诩,眉头紧锁。
九州风烟录·兴平元年夏卷
建威将军府内,贾文和指节轻叩茶盏,青瓷脆响中漫出三分寒意:\"子龙将军,主公此番欲效神农尝百草——不教这些蠹虫尽数现形,怎好连根掘之?\"
银甲将军闻言,剑眉微蹙。掌中龙胆枪穗无风自动,恍若感知到即将席卷豫州的腥风血雨。
\"文和先生...\"赵云望向沙盘,扬州境内朱砂标注的世族据点,此刻看来竟如未干血痂。
贾诩忽展鲛绡折扇,掩去唇边冷意:\"将军但执金吾之责,守好辕门便是。\"扇面忽顿,\"至于那些檐下雀...\"玉骨扇柄点向徐州城防图,\"不过秋后蚱蜢。\"
倏尔战报骤至,扬州八百里加急文书撞碎厅内凝滞。主簿顾元叹尚未奏毕三州官吏调度,便被闯入的传令兵截断——
\"报!会稽钟氏联合山越,二十五万虎狼之师已破吴郡界碑!\"
案头茶汤映着林阳骤冷的面容,水面倒影里,仿佛看见丹阳郡城头变换的世家旌旗。史官笔锋此刻正在竹简上烙下:兴平元年庚午月,扬州世族叛,引百越围三吴,自此九州鼎沸...
同月,兖州陈留城楼
曹操凭栏远眺,东南烽火映得他腰间倚天剑鞘泛起赤光。程仲德疾步登城,手中帛书犹带余温:\"明公,林子远的焚巢令...到底逼出这群豺狼了。\"
陈留郡州牧府内,曹操凝视着手中密报,眉宇间布满阴云。
扬州世家起兵 ** ,这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自从断粮计实施以来,林阳先是血洗徐州世家,又推出那本撼动世家根基的字典,手段之狠辣令人心惊。
扬州世家林立,若不反抗反倒奇怪。
\"主公,林子远这般作为,分明是自掘坟墓!\"
堂下陈群厉声斥责,对林阳的赏识早已烟消云散。断绝世家仕途,此举无异于刨人祖坟。
\"主公,当务之急是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字典流入兖州!\"
荀攸拱手进言。扬州叛乱尚在其次,字典流传才是心腹大患。
\"哦?\"
听闻要禁绝字典,曹操眉头深锁。这绝非他所愿。
曹操素有枭雄之志,虽不像林阳那般与世家势不两立,却也惯用寒门制衡世家。这注音字典,他虽不会主动推广,却也无意禁止。
林阳所为,对自身或许招致祸端,却给天下诸侯送来利器。若平民百姓皆可凭字典识字通文,各诸侯帐下文人谋士必将倍增。
\"主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荀彧正色谏言。为世家计,为汉室计,断不能让字典流布于世。林阳此举,动摇的何止是世家根基,更是大汉四百年基业。
\"请主公立颁禁令,封杀字典!\"
\"求主公下令,禁止民间使用字典!\"
殿堂之上,群臣齐声 ** ,这突如其来的联名奏请让曹孟德面色阴沉。
环顾四周,除了戏志才等少数心腹,几乎所有世家出身的官员都跪伏在地。曹孟德心中郁结——这些年来他对这些世家子弟不可谓不厚待,但一旦触及根本利益,这些人立刻露出本来面目。
场中陷入长久沉默,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位枭雄的抉择。
\"准奏。\"
曹孟德强压怒火做出妥协。他清楚自己与那个林阳不同——兖州世族是他立足的根本。想到徐州那个靠百姓起家的县令,他不禁暗叹:\"林子远,我不及你!\"
目光投向东南方向,即使知道林阳此刻正忙于平定扬州叛乱,但曹孟德依然感到挫败——他连对抗世家的勇气都没有。
与此同时,冀州信都城内也上演着相似场景。
\"请主公明令禁止字典流传!\"
审配、郭图、许攸等谋士罕见地联合上奏,就连向来不和的田丰、沮授也站在 ** 队伍中。高坐主位的袁本初神色复杂——作为四世三公的后人,他比谁都清楚字典对世家统治的威胁,但作为一方诸侯,又实在难以抗拒这部奇书的价值。
“即日起,冀幽并三州境内严禁字典流通!”
袁绍一声令下,即刻颁布禁令,严厉禁止字典在治下各州买卖传播。
凡发现字典踪迹必须当场焚毁!
接到这道军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