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南麓的草原上,尘土飞扬。萧承煜率领一万二千名南路军,列成整齐的方阵,缓缓向前推进。阳光洒在士兵们手中的劣质长刀上,反射出斑驳的锈光,与他们脸上麻木的神情相得益彰。按照与蛮族首领兀术的约定,今日便是 “大破蛮族” 的日子。
“将士们!前方就是蛮族营地,杀过去,缴获他们的牛羊与武器,本太子重重有赏!” 萧承煜骑在高头大马上,声嘶力竭地呐喊。他身着华丽的银甲,腰间佩着精铁长剑,与士兵们手中的劣质兵器形成鲜明对比。
士兵们面无表情地响应着,心中却充满了鄙夷。自从赵勇等人散布的谣言传开后,大多数士兵都知道了这场 “战斗” 的真相 —— 他们不过是萧承煜谋取功名的工具,所谓的 “敌人”,早已与他们的主帅达成了协议。
“太子殿下,蛮族营地就在前方三里处!” 侦察兵前来禀报。
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下令:“全军出击!骑兵在前,步兵跟进,务必‘奋勇杀敌’,将蛮族彻底击溃!”
随着他的命令,南路军的骑兵们催动战马,朝着蛮族营地冲去。可他们的动作拖沓,丝毫没有冲锋的气势。骑兵营的陈峰看在眼里,悄悄放缓了速度,与身边的几名士兵交换了一个眼神 —— 他们都是对萧承煜不满的人,早已被陈峰暗中策反。
蛮族营地内,兀术正悠闲地喝着马奶酒。听到手下禀报南路军来袭,他放下酒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按计划行事,假意抵抗,然后撤退,把那些没用的牛羊和武器留下。”
“是,首领!” 蛮族士兵们齐声应道。
当南路军骑兵冲到营地门口时,少量蛮族士兵象征性地挥舞着弯刀抵抗了几下,便 “狼狈” 地向后逃窜。营地内的牛羊被故意散放,劣质的武器扔得满地都是,看起来像是仓皇逃窜时来不及带走的战利品。
“蛮族溃败了!兄弟们,冲啊!” 萧承煜见状,心中大喜,连忙下令追击。
南路军士兵们敷衍地冲了上去,有的牵着牛羊,有的捡起地上的武器,脸上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陈峰趁机让几名策反的士兵故意放走了几名蛮族士兵,让他们 “逃回” 草原,完成 “溃败” 的假象。
战斗很快就 “结束” 了。萧承煜清点 “战利品”,共有牛羊三千余头,劣质长刀两千余柄,长矛一千余支。他明知这些都是兀术故意留下的废物,却依旧喜不自胜,仿佛真的打了一场大胜仗。
“太好了!本太子果然英明神武!” 萧承煜哈哈大笑,立刻让人写下报捷奏折,派人快马送往京城。奏折中,他夸大其词,宣称 “率领南路军一万二千人,于阴山南麓大破蛮族主力三万余人,斩杀蛮族首领以下五千余人,缴获牛羊三万余头,武器五万余件,蛮族残部仓皇逃窜,北境之危彻底解除”。
为了让戏演得更逼真,他还让士兵们将部分蛮族营地烧毁,制造出激战的痕迹。同时,他将那些 “缴获” 的牛羊和武器摆在营地外,让前来巡查的朝廷官员能够 “亲眼目睹” 他的战功。
几日后,报捷奏折送到了京城。皇帝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看到奏折后,龙颜大悦。他一直对萧承煜寄予厚望,虽然雁门关之战失利,但此次 “大破蛮族”,让他觉得太子终于成长起来了。
“好!好!不愧是朕的太子!” 皇帝连拍桌案,“传朕旨意,嘉奖太子萧承煜!赐黄金五百两、绸缎五百匹,加封‘北境招讨大元帅’,节制吕梁山脉所有军队!”
朝中依附于萧承煜的官员们纷纷上书祝贺,称赞太子 “智勇双全,战功赫赫”。一时间,京城上下一片颂扬之声,萧承煜的声望迅速回升。
可也有部分官员心存疑虑。御史大夫看着奏折中 “斩杀五千余人,缴获武器五万余件” 的数字,心中充满了疑惑:蛮族残部经过雁门关之战的重创,哪里还有三万主力?而且缴获的武器数量远超军队人数,实在不合常理。
“陛下,太子殿下的捷报虽可喜可贺,但其中似乎有诸多疑点。” 御史大夫躬身道,“蛮族残部实力有限,三万主力之说恐难成立;且缴获武器数量过多,不合常理。臣恳请陛下派人前往阴山核查,确保捷报属实。”
皇帝脸色微微一沉,心中的喜悦淡了几分。他知道御史大夫所言有理,但太子刚立下 “大功”,若是立刻派人核查,难免会寒了太子的心。“此事日后再议。” 皇帝摆了摆手,“太子此次出征,劳苦功高,先予以嘉奖,核查之事,等太子班师回朝再说。”
御史大夫无奈,只能退下。他心中清楚,皇帝对太子的偏袒,让这场核查变得遥遥无期。
而此时的阴山南麓,萧承煜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让人杀猪宰羊,犒劳士兵们,虽然士兵们依旧吃着掺杂沙土的陈米,但表面上的热闹还是要做的。李修走到他身边,低声道:“殿下,皇帝已经下旨嘉奖,我们是不是该班师回朝,接受封赏?”
“不急。” 萧承煜摇了摇头,“本太子要在这里多待几日,等朝廷的核查官员来了,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的战利品,彻底坐实这场战功。到时候,本太子再班师回朝,风光无限,陆辰那个匹夫,只能望尘莫及!”
他不知道的是,陆辰早已通过潜伏在军中的间谍,得知了他假胜的全部细节。此时,一支三千人的北境军骑兵,正在赵虎的率领下,朝着阴山南麓疾驰而来,他们的目标,是蛮族后方的营地,也是萧承煜假胜的证据。一场揭穿真相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