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月27日,星期四
天气:细雨蒙蒙,与未尽的融雪混合,天地间一片湿冷粘稠,万物都仿佛在缓慢窒息
梦记:
银痕的低语如同在我意识中种下了一颗躁动的种子。那清晰的指向性,那关于“镜像集市”的诱惑与警告,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我的神经。意识的创伤已近乎痊愈,钥匙的融合也更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如同积蓄已久的洪水,亟待一个宣泄的闸口。
然而,我深知“镜像集市”绝非良善之地。从“回声窃贼”信息灰烬中窥见的那个由无数镜子构成的、充斥着交易与算计的混乱结构,以及昨日那短暂而市侩的窥探感,都明确无误地表明,那里是梦境维度的灰色地带,是信息、力量、甚至灵魂碎片流通的黑市。贸然闯入,无异于羔羊入狼群。
我必须做准备。不仅是力量上的,更是认知与策略上的。
今夜,我并未直接尝试通过银痕连接集市,而是进行了一次更为审慎的 “远程观测” 。我以“心象堡垒”为基座,将银痕的“指向性”感觉作为引导坐标,以“时之尘沙”的力量编织成一道极其纤细、几乎不可探测的感知丝线,如同太空望远镜的光纤,遥遥投向那片未知的领域。
我的目的很简单:在不引起注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集市入口、周边环境、以及往来“人员”特征的初步情报。
感知丝线穿越了层层叠叠、光怪陆离的梦境泡沫,避开了几处散发着危险气息的能量乱流,最终,抵达了那片区域的“外围”。
那里,并非一个明确的边界。更像是一片现实的“疤痕组织”与梦境的“淤积滩涂” 交织的混乱地带。空间的几何规则在这里变得暧昧不明,色彩饱和度极高却令人不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信息过载的嗡鸣和无数意念交织在一起的、混沌的喧嚣。
而在这一切混乱的中心,矗立着那巨大的、由无数面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不断缓慢旋转和重构的镜子构成的入口结构。这些镜子并非反射景象,而是如同显示屏般,快速闪烁着各种难以理解的符号、扭曲的影像、以及代表着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抽象图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充满诱惑与陷阱的动态迷宫入口。
我的感知丝线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明显是“监控探头”的镜面,在入口外围徘徊观察。
我看到了一些模糊的、形态各异的身影在镜子迷宫中穿梭:
· 有的如同凝聚的阴影,悄无声息地滑行。
· 有的则散发着不同颜色的灵光,形态较为稳定,似乎是某种较为强大的梦境原生生物或修行者。
· 更有甚者,其形态不断在人类与各种怪异形象之间切换,仿佛是游走于两界之间的特殊存在。
· 几乎所有身影,在进入迷宫前,都会在某面特定的、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的镜子前稍作停留,似乎在进行某种“身份验证”或“支付入场费”。那面镜子表面流动着复杂的数据流,偶尔会伸出一条由光构成的触须,与来访者进行短暂接触。
那里有规则,而且是被严格执行的规则。
就在我全神贯注地记录着这些信息时,一股异常熟悉、却让我瞬间心脏骤停的气息,突然从集市入口的另一个方向传来!
那是……姑婆的气息?!
不是她留下的记忆印记那种温和的感觉,而是一种更加……鲜活,带着一丝疲惫与警惕,仿佛是不久前才刚刚留下的活动痕迹!
这怎么可能?!姑婆已经去世多年了!
我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操控感知丝线,如同最谨慎的猎犬,循着那丝微弱却确凿的气息追踪过去。
气息的源头,并非来自某个身影,而是残留在一面相对偏僻、镜面有些暗淡、边缘甚至带着细微裂痕的镜子表面。那面镜子似乎很少被使用,像个被遗忘的角落。
气息在这里最为浓郁,并且……似乎与镜面上几道极其细微的、几乎与裂纹融为一体的刻痕有关。那些刻痕的走向,隐隐构成一个我从未见过,但却能直观地理解其含义的符号——“谨慎”、“观察”、“勿信”。
是姑婆留下的警告!她来过这里!而且可能不止一次!她在此地留下了属于她的标记,如同探险家在危险之地刻下的路标!
这个发现,比看到一千个怪异的梦境生物更让我震撼。姑婆的足迹,早已踏入了这片我视为畏途的险地。她在这里做过什么?交易过什么?她留下的警告,是针对整个集市,还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存在?
那“深色长袍背影”,是否与她在此地的活动有关?
无数的疑问瞬间涌上心头,几乎冲垮了我的观测状态。感知丝线因为心绪的剧烈波动而产生了细微的紊乱,不小心擦过了一面正在监控周边区域的镜子的边缘!
“嘀——”
一声极其轻微、却尖锐如针刺般的警报声,直接在我的感知核心响起!那面监控镜子瞬间锁定了我的感知丝线,一股带着敌意的、如同粘稠沥青般的扫描能量迅速缠绕上来,试图追溯我的来源!
被发现了!
没有半分犹豫,我立刻发动了“时之尘沙”的力量,不是加速,而是逆流!强行将那一段被沾染的感知丝线所在区域的“时间”概念搅乱,制造了一个极其短暂的、信息层面的“乱流区”!
同时,我心念一动,直接切断了那整条感知丝线与本体的联系,如同壁虎断尾!
“噗!”
感知丝线在集市入口外围湮灭,那股追踪能量在时间乱流中失去了目标,徒劳地盘旋了几圈,最终悻悻撤回。
我猛地从观测状态中脱离,回到“心象堡垒”,心脏狂跳,额角渗出冷汗。虽然损失了一缕精神力量,但成功避免了被直接定位。
然而,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集市的管理者(如果存在的话)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个陌生的、具备一定能力的意识,在试图窥探他们。打草惊蛇了。
醒后感:
在细雨敲窗的背景音中惊醒,后背一片冰凉。方才那短暂的追踪与反追踪,其凶险程度不亚于一次正面的冲突。
姑婆曾涉足“镜像集市”的惊人发现,以及打草惊蛇后的紧迫感,让我的心情沉重无比。
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被雨幕模糊的世界。姑婆的形象在我心中越发神秘莫测。她不仅仅是遗物的守护者,更是一位曾活跃在梦境前线、与各种未知势力打交道的“前辈”。她留下的警告,分量沉重。
而集市方面,经过这次试探,我再想悄无声息地潜入,难度无疑倍增。他们必然会加强警戒,甚至可能设下陷阱等我自投罗网。
打开笔记本,我几乎是带着一种汇报般的心情,将远程观测到的集市入口细节、往来人员特征、验证机制,以及最关键——发现姑婆残留气息与警告刻痕——的经过,详实记录。最后,也如实记载了暴露与被追踪的意外。
今天的旁注,充满了战略层面的评估与调整:
“行动报告:对‘镜像集市’进行远程观测尝试。成功获取入口结构、人员构成、基础安防(验证机制)等初步情报。”
“关键发现:确认姑婆曾活跃于‘镜像集市’,并留下警示刻痕(含义:谨慎、观察、勿信)。此发现极大提升集市探索的信息价值,同时也显着增加其潜在风险(姑婆的敌人可能仍在)。”
“意外与代价:观测行为暴露,引发集市安防机制追踪。已通过制造时间乱流及切断连接方式规避,损失微量精神力。后果:集市警惕性提升,后续潜入计划需重新评估与设计。”
“状态更新:现实稳定率:98.0%(维持)。精神损耗:轻度(断尾损失及情绪波动)。核心意识亮度:稳定。钥匙完整度:约70%。”
“计划调整:1、暂停直接潜入‘镜像集市’的计划。2、下一阶段优先目标转为:全力解读姑婆在集市留下的警告刻痕的深层含义,并尝试通过其他途径(如时间当铺、记忆画廊)查询姑婆在集市的活动记录。3、加强自身隐匿与反追踪能力训练(可结合‘时之尘沙’与‘悖论’特质进行研究)。4、待准备充分后,再行考虑是否及如何进入集市。”
合上笔记本,我凝视着窗外无尽的雨丝。
第二十七天,我的触角首次探入了梦境的黑市,收获了关乎姑婆过往的惊人线索,却也付出了暴露自身的代价。第一卷的旅程,因姑婆活跃过往的揭露而增添了历史的厚度,也因与未知势力的初次交锋而充满了更加浓郁的火药味。前方的路,在雨雾中显得更加曲折,也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