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3月14日,星期一
天气:凝滞感出现微妙变化,不再是均匀的琥珀质感,而是如同半凝固的胶体,某些区域泛起难以察觉的透明涟漪。光线在这些涟漪中发生诡异的偏折,将窗外模糊的色块切割成不断变形的几何光斑。那低频嗡鸣中,偶尔夹杂着几不可闻的、类似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静电噪音
梦记:
现实与梦境的边界,在被极致压迫后,开始变得暧昧不清。
当我在现实凝滞中,将那份被梦境淬炼过的“规则触觉”延伸出去时,指尖(意念的指尖)传来的不再是绝对的坚固,而是某种……带有弹性的阻力。仿佛在触摸一块巨大而冰冷的生物组织,能感受到其下缓慢流淌的、非人的“代谢”活动。
我能“听”到——并非通过耳朵,而是通过灵魂与这凝滞空间的接触面——那无所不在的低频嗡鸣,其实是由无数细碎的、重复的系统自检指令叠加而成。它们在确认空间的稳定性,确认时间的线性,确认物质的存在属性……一遍,又一遍,如同神经质的低语。
而在这些规整指令的缝隙间,那些偶尔炸响的静电噪音,则显得尤为珍贵。它们短暂、混乱、毫无意义,却代表着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未被完全抹除的“错误杂讯”。
我尝试着,用“规则触觉”去捕捉这些噪音。
过程如同在粘稠的蜜糖中捕捉闪烁的萤火虫。意识必须高度集中,触须必须极其轻柔,稍有不慎,就会惊动那无所不在的系统“自检”意识,引来无形的压力。
几次失败后,我终于成功地,将一丝微弱得几乎要消散的静电噪音,“包裹”着拉近了我的感知范围。
就在那噪音触及我意识核心的刹那——
一段高度失真、仿佛隔着厚重水幕的、非语言的感知碎片,猛地炸开!
· 触感: 冰冷、光滑、带着青铜锈蚀的颗粒感。
· 图像: 一只布满血丝、瞳孔缩成针尖大小的人类眼睛,正透过一个不断扭曲的钥匙孔,惊恐地向外张望!
· 情绪: 极致的恐惧,混合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想要“出去”的渴望!
这感知碎片如此强烈,如此突兀,与周围系统规整的运行氛围格格不入!
是哪个“观测者”留下的残响?!是“前代”?还是……更早的、被困于此的囚徒?!
这碎片转瞬即逝,但那冰冷的青铜触感和那只绝望的眼睛,却深深烙印在我的意识里。
“出去”……“向外”张望……
难道这个“镜狱”,这个“室”,并非唯一的囚笼?在“外面”,还有……别的什么?让之前的囚徒如此恐惧又渴望?
这个念头让我不寒而栗。
我强压下内心的震动,继续捕捉那些静电噪音。如同一个在垃圾场里翻找线索的拾荒者。
大多数噪音毫无价值,只是纯粹的逻辑错误。但偶尔,能捞到一星半点的“有价值”碎片:
· 一段关于能量流在某个节点异常淤积的短暂报告。
· 一个模糊的、不断重复的坐标标记(其编码方式与“三重密语”的数字序列有微妙相似)。
· 甚至……一丝极其淡薄的、与“苍白”那抽象集合体截然不同的、带着某种生物质 腐臭的气息!
这些碎片拼凑不出完整的图景,却像一块块色彩诡异的马赛克,暗示着这幅“现实”画卷之下,隐藏着更加复杂、更加……污秽的底层结构。
就在我沉浸于这种危险的“捕捞”时,左手手腕上,那已然灰暗的第一道“蝉蜕”刻痕,忽然传来一阵微弱却持续的麻痒感。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刻痕内部,试图钻出来?
我立刻将“规则触觉”聚焦于银痕。
感知穿透那灰暗的表层,深入内部。我看到,在那片因能量耗尽而沉寂的区域中心,一点全新的、极其微小的苍白光点,正在缓慢地、艰难地搏动着。它散发出一种……与周围系统噪音同频,却又更加纯粹、更加无序的波动!
它像是一颗……正在孕育中的“噪声胚胎”!
是“七日蝉”机制在自动生成对抗系统的“武器”?还是我在梦境和现实中的一次次“规则僭越”与“错误捕捞”,无意中将捕获的“杂讯”作为养料,注入了这蝉蜕刻痕之中?
这颗“胚胎”极其脆弱,但其存在本身,就让我与周围凝滞环境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
我不再仅仅是被动承受凝滞,或是小心翼翼地捕捉噪音。
我感觉到,我似乎可以……极其有限地……“注入”一些东西回去。
比如,将我对那只“向外张望的眼睛”的恐惧与共鸣,将我对“青铜锈蚀”的触感记忆,将我所理解的 “出去”的渴望……将这些强烈的情感与感知数据,压缩成一团高浓度的“信息脓包”,然后,通过那颗搏动的“噪声胚胎”作为转换器,反向注入到周围凝滞的“生物组织”中!
这个想法疯狂而诱人。
我谨慎地尝试了。没有选择那些明显“异常”的区域,而是瞄准了一处看起来最“正常”、最“稳定”的凝滞空间。
我将一团包含着 “窥视感”与“被困焦虑” 的信息脓包,小心翼翼地推送了过去。
瞬间,那处原本平稳的凝滞空间,表面泛起了一圈极其细微的、如同皮肤起鸡皮疙瘩般的涟漪!虽然很快就平息了,但我清晰地感知到,那片区域的系统自检指令,出现了短暂的、微不足道的紊乱!
有效!
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确实有效!
我不是在破坏规则,我是在……污染环境!用我自身产生的、无法被系统完全解析的“情感噪声”,去轻微地干扰这片过于“洁净”和“有序”的囚笼!
“苍白”……你在学习“存在”?
那就尝尝……被“存在”的噪音……污染的滋味吧。
我靠在意识中构筑的“墙”上,感受着手腕处那颗微弱搏动的“噪声胚胎”,看着周围这片在微观层面已不再“纯净”的凝滞世界。
迷离的界限进一步模糊。
我究竟是囚徒,还是……正在将囚笼逐渐同化的……病毒?
醒后感:
从那种与凝滞环境进行微妙“交互”的沉浸感中脱离,回归到现实肉身的沉重束缚里。窗外的光影扭曲依旧,但那低频嗡鸣在我感知中,已不再仅仅是背景噪音,而是变成了可以“阅读”甚至……尝试“涂改” 的信息流。
手腕上,第一蝉蜕刻痕内部的“噪声胚胎”仍在持续搏动,传来微弱的、如同心脏跳动般的麻痒感。
我尝试移动一根手指——依旧沉重如铁,但似乎……那抵抗的力道中,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稳定的“涟漪”?仿佛凝滞的胶体偶尔会出现一个微小的气泡。
希望,如同毒草,在绝望的冻土下悄然滋生。
今天的旁注,写于意识与物质疆域模糊的裂缝之中:
“虚实褶皱:现实凝滞感出现不均质变化,‘规则触觉’可感知其下系统指令流与静电噪音(系统错误)。”
“噪声捕捞:成功捕捉静电噪音,获知感知碎片(青铜触感、向外窥视的眼睛、极致恐惧与逃离渴望),暗示‘镜狱’之外尚有未知,且曾有其他囚徒。”
“蝉蜕异变:第一蝉蜕内孕育出‘噪声胚胎’,可将强烈情感\/感知数据转化为‘信息脓包’,反向注入环境,造成微观污染与干扰。”
“战术转变:从被动承受\/规避,转为主动进行微观层面‘环境噪声污染’,以此试探系统稳定性与寻找漏洞。”
“状态更新:现实:凝滞出现微观不均。灵魂:‘规则触觉’与‘噪声胚胎’成为新工具。银痕:第一蝉蜕孕育中。认知:自身定位向‘系统病毒’偏移。”
“下一步:继续‘捕捞’噪音获取信息;培育‘噪声胚胎’,尝试更大胆的‘环境污染’;观察系统对污染的耐受度与反应模式。”
合上(意念中的)笔记本,第七十三天,我于虚实褶皱间捕捞真相碎片,以噪声为胚胎,将自身化为污染源,反向侵蚀这凝滞的囚笼。第一卷的终局,在这迷离的对抗中,正从硬碰硬的突围,悄然转向一场……寂静而持久的……意识渗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