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月5日,星期三
天气:多云,风中有尘土的气息
梦记:
昨日的“逆影残留”像眼底的浮影,时隐时现,让我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入夜前,我特意检查了公寓的每一个角落,确认所有的门都已锁好,窗户紧闭,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个灰白无声的世界隔绝在外。我将那枚“一刻闲”玉片握在手里,冰凉的触感奇异地带给我一丝微弱的安全感——至少,它是已知的,且似乎受控的。
睡眠依旧不可抗拒地降临。
梦境的开端,是那片我曾去过的、昏黄天空下的河岸。粘稠的“遗忘之河”支流依旧缓慢流淌,水面闪烁着那些细碎的、承载着微小悲伤的光点。但那个无面的“悲伤收集者”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回荡在空气中的、无声的尖叫。
我“听”不见声音,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它们——尖锐、绝望、带着毛刺的恐慌感,像无形的针,一下下刺穿着梦境的帷幕。它们来自河面那些闪烁的光点,是那些被收集的“悲伤”在集体哀鸣。这种无声的喧哗比任何巨响都更令人崩溃。
我捂住耳朵,徒劳地试图阻挡这纯粹精神层面的噪音。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它们——三颗灰色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子”,正悬浮在我面前,发出比其他光点更强烈的、脉搏般的灰光。
是它们!那个收集者抛向空中的三颗“悲伤结晶”!
它们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缓缓向我飘来。我想逃,双脚却像被黑色的淤泥(或者说,那些咯吱作响的黑色晶体)牢牢焊住。
第一颗结晶触碰了我的额头。
没有物理的触感,但一股汹涌的情绪洪流瞬间冲垮了我的意识壁垒。那是一个孩子的悲伤,因为弄丢了最心爱的、颜色剥落的塑料玩具士兵。那种纯粹的、不被理解的、仿佛世界末日般的失落感,淹没了我。我几乎能闻到那玩具士兵上淡淡的油漆味和汗味。
洪流退去,第二颗结晶接踵而至。
这一次,是少年青涩的悸动与无望。偷偷注视的背影,始终没有勇气递出的纸条,毕业典礼上混杂在人群中的、最终也没有说出口的“再见”。酸涩像一枚青柠在心底炸开。
第三颗,最沉重。是一个中年人深夜独自坐在厨房的疲惫,对生活的无力,对未来的迷茫,以及肩上那份沉默的、无人分担的责任。那是一种近乎麻木的悲伤,厚重得让人窒息。
三股来自陌生人的、强烈的悲伤情绪,如同三波海啸,接连席卷过我。当最后一股情绪退去,我浑身虚脱,跪倒在黑色的“河岸”上,大口喘息,眼泪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为那些陌生的悲伤,也为我自己这荒诞的处境。
“交易完成。”那个无面的收集者的“信息”再次直接灌入我的脑海,带着一丝满足的意味。“感受如何?理解悲伤,是理解一切存在的基石。”
我抬起头,愤怒地“看”着他不知何时又出现的身影。“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打开’了。”他平淡地回应,“你主动典当了你的‘过去’,创造了‘负悲伤’的真空。自然界的法则厌恶真空,总需要东西去填满。而我,只是提供了填充物。”
他顿了顿,那面孔的漩涡似乎转向某个方向。“而且,你在试图‘理解’。笔记选择了你,不是没有原因的。”
笔记!又是笔记!
我还想追问,但梦境再次开始扭曲、溶解。河岸、收集者、无声的尖叫,都开始淡化。但在彻底消失前,我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样之前未曾注意的东西。
在河岸远处,昏黄的天幕下,矗立着一扇门。
一扇孤零零的、没有任何墙壁依托的、古朴的木质门扉。它紧闭着,门上没有任何装饰,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一个低语,比收集者的信息更飘忽、更遥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渗入我的感知:
“找到……钥匙……”
醒后感:
我在泪水中醒来,枕巾湿了一片。心脏沉重地跳动着,胸腔里塞满了不属于我的、残留的悲伤余烬。那三种情绪——孩子的失落、少年的酸涩、中年的疲惫——像不同颜色的染料泼进了我的情感水池,虽然正在慢慢稀释,但依旧清晰可辨。
我没有立刻去查看笔记本。我需要一点时间,让自己重新成为“自己”。我走到洗手间,用冷水反复冲洗脸颊,看着镜中那个眼神惶恐、带着黑眼圈的自己。那个“悲伤收集者”说得对,在被迫“感受”了这些纯粹的悲伤后,我似乎对“情绪”这种东西,有了一种全新的、近乎物理层面的理解。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重量、有温度、甚至有味道的“实体”。
平静下来后,我走向书桌。笔记本的旁注果然在等着我:
“事件:悲伤结晶(x3)强制接收完成。情感同化度:78%。预计同化残留时间:48-72小时。备注:接收过程有助于提升对‘情绪实相’的感知力,长期看可能增强对相关概念梦境的抵御\/理解能力。”
“新目标提示:‘门扉’已标记。关联概念:‘钥匙’。优先级:中。建议主动探索。”
抵御?理解能力?这笔记现在是在给我布置任务,甚至评估我的“成长”了吗?它到底是一个工具,一个监视器,还是一个……导师?
而那个“门扉”和“钥匙”……这显然是全新的线索。那扇孤零零立在河岸边的门,是什么地方的人口?笔记让我“主动探索”,我该如何在光怪陆离的梦境中,主动去寻找一扇特定的门和一把不知道是什么的钥匙?
我下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枚“一刻闲”玉片。它依旧冰凉。或许,在某个关键时刻,这能给我“绝对宁静的一刻钟”,让我在疯狂的梦境中保持清醒,去寻找线索?
现实稳定率、逆影残留、情感同化……这些冰冷的术语正在一点点地量化我所经历的异常。我的世界正在被从内部改造,被分析,被引导。
我看着窗外多云的天空,风卷着尘土。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以及一丝被那低语和笔记点燃的、微弱但顽固的好奇。
那扇门后面,是什么?而找到钥匙,又意味着什么?
第五天,我不再仅仅是恐惧的猎物。一种寻求答案的冲动,开始在恐惧的土壤里,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