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顾云深站在文物局门口,指尖微微发颤地握着一份刚取到的鉴定报告。
纸张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米黄色,上面清晰印着\"玉玺残图为明代真品,具有重要非遗史料价值\"的字样。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一行字上,仿佛透过这薄薄的纸页,看见了爷爷顾厚的身影。
\"终于......\"他轻声呢喃,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
这些年的坚守,那些深夜独自修复古籍的孤寂,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眼角闪烁的泪光。报告末尾还附着一页文物局的建议函,希望他们将顾家拓印技艺纳入市级非遗名录,并开设系统的传承培训班。
一只顾暖的手轻轻搭上他的肩头。\"先去歇会儿?\"沈砚辞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带着一如既往的沉稳。他接过顾云深手中的报告,仔细折好收进公文包的夹层,\"你早上就喝了半碗粥,现在都快中午了。\"说着,他的目光投向街角那家名为\"槐序\"的咖啡馆。
顾云深这才感觉到一阵眩晕袭来,确实是低血糖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点点头,任由沈砚辞引着他往咖啡馆走去。脚下的青石板还带着晨露的湿气,踩上去发出细微的声响。
巷口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跳跃,为这宁静的午后平添几分生机。
推开咖啡馆的木质大门,一阵清脆的风铃声响起。
店内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夹杂着烤面包的甜腻气息。沈砚辞熟门熟路地带着他走向靠窗的位置,这里的视野极佳,可以清楚地看到老街的巷口,以及问渠斋那扇熟悉的木门。
\"还是老样子?\"沈砚辞一边拉开藤编座椅,一边问道。他记得顾云深偏爱焦糖玛奇朵,总要双份奶泡,说是那样的甜腻能让他暂时忘记修复古籍时的疲惫。
顾云深在座位上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布上的纹路。
阳光透过格窗,在他修长的手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杂志,是一期非遗专题特刊,彩页上详细展示着古籍修复的各个步骤。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里,他恍惚想起了童年时光——爷爷握着他的小手,一点一点地教他辨认各种纸张的质地。
\"上次在高铁上,你看别人点这个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沈砚辞笑着起身去点单。他的左臂动作已经灵活许多,只是抬手时仍会不自觉地护住伤处。这个细微的动作让顾云深心头一紧,想起那天在钟楼,这人为了护住他而受伤的场景。
杂志上的字迹渐渐模糊,顾云深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他想起爷爷临终前,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云深啊,顾家的手艺,就交给你了。\"那时他还太小,不明白这句话的重量。直到独自撑起问渠斋的这些年,他才真正懂得传承二字的含义。
\"抱歉,店里座位有些紧张,能拼个桌吗?\"一个清悦的女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顾云深抬头,看见一位穿着米白色风衣的女子站在桌前,手中拿着一本《古籍修复技艺图谱》。令他惊讶的是,书的封面上贴着一枚问渠斋特制的雷纹拓印贴纸——那是上次平反仪式上,他送给每位来宾的小礼物。
\"当然可以。\"顾云深连忙收拾了下桌上的物品。
女子落座时,风衣下摆带起一阵淡淡的栀子花香。她的目光掠过顾云深手边的杂志,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方才在文物局见过您,是送玉玺残图去鉴定的顾先生吧?\"
顾云深怔了怔,这才认出对方是文化基金会的苏秘书长。
三个月前的非遗博览会上,他们曾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对方对失传的\"蝉翼拓\"技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苏秘书长?\"他稍稍坐直了身子,\"我是问渠斋的顾云深。\"
\"果然是你!\"苏秘书长眼睛一亮,翻开手中的图谱。书页间夹着一张精心装裱的雷纹拓片,正是顾家独有的样式。\"我循着这贴纸找了好几日。\"她将书推至桌中央,纸页间还夹着几张写满笔记的便签,\"基金会的'非遗新生计划'正在寻找合适的传承人,不知顾先生可愿合作开办培训班?\"
这时沈砚辞端着托盘回来,见到苏秘书长时脚步微顿,随即露出恍然的神情。
他将浮着精美天鹅拉花的咖啡轻放在顾云深面前,蒸腾的甜香立刻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方才文物局的李科长还盛赞基金会的扶持政策。\"他不动声色地将糖罐往顾云深手边推了推,动作自然得如同做过千百回。
三人就着咖啡的香气畅谈起来。苏秘书长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厚厚的资料,从故宫专家的联络方式到学员招募方案,每项都标注着详细的说明。\"教材我们可以联合编纂,首批学员还能去古籍馆实习。\"她说着看向窗外的老街,\"在这里授课再好不过——有烟火气,才有传承的顾度。\"
顾云深握紧顾热的杯壁,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想起这些年独自坚守的日夜,修复台前那盏昏黄的孤灯,还有爷爷临终前期盼的眼神。此刻,希望的曙光突然照进现实,竟让他喉间一阵哽咽。
\"后院正好有间空房。\"沈砚辞取出手机展示照片。画面里,腊梅的枝影斜映在青砖地上,老周新编的竹帘半卷,透着闲适的古意。\"能容纳十五人,采光也很好。\"他说话时目光始终落在顾云深身上,仿佛在确认对方的情绪。
夕阳渐渐西斜,将三人的影子拉长在橡木地板上。
苏秘书长离开前,特意将那本图谱留给顾云深:\"书页间有故宫老师的亲笔批注,或许对授课有帮助。\"她起身时风衣掠起淡淡的香氛,与咖啡馆的醇香交融成奇妙的和弦。
爵士乐又换了一曲,钢琴声如流水潺潺。
顾云深抚摸着图谱扉页的雷纹,忽然发现沈砚辞已默默将他凉掉的咖啡换成了一杯热可可。\"老周说要编竹制课桌,王婶答应绣雷纹围裙。\"沈砚辞转动着手中的茶杯,瓷杯与托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张奶奶听说要开课,今早特意送了新炒的豆沙来。\"
顾云深低头抿了一口可可,甜暖的滋味从舌尖一直漫至心底。
他闭上眼睛,想象着学员们围在修复台前的场景:研磨朱砂的沙沙声,拓印时专注的呼吸声,还有从老街巷传来的阵阵叫卖声——这些声音将共同谱写成传承的新篇章。
\"签协议那天,我穿爷爷那件蓝布衫。\"他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
沈砚辞轻笑出声,夕阳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那我穿父亲的白衬衫,袖扣就用那对青玉的。\"他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有什么在静静流淌,比咖啡更暖,比誓言更沉。
离开咖啡馆时,暮色已经笼罩了整条老街。
沈砚辞很自然地接过顾云深手中的书册,左手虚扶在他后腰。
巷口的腊梅开得正盛,幽香缠绕着咖啡的余味,仿佛在为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作注。
顾云深回头望去,咖啡馆的灯光在青石板上投下顾暖的光晕,像极了问渠斋里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远处传来老街坊们的谈笑声,炊烟袅袅升起。这一刻,顾云深忽然明白,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代代人用心点燃的灯火,照亮着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