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在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像一块投入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波澜远超预期。他那份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南进必要性分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偷袭珍珠港这种具体计划,但其逻辑推导的终点,几乎不言自明地指向了必须先发制人、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的极端选项。
这份分析报告被整理成文后,以最快速度被送往东京大本营。据说,在更高层的决策圈里引起了剧烈反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战略决心。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嘉奖和荣耀。
小林弘树简直把陈晓当成了福将和天才的混合体,看他的眼神炽热得能融化钢铁。“高桥君!你又一次证明了你的价值!军部那边对你的评价高得吓人啊!”他兴奋地宣布,机关内部将为陈晓举行一个小型的庆功授勋仪式。
仪式虽小,规格却很高。除了梅机关的头头脑脑,甚至连派遣军司令部和海军武官府都派了代表参加。在众人的注视下,小林弘树亲自将一枚更高等级的勋章——勋五等瑞宝章——佩在了陈晓的胸前。掌声雷动,镁光灯闪烁(机关内部有宣传人员拍照),记录下这“光荣”的时刻。
陈晓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荣耀的红光,用最标准的日语发表着谦逊而忠诚的感言,感谢帝国的培养,感谢长官的信任,表示将继续为“圣战”呕心沥血。他心里却在想:这勋章要是能融了换成金条,估计能换不少,别在胸前真是浪费材料。
除了勋章,还有实质性的奖励:一大笔奖金,以及——一项新的任命。
“高桥君,”小林弘树在仪式后,亲切地搂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一边,“鉴于你对帝国战略的卓越贡献,上面决定给你加加担子。除了现有的分析工作,决定任命你兼任‘战略情报协调小组’的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统筹协调各部门报送的战略情报分析,直接对机关长负责!”
战略情报协调小组?副组长?
陈晓心里咯噔一下。这听起来权力很大,能接触到更核心的情报流,但……这难道不是之前矢野浩二想干而没干成的活儿吗?而且,“协助组长”?组长是谁?
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和惶恐:“这……小林先生,属下何德何能,恐怕难以胜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哎,不要妄自菲薄!这是上级对你的信任和重用!”小林用力拍着他的肩膀,然后压低声音,“组长由参谋本部派来的黑木中佐兼任,他主要负责大局和与上级沟通,具体的协调和分析工作,主要还是靠你这位专家嘛!”
黑木中佐?参谋本部派来的?
陈晓瞬间明白了。这所谓的“嘉奖”和“重用”,分明是掺了沙子的蜜糖!这个空降的组长黑木,就是参谋本部,或者说就是佐藤那些人,安插进来的一颗钉子!目的是什么?监视?分权?还是在协调过程中寻找他的破绽?
给他一个副组长的虚名,让他干活,却把一个上司塞到他头顶,随时可以掣肘甚至审查他的一切。真是好算计。
“原来如此!能得到黑木中佐的指导,实在是属下的荣幸!”陈晓立刻表现出无比的“欣喜”和“期待”,“属下一定全力配合黑木组长的工作,绝不辜负长官们的期望!”
“很好!我就知道高桥君你是识大体的人!”小林弘树对他的反应非常满意。
第二天,那位黑木中佐就正式到位了。他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瘦削,表情刻板,眼神锐利得像鹰隼,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查意味。他对陈晓保持着表面上的客气,但言谈举止间无不透露出来自参谋本部的优越感和对陈晓“中国出身”的隐隐轻视。
他的办公室,就在陈晓的隔壁——原来矢野浩二的那间。
陈晓开始了与这位新上司的“磨合”。他表现得极其配合,将所有需要协调的文件都先送黑木过目,主动汇报工作进展,态度恭顺得无可挑剔。黑木似乎也很满意他的“懂事”,但审查起文件来却毫不含糊,经常提出一些极其刁钻细致的问题,有些甚至触及情报源的细节。
陈晓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回答得天衣无缝,所有情报来源都推诿到“综合多方信息分析研判”或“基于公开情报的逻辑推导”上。
一场新的、更加危险的暗斗,在这间小小的“战略情报协调小组”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陈晓感觉自己就像在钢丝上跳舞,而下面盯着他的眼睛,又多了一双更加锐利、更加不怀好意的。
这天下午,黑木中佐将一份文件丢到陈晓桌上,语气平淡:“高桥副组长,这份关于美军驻菲律宾空军基地巡逻规律的报告,分析结论似乎有些模糊。我需要你提供更详细的情报来源佐证,特别是关于其夜间巡逻盲区的推断,是基于哪一次具体的情报拦截?还是哪个线人的报告?我需要看到原始记录。”
陈晓拿起报告,心里猛地一沉。这份报告是他根据零散信息和自己对历史走向的了解拼凑推断出来的,里面关于夜间盲区的部分,确实带有一定的“预测”性质,根本拿不出具体的“原始记录”来佐证。
黑木……是发现了什么?还是单纯的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