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诚的暴毙,在上海滩的汉奸圈子里还是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和恐慌。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有的说是仇家报复,有的说是黑吃黑,但更多人私下里传言,是日本人卸磨杀驴。
陈晓作为王百诚“最信任”的下属和“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自然也受到了一些关注和盘问。无论是巡捕房还是日本特务机关暗中派人来询问,他的说辞都高度一致:悲痛、震惊、茫然,坚称会长是谈完生意出来后遭遇意外,对之前的恩怨和举报一概“不知情”,完美地扮演了一个只关心生意、对高层恩怨毫无所知的“单纯”经理角色。
他的表演天衣无缝,加上之前“积极”帮助王百诚处理业务(包括那些黑账)的形象深入人心,很快就被排除了嫌疑。在各方势力眼中,他不过是个运气不好、跟错了主子的可怜虫。
戏,要做全套。
陈晓强忍“悲痛”,以“商会唯一管事人”的身份,主动站出来“料理后事”。他掏钱给王百诚买了一口薄棺,草草下了葬,仪式冷清得可怜。他又出面安抚商会剩下的几个伙计,发放了微薄的遣散费,处理了积压的少量业务,显得重情重义,有条不紊。
最重要的是,他“主动”整理了商会的所有账目和文件,“积极配合”日本特务机关派来接收“遗产”的人员进行清点核查。在核查过程中,他“无意间”透露出的关于王百诚如何做假账、如何欺上瞒下的“细节”,恰好与之前匿名举报信的内容相互印证,进一步坐实了王百诚“死有余辜”的形象,也彻底洗清了自己身上最后一点嫌疑。
他甚至在小林弘树的秘书再次到来时,“红着眼眶”表示:“虽然会长……做了错事,但他毕竟对我不薄。商会现在这个样子,我也没脸待下去了。等各位太君清点完毕,我就……另谋生路了。”语气充满了失落和无奈,完全是一副事业遭受重创、心灰意冷的模样。
这一连串“忠诚”、“可靠”、“懂事”的表现,通过秘书的嘴,传到了小林弘树的耳中。
小林弘树坐在办公室里,听着秘书的汇报,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王百诚的死,是他授意安排的。一条不听话还惹麻烦的狗,处理掉是最干净利索的选择。对于这个结果,他很满意。
至于那个叫陈晓的年轻人……倒是有点意思。能力不错,日语流利,懂商业,关键时刻显得很忠心,而且看起来没什么野心,懂得分寸。最重要的是,他干净,和王百诚那些破事牵扯不深,现在又成了无主之人。
眼下,机关里正缺这种有华人面孔、熟悉本地情况、又可靠好用的经济领域人才。很多需要华人出面的琐碎事务,交给日本特务去做反而扎眼。
一个念头在小林弘树脑中形成。
几天后,陈晓正在空荡荡的商会里做最后的整理,准备离开。小林弘树的秘书突然到访,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陈桑,小林先生很欣赏你的能力和为人。”秘书推了推眼镜,语气公事公办,“王桑的事情,与你无关,你不必过于自责。小林先生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赋闲在家太可惜了。”
陈晓适当地露出惊讶和一丝惶恐的表情:“多谢小林先生厚爱,只是我……”
秘书打断他:“机关下属的经济调查班,目前缺一个编外顾问,主要负责协助分析支那……中国的经济情报,以及处理一些与华人商社的联络事宜。工作性质有些敏感,但待遇优厚,也有一定的……权限。小林先生想问你是否感兴趣?”
陈晓的心脏猛地一跳!经济调查班?编外顾问?这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比他预想的结果都还要好,几乎是半只脚踏进了日本特务机关的门槛!
他努力压下心中的激动,脸上露出犹豫、挣扎,最终化为感激和决绝的表情:“小林先生如此看重,陈某感激不尽!如今商会已散,陈某正不知前路在何方……若能有机会为小林先生效劳,为……为日中经济合作尽一份力,陈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他这番话,既表了忠心,又把动机归结于“报恩”和“找条出路”,合情合理。
秘书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是入职手续和相关纪律规定,你看一下,没问题就签字。明天上午九点,到四川北路73号报到。会有人接待你。”
秘书留下一个文件夹,转身离开。
陈晓拿起那份“卖身契”,条款比军统那份还要严苛,但他签得毫不犹豫。
放下笔,他看着空无一人的商会,嘴角终于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王百诚的骨灰恐怕还没凉透,而他,这个“忠心耿耿”的下属,却即将坐上旧主梦寐以求的位置。
讽刺吗?当然讽刺。但这乱世,不就是最大的讽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