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中佐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单调而令人焦虑的嗒嗒声。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死死盯着陈晓,等待着关于“美军菲律宾空军基地夜间巡逻盲区”情报来源的解释。空气凝滞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陈晓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直接编造一个具体的情报来源风险极高,黑木既然问到这个细节,很可能已经核对过相关的拦截记录和线人报告。矢野浩二的“热情”和中村的“严谨”可能早已将他的工作习惯和信息来源摸得一清二楚。
不能硬编,只能巧解。
他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和惭愧,微微低下头:“黑木组长明鉴。关于夜间盲区的具体推断……确实并非基于单次明确的情报拦截或某个线人的直接报告。”
黑木的嘴角似乎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仿佛猎物终于落入了陷阱。
陈晓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认真而恳切:“这更多是属下的一种……综合研判和逻辑推导。属下仔细研究了近三个月来所有能接触到的、关于美军菲律宾空军活动的零星报告,包括其日常训练时长、飞机出勤率、地勤人员换班记录(从一些非加密的无线电通讯中偶尔能捕捉到)、甚至包括基地供电情况的间接情报(通过分析其用电峰值推断探照灯等设备的使用规律)。”
他一边说,一边迅速从文件堆里抽出几份看似相关的报告副本,将它们铺在黑木面前,手指在上面快速点过:“您看这里,三月十五日的电文提到地勤抱怨夜间检修频繁;这里,四月二日的监听记录显示其晚间通讯量显着下降;还有这份关于马尼拉湾区民用电力负荷的报告,侧面反映了基地夜间照明可能存在的时段性减弱……这些信息单独看毫无价值,但将它们与美军强调人员轮换、避免疲劳作战的条例,以及热带地区夜间气象条件(后半夜常有低云)相结合……”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着黑木:“属下大胆推测,其夜间巡逻必然存在力量相对薄弱的时段和注意力难以覆盖的空域,这并非确凿证据,而是基于诸多碎片信息拼凑出的最大可能性。在报告中,属下用了‘可能存在’、‘推断’、‘概率较高’等措辞,正是出于严谨。未能清晰标注此为研判结论而非实证,是属下的疏忽,请组长批评!”
他这一番话,真假掺半,虚虚实实。他确实研究过那些零碎信息,但最终判断的核心依据,依旧是来自未来的历史知识。他将一个无法证实的“预测”,包装成了一种极其高超的“碎片信息整合分析与逻辑推导能力”。
黑木眯着眼睛,仔细听着陈晓的解释,又翻看了一下那几份看似毫不相干的文件。陈晓指出的那些细节,确实存在,虽然极其微小且容易被忽略。如果真有人能从中推断出巡逻规律,那这种分析能力简直堪称恐怖。
是真是假?黑木内心权衡。如果是真的,那这个高桥晓的分析能力就太可怕了,价值巨大。如果是假的,那他编造的理由也堪称天衣无缝,几乎找不到破绽。继续逼问具体来源,反而显得自己外行和不近人情。
半晌,黑木脸上的冷硬稍微融化了一点,他合上文件,淡淡道:“嗯,情报工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必要的。但以后类似的推断,必须在报告中明确注明其研判性质及依据碎片,避免误解。”
“嗨!非常感谢组长的指导!属下一定注意!”陈晓立刻躬身,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危机似乎暂时解除。但陈晓知道,黑木的疑虑绝不会因此打消,只会埋得更深。他必须更加小心,每一份报告都要做到逻辑自洽,经得起反复推敲。
同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黑木如此关注美军菲律宾的细节,这是否意味着,那个疯狂的偷袭计划,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筹备阶段?他这只小小的蝴蝶,拼命扇动的翅膀,似乎真的开始卷起风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