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之城”内部,挫败了一系列渗透与攻击后,非但没有变得风声鹤唳、封闭保守,反而洋溢着一股更加凝练、更加自信的氛围。钢铁的骨架已然坚实,能量的血脉奔腾不息,生态的肺叶自主呼吸,而无形的盾牌也经历了战火的淬炼。是时候,让这座孕育在风暴中的奇迹,正式向世界展示它的容颜与灵魂了。
这个历史性的任务,由索菲亚全权主导。
在中央指挥塔内一间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与无垠海景的环形会议室里,索菲亚召集了她麾下最精锐的外交、宣传与信息技术团队。巨大的全息工作台上,正在反复修改锤炼的,正是那封即将震撼世界的“惊世邀请函”。
“诸位,”索菲亚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她环视着团队成员,“我们即将发出的,不仅仅是一封博览会的请柬。它将是我们‘自由之城’面向旧世界的第一份正式‘国情咨文’,是我们理念的宣言,也是我们力量的含蓄展示。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必须经得起最苛刻的审视和解读。”
工作台上,邀请函的虚拟投影悬浮着。它的设计就极具象征意义:背景是“自由之城”在朝阳下的全景,能量脉络流淌着淡淡的金辉,生态穹顶如同璀璨的水晶,整体风格兼具科技的精准与艺术的美感。标题并非简单的“邀请函”,而是——《致人类文明共同体:关于未来可能性的对话与邀请——暨“守望者”首届全球科技博览会》。
“定位必须拔高,”索菲亚指尖划过标题,“我们不是某个公司或研究机构在展示产品,我们是一个新兴的文明实体,在邀请整个文明共同体,共同探讨未来的道路。这将迫使所有接收者,必须以对待一个平等、严肃政治实体的态度来对待我们。”
内容的核心,经过团队无数次头脑风暴和林枫的最终拍板,确定了三大支柱:
一、坦诚布公,化被动为主动。
邀请函开篇,并未回避“自由之城”所处的争议位置。它以精炼而客观的笔触,提及了近期围绕城市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渗透、网络攻击、深海袭击等),将其定义为“旧秩序惯性对新生命形态的本能排斥与试探”。但笔锋随即一转,强调“自由之城”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秉持的“克制、防御与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并指出:“我们坚信,猜忌与对抗并非文明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决定打开大门,邀请世界亲眼见证。”
这一手,直接将马尔科姆等人制造的负面事件,转化为了彰显自身力量与道德高度的垫脚石。
二、系统阐述“试验田”理念。
这是邀请函的灵魂所在。索菲亚亲自执笔,用充满理性又不失激情的文字,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之城”的定位:
“我们并非试图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更非意图颠覆现有国际秩序的叛乱者。‘自由之城’,是人类在面对‘全球觉醒’这一前所未有之变局时,一个大胆的‘文明可能性试验田’。”
“在这里,我们尝试融合远古‘源文明’的智慧遗产与现代科技的结晶,探索能源、生态、社会治理的新范式;
在这里,我们试图构建一个以才能与贡献为导向,而非出身与血缘为核心的社会评价体系;
在这里,我们致力于证明,高度发达的科技可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甚至能主动修复过往的创伤;
我们探索的每一步,无论成功与否,都将是属于全体人类的共同经验与知识财富。”
这一段论述,巧妙地将“自由之城”的存在,从“威胁”提升到了“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有益探索”的高度,极大地削弱了其对抗色彩,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那些对现状不满、心怀理想的知识分子与精英。
三、自信展示,引而不发。
对于博览会本身,邀请函并未罗列具体的技术展品清单,而是以充满诱惑力的语言进行概括:
“您将亲眼见到,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无尽的能量与资源;
您将亲身感受,在封闭系统中完美模拟并超越自然的人工生态;
您将近距离了解,如何构建抵御已知一切物理攻击的防御网络;
您更有机会,与我们最顶尖的团队,探讨关于‘源文明’、地球能量网络,乃至……与地外智慧生命初步接触的惊人发现。”
最后一点关于“地外接触”的暗示,是奈芙蒂斯坚持加上的,作为对“星灵”信号的回应和对未来可能性的铺垫,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将激起无穷涟漪。
邀请函的结尾,语气诚挚而开放:“我们诚挚邀请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商业领袖及有识之士,拨冗莅临。无论您带着好奇、审视还是合作的意愿,‘自由之城’都愿以坦诚与自信,与您共话未来。”
落款是:“‘自由之城’最高执政官 林枫,及全体公民 敬上。”
“公民”一词的运用,再次强调了其作为政治实体的自我认知。
定稿之后,便是发送。这同样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战。邀请函通过多条渠道,在同一时间,精准地投送到目标对象的终端:
· 各国元首府、外交部、国防部及顶尖科学研究机构,收到的是最高加密等级的正式外交文书。
· 全球排名前一百的跨国企业cEo、主要基金会和学术团体负责人,收到的是由索菲亚亲自签名的、措辞稍显随和但内容一致的版本。
·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百家新闻机构总部,则收到了附带高清城市宣传影像的媒体特别版。
发送指令由林枫在中央控制室亲自下达。
点击确认的瞬间,无形的数据洪流承载着这座新生之城的意志与梦想,跨越海洋与大陆,瞬间抵达了地球的每一个权力与智慧的中心。
效果是爆炸性的。
在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看着全息屏幕上那“抵御已知一切物理攻击”的字眼,脸色铁青,紧急召开会议。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外交官们反复研读着“文明可能性试验田”的论述,争论着是该接触还是抵制。
在硅谷,科技巨头们盯着“无尽能源”、“人工生态”等关键词,眼中闪烁着无法抑制的贪婪与好奇。
在剑桥、在斯坦福、在无数实验室和研究所里,科学家们为“源文明遗产”和“地外接触”的可能性而激动得彻夜难眠。
而在全球的互联网上,随着媒体版邀请函和宣传片的公开,如同投入了一颗舆论核弹。#自由之城博览会#、#文明试验田#、#地外接触#等词条瞬间席卷所有社交平台,讨论度以几何级数爆炸性增长。惊叹、质疑、向往、恐惧……各种情绪交织,将“自由之城”的热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们怎么敢?!”
“这是人类的新希望!”
“一个危险的伪政权在蛊惑人心!”
“我必须去那里看看!”
全球热议,舆论沸腾。
索菲亚站在指挥塔的窗边,看着下方城市井然有序的运转,听着通讯频道里传来的、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几乎要挤爆服务器的最新反馈汇总,嘴角勾起一抹优雅而自信的弧度。
惊世之邀,已如离弦之箭。
世界的目光,已被牢牢锁定。
接下来,就是在这座她与爱人、战友们亲手搭建的舞台上,迎接八方来客,上演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时代大戏。
帷幕,正在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