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白色荒漠
南极。
这片地球最后的净土,亦是最后的蛮荒。当运输机的舱门在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中打开时,第一个袭来的是寂静——一种被无限放大的、仿佛能吞噬灵魂的绝对寂静。紧接着,便是足以瞬间冻结呼吸的酷寒,像无数根冰冷的针,刺透特制的极地防护服,直钻骨髓。
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令人眩晕的白。天空是浑浊的乳白,大地是刺眼的雪白,天地间失去了界限,融为一体,这便是南极最可怕的杀手之一——白化天气。能见度骤降至几米,人仿佛漂浮在纯白的虚空,方向感彻底迷失。
狂风卷着冰晶,如同持续的沙尘暴,刮在脸上即便隔着面罩也生疼。这就是南极,它不像雨林用生命淹没你,不像沙漠用干渴折磨你,它只是用最纯粹的低温、狂风和绝对的荒芜,冷漠地宣告着这里不属于人类。
1. 极端环境
索菲亚调集的资源让团队拥有了最顶级的极地生存装备——自带加热和供氧系统的密封防护服、高精度导航仪、以及数辆如同钢铁巨兽般的极地全地形车。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旧时刻展示着它的威严。
· 死亡的陷阱: 看似平坦的雪原之下,可能隐藏着深达百米的冰裂隙,表面仅覆盖着一层脆弱的雪桥。艾拉对能量和结构的敏感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她能提前感知到脚下冰层结构的不稳定,多次预警,避免了车毁人亡的惨剧。
· 能源的挑战: 极端低温对任何电子设备和能源都是严峻考验。车辆和装备需要不间断地加热保温,能源消耗极快。索菲亚带来的小型化聚变电池成为了关键,但其能量也并非无限。
· 精神的折磨: 永恒的白天(南极夏季)、单调的景色、隔绝的环境,对团队成员的精神是巨大的考验。连最为冷静的白鹤兰,在连续数日面对一成不变的白色后,眼神中也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林枫感受着怀中四块钥匙碎片前所未有的活跃共鸣,它们像是回到了故乡的游子,发出持续而强烈的嗡鸣和温热,指引着一个明确的方向。但同时,他也感受到这片冰盖之下,沉睡着一股难以想象的、庞大而古老的能量,如同蛰伏的冰龙,令人心悸。
2. 竞赛与阻击
“守望者同盟”并非唯一在南极冰原上疾驰的力量。高空侦察无人机和索菲亚的情报网络不断传来警告,“归一教”的主力也已抵达,他们的装备同样精良,甚至更加不计成本。
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一处被称为“鬼见愁”的冰瀑区。数辆涂装着“归一教”暗金色标志的雪地坦克,从冰瀑后方突然冲出,强大的能量炮火瞬间覆盖了林枫车队的前进路线。
“散开!找掩护!”白鹤兰在通讯器中厉声下令。
极地车灵活的机动性此刻展现出来,车队迅速化整为零,借助巨大的冰笋和起伏的雪丘作为掩体。林枫没有下车,他闭目感知,迅速判断出对方火力网的薄弱环节。
“艾拉,引导右翼车队,从那个冰洞穿过去,绕到他们侧翼!”
“奈芙,干扰他们的雷达和通讯!”
“索菲亚,计算冰瀑上方那个悬冰川的应力点!”
团队成员默契配合。艾拉凭借对自然的感应,找到了一条被冰雪半掩的古老冰隧道。奈芙蒂斯释放了携带的电子战无人机。索菲亚则精准地计算出了爆破点。
当“归一教”的坦克试图追击时,白鹤兰率领的小队从侧翼发动了精准打击,同时,索菲亚计算的爆破点被引爆,巨大的悬冰川轰然塌落,虽然没有直接砸中坦克,但激起的漫天雪雾和冲击波成功阻滞了对方的追击。
这仅仅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阻击与反阻击不断上演。双方在广袤的冰原上斗智斗勇,争夺着每一条可能的路线,都试图抢先一步找到入口。
3. 定位入口
穿越了危机四伏的冰裂隙带,躲过了数次“归一教”的伏击,团队抵达了一片相对平坦、但磁场异常混乱的高原。在这里,钥匙碎片的共鸣达到了顶峰,甚至不需要仪器,都能感觉到一种来自地底的、若有若无的脉动。
“就是这附近了。”林枫停下脚步,目光扫过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这里看起来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
索菲亚命令车队停下,迅速建立了临时营地并展开全方位探测。
· 碎片共鸣三角定位: 林枫手持碎片,在不同点位移动,通过感知共鸣强度的细微变化,大致划出了一个范围。
· 冰层穿透雷达: 雷达波显示,在数千米厚的冰盖之下,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非自然的几何结构轮廓,其中心点与林枫划定的范围高度重合。
· 古海图的印证: 索菲亚展开那份家族秘传的、绘制在某种奇异皮革上的古海图。图上,在一片被称为“南方乐土”的大陆中央,标注着一座山峰,其名用古老的语言书写,经过奈芙蒂斯解读,意为 “梵尔”——支撑天地的巨神。其位置,与雷达扫描和林枫感应的中心点,精确重叠!
“梵尔神山……”林枫喃喃道,他能感觉到,那座被封印在万古寒冰之下的山脉,正是所有旅程的终点,也是一切秘密的源头。
“入口就在冰盖之下,‘梵尔’之巅。”索菲亚看着屏幕上构建出的地下三维模型,语气凝重,“我们需要打穿数千米的冰层……或者,找到‘源文明’留下的通道。”
就在他们研究如何进入时,远处的天际线,出现了更多“归一教”车辆的影子,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如同扑向猎物的狼群。
最终的竞赛,在这片白色荒漠上,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通往“梵尔神山”入口的道路,必将由鲜血与意志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