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刚把肥宅快乐水喝到一半,光屏里的视频就切到了下一段,画面里出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厂房
门牌上写着“光薇渔具厂”——红底白字,看着跟街边的五金店没两样。
解说声带着调侃:“别以为工业大摸底只出军工企业,这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渔具厂,才是真正的‘扫地僧’!”
“渔具厂?”
刘邦凑到光屏前,摸着下巴嘀咕,“不就是造鱼竿的吗?还能造出啥稀罕玩意儿?”
他这辈子见多了铁匠铺、木匠坊,从没觉得“造鱼竿”能跟“工业硬核”扯上关系。
【视频里,光薇渔具厂的老板坐在堆满鱼竿的仓库里,对着镜头苦笑:
“一开始就想给钓鱼佬们造根耐用的鱼竿——钓鱼的时候竿子断了,鱼跑了不说,还糟心。
所以我就想,这鱼竿得耐腐蚀、够结实,还得宁折不弯,不能一甩就断。”】
为了这个目标,老板没找现成材料,直接扎进了研发室——买设备、查资料、反复试验,
硬生生把“造鱼竿”变成了“搞材料研发”。解说声陡然拔高:“谁也没想到,这一研发,竟让他把‘碳纤维’给干出来了!”
“碳纤维?”
嬴政坐直了身体,对着李斯问道,“之前听林先生说过,这东西是造战斗机的关键材料,轻又结实,对不对?”
李斯连忙点头:“陛下记得没错!据说这材料强度是钢材的八九倍,重量却只有钢材的四分之一,极其难得!”
【画面弹出碳纤维的对比图:同样粗细的碳纤维棒和钢棒,碳纤维棒被单手举起,钢棒却需要两人抬
用锤子砸碳纤维棒,棒身弯曲却不断,钢棒反倒被砸出了凹痕。解说声补充:“这材料有多金贵?以前只有鹰酱(美国)和小日子能量产
咱国家的军工研发了三四十年,都没彻底突破量产难题,结果没想到,被一家渔具厂给搞定了!”】
“军工搞了三十年没成,渔具厂搞成了?”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这就像朕让工部造新式弩箭,搞了几年没成,结果一个民间猎户造出来了,太离谱了!”
【视频画风一转,切到科研人员的视角:“那天有个军工科研员下班散步,看到河边有个钓鱼小哥甩竿,那鱼竿又轻又韧,钓上十多斤的大鱼都不弯。
他好奇,花两百块买了一根,带回实验室一检测——当场傻眼了:这鱼竿的核心材料,竟是他们求而不得的碳纤维!”】
科研员不敢相信,拉着领导直奔光薇渔具厂,老板一头雾水地打开仓库门——里面堆得满满当当,全是卷成筒的碳纤维布、碳纤维棒,像堆柴火似的。
领导看着这些“宝贝”,差点没站稳,嘴里念叨:“我们研发了三十年啊……三十年……” 那表情,活像“道心破碎”,连旁边的科研员都红了眼眶。
“堆成柴火?”
朱元璋拍着大腿笑出声,“军工当宝贝的东西,人家渔具厂当‘原材料’堆着,这反差也太大了!要是咱大明有这厂子,造战船的材料都不用愁了!”
刘邦更是咋舌,嘴里不停念叨:“好家伙,原来这么猛的吗?造鱼竿造出了战斗机材料,这老板要是生在咱汉朝,高低得封个‘材官’!”
【“后来的事更绝——光薇渔具厂没止步于‘造鱼竿’,反而跟着军工一起升级技术,从最初的t300级碳纤维,一路干到了t1100级,直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现在咱国家的歼-20、歼-35这些先进战斗机,用的碳纤维,很多都是这家渔具厂生产的!”】
画面里,战斗机呼啸升空,机翼上的碳纤维部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而旁边的光薇厂房里,工人正熟练地加工碳纤维材料,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却紧紧连在了一起。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笑得人肚子疼:
“钓鱼佬:我只是想钓条鱼,没想到我的鱼竿里藏着战斗机材料?”
“光薇渔具厂:主业造鱼竿,副业给战斗机供货,顺便卡鹰酱脖子。”
“军工:三十年研发未果,渔具厂:我为了钓鱼佬随便搞搞……”
“建议给钓鱼佬颁个‘军工功臣奖’,没有他们,说不定还没这么快突破碳纤维技术!”】
林远看着屏幕,把最后一口快乐水喝完,忍不住感慨:“这就是华夏民间的智慧——没有宏大的目标”
“可能只是为了让钓鱼佬不换竿,却不小心捅破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有时候,最硬核的突破,往往藏在最普通的需求里。”
嬴政感叹“民间智慧无穷”
李世民不再觉得“官方优于民间”,反而觉得“后世这‘民生驱动技术’的路子,比朕的强制研发更有效”
刘邦则笑着说:“早知道造鱼竿这么厉害,当年咱就该鼓励百姓多钓鱼,说不定还能造出更厉害的东西!”
林远刚感慨完渔具厂的碳纤维,视频就切到了快递车穿梭的画面,解说声带着笑意响起:“要说‘民间发明变军工神器’
顺丰快递的操作,比渔具厂还离谱,他们只是想快点送快递,却不小心搞出了能打鹰酱本土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