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清了清嗓子,对着光屏补充道:“对了,要是你们暂时没准备好水田,记得把稻种藏严实点”
“尤其是老百姓家,别被人偷了——这稻种金贵,丢了可就亏大了!”
他怕古代治安不严,普通百姓的稻种容易遭窃,特意多叮嘱了一句。
弹幕里瞬间刷起
“谢谢林先生提醒!”,
老百姓们纷纷点头,心里盘算着要把稻种藏进炕洞、木箱最底层,连帝王们也跟着上心
嬴政吩咐侍卫加强巡逻,朱元璋让农官把稻种统一存进国库粮仓,生怕出半点差错。
等大家都记下叮嘱,林远随手点开抖音
屏幕上弹出一个视频标题:
【古代皇帝千千万,他们的“专属外号”你知道几个?】
“外号?”
各朝代的帝王们瞬间来了精神——谁不想知道后人怎么称呼自己?是褒是贬,是扬是讽,都关乎自己的名声。
嬴政坐直了身体,刘邦翘着二郎腿凑到光屏前,李世民也放下手里的奏折,眼神专注起来。
【视频开篇,镜头对准秦始皇的画像,解说声响起:“秦始皇嬴政,后人送他一个霸气外号——‘祖龙’。
为啥叫祖龙?
一是他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开天辟地;
二是他一统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长城、凿灵渠,为后世所有朝代打下了‘大一统’的基础,哪怕后来王朝更迭,也都是在他的框架里改造。
‘祖’是‘始祖’,‘龙’是‘帝王象征’,‘祖龙’二字,当之无愧!”】
嬴政握着龙椅扶手的手猛地收紧,指节都泛了白——他表面依旧威严,眼神里却藏不住激动。
下面的大臣们齐刷刷跪倒,齐声恭贺:“恭喜陛下!后世称陛下为‘祖龙’,实乃千古殊荣!”
嬴政缓缓抬手,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后世人称寡人为祖龙……这个称呼,寡人喜欢。”
他这辈子求的就是“千古一帝”的名声,如今后人用“祖龙”定义他,比任何珍宝都让他满足。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带着调侃又满是尊敬:
“政哥!听劝!别再吃丹药了!那玩意儿有毒,活久点才能看着大秦更稳!”
“祖龙!快把徐福那骗子抓回来!别让他带着童男童女跑了,不然你得后悔!”
“扶苏!你爹在看你呢!当年别自刎啊!让你爹把你吊起来抽一顿,你就能改改软性子了!”
“老祖宗!你要是知道后来有人敢挖你坟,能气得活过来!”】
嬴政看着弹幕,嘴角不自觉上扬——他早从之前的视频里知道后世人对他的复杂评价,有褒有贬,却满是“恨铁不成钢”的在意。
他转头斜睨了一眼旁边的扶苏,冷声道:“寡人知道了。”
扶苏被父王的眼神扫过,头埋得更低,脸涨得通红
弹幕里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他也知道自己当年荒唐,如今只能默默羞愧,不敢抬头。
老秦人的弹幕更是骄傲:“我大秦陛下是祖龙!这称呼,比任何帝王都霸气!”
“跟着祖龙,大秦不会亡!”
“陛下英明!后世都记着您的功!”
【视频接着切换到梁武帝萧衍的画像,解说声变得戏谑:“第二位,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外号‘菩萨皇帝’。
这位皇帝可太奇葩了——在位48年,活得久,却把日子过成了‘和尚’:
不喝酒、不吃荤,近40年不近女色,一门心思痴迷佛教。
更离谱的是,他先后四次剃发想出家,每次都得大臣们花上亿钱把他‘赎’回皇宫,美其名曰‘为佛门捐钱’。
结果呢?晚年爆发侯景之乱,他被叛军囚禁,最后活活饿死在台城,成了历史上最荒唐的‘菩萨皇帝’。”】
“噗!”
刘邦刚喝进嘴里的酒喷了出来,翘着二郎腿笑骂:“这萧衍脑子有问题吧?放着皇帝不当,要去当和尚?退位不就完了?”
“还让大臣赎他,纯属折腾人!最后饿死,纯属自找的!”
李世民皱着眉摇头:“身为帝王,当以百姓为重、社稷为先,痴迷佛教本末倒置,连皇位都不想守,饿死也是活该。这‘菩萨皇帝’,不如叫‘糊涂皇帝’!”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满是吐槽:
“菩萨皇帝?我看是‘和尚皇帝’!当皇帝不务正业,痴迷佛教能当饭吃?”
“近40年不近女色?这是当皇帝还是当苦行僧?难怪梁朝会乱!”
“大臣们也惨,还得花钱赎皇帝,这钱要是用在百姓身上,哪会有侯景之乱?”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开国皇帝做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各朝代的大臣们也议论纷纷:“哪有皇帝当到一半想当和尚的?” “社稷都不顾了,痴迷旁门左道,亡国是迟早的事!” “这萧衍,连基本的帝王职责都忘了!”
林远看着视频,忍不住笑了:“这两位皇帝,一个是‘祖龙’霸气开疆,一个是‘菩萨皇帝’荒唐误国,真是两个极端。你们还想知道哪个皇帝的外号?下次咱再接着往下看。”
光屏里的帝王们意犹未尽,嬴政还在回味“祖龙”的殊荣
刘邦还在嘲笑萧衍的荒唐,李世民则在反思“帝王当守本分”,连扶苏都悄悄抬起头,想着“以后绝不能像萧衍那样糊涂”。
一场关于“皇帝外号”的闲聊,不仅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后世名声,更让他们在别人的兴衰里,照见了自己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