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抱怨陈玉成把刘官芳逼得造反了,陈玉成则是指责韦俊御下不严。
秦日纲因为事先已经站在了陈玉成这一边,便没有再次改口。
继续坚定的站在了陈玉成这一边。
所以,
这支残存的太平军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要不是秦日纲是燕王压着。
韦俊在王老六的挑唆下。
差点就要杀了陈玉成。
陈玉成残存的两三百人,绝对不是韦俊这一边三千多人的对手。
最终,韦俊率领王老六这一部分人马,向九江方向撤退,陈玉成与秦日纲则率领另一部分人马向安庆方向撤退。
武昌城及周边,
太平军武装暂时退出。
……
清文宗五年,八月初。
这一天武昌城,
秋夜时分,罕见被灯笼照得如同白昼。巡抚衙门的大堂内,酒香弥漫。
李世安身着从一品的文官补服,
端坐在主位上,二十岁出头的面庞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英气。
堂下依次坐着官文、西陵阿、曾某人、胡林翼、李孟群、王国才等人。
皆是此次收复武昌的功臣。
准确的说
是参与收复武昌作战的各部主将。
其实一开始,
李世安不愿意那么高调的。
他想让官文坐主位的,
至于西陵阿,他没想过,毕竟这是已经得罪了的人,没有必要再去'巴结'。
可是官文不知道是得了好处,还是故意把李世安当出头鸟怎么的。
硬是这么把李世安推上主位。
理由也很简单,
在湖广这个地方上。
李世安是真正的地主。
他这个总管湖广地区的一把手,坐主位,确实也说得过去。
毕竟,
这次收复武昌城,虽然上报的功劳,主要给了官文,但是这些人都很清楚,这次没有李世安,根本收复不了武昌。
甚至于,他们想汇聚都难。
毕竟,他们各自归属完全不同。
当然,
最主要的是,
西陵阿与官文谁也不服谁。
包括曾某人也是一样。别看他现在才只是一个正二品兵部侍郎,
可是他的实权地位,
比巡抚只强不低。
也就是说,
互不归属的曾某人、西陵阿、官文、李世安,严格来讲,实职地位基本相同。
在大庆帝国。
不能完全按照品级来看实权。
比如,从二品的布政使、正二品的巡抚、从一品的地方总督。
他们其实职位几乎相同
职位不等于品级。
这三个职位,都是地方封疆大吏。
一开始,
布政使才是相当于省长。
是省政府一把手。
只是朝廷为了防止布政使这个地方封疆大吏做大,威胁到中央。
这才设置巡抚一职。
巡抚一开始有一点点类似于总督,并且不是常驻设置的固定职位。
巡抚一开始,
也是巡视一个或多个省份的。
只是后来演变成了固定职位。
然后,
为了防止固定职位的巡抚做大威胁中央,又再次设置总督这个职位。
总之,
这三个不同品级官职。
其实是互相牵制的。
别看品级不同。
可是没有直接上下级管辖。
从二品的布政使,一样可以直接写奏折给皇帝,可以直接参倒总督。
只要有合理合法的证据。
当然,这一切因人而异。
反正因为各种原因。
年纪最小的李世安,此刻满脸笑容的坐在了主位,朗声道:“今日我等齐聚一堂,实乃武昌之幸,朝廷之幸。”
“自长毛反贼占据武昌以来,百姓生灵涂炭,我等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今日终得收复失地…。”
李世安一边说着,一边举起酒杯,说:“诸位,我等,当痛饮此杯!”
“李老弟所言甚是!”官文第一个捧哏道:“诸位,一起举杯共饮!”
“为朝廷收复武昌干杯!”众人纷纷起身,举杯相和,一饮而尽。
一杯酒后,
曾某人捋了捋胡须,第二个捧场,起身缓缓说道:“此次收复武昌城,全赖李中丞居中调度,运筹帷幄。”
“若不是李中丞资助我湘军三万两白银,以及赊账上千支洋枪…”
“我等恐难如此顺利。”曾某人说着举起酒杯,“曾某提议,敬李中丞一杯!”
“本将军附议!”官文又第一个出言附和,“来、大家敬我李老弟一杯!”
官文话中有话,既赞同了曾某人的意见,又不着声色的压李世安一头。
李世安微微一笑,谦逊道:“涤生(曾某人的字)兄,您过奖了。”
“湘军将士英勇善战…”
“这才是取胜的关键!世安的微薄之力,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李世安也不是小白。
他自然知道官文的意思。
一个回答不好,'只怕下面的人会误会,认为自己就是在官文之下。
到时候,
只怕官文借着'他大哥'的头衔直接要地方财政好处,那可就麻烦了。
李世安瞬间明白了关键点。
所以,
他第一时间改变了对曾某人的称呼。
他之前一直都是称曾某人为曾部堂,一副公事公办的官方称呼。
明显,关系不咸不淡的。除了官场联系,没有什么私人关系在内。
现在也叫对方字号。
既有拉近关系的意思。
也有故意混淆视听的意味。
就是告诉在场之人。
与他李世安称兄道弟的不算什么。
他只是礼节性的兄弟相称而已,与他叫曾某人兄长是一个意思。
就是普通官场同僚。
官文闻言眉头微皱,不过很快舒展开来,有些事不能太捅破。
含糊一点比较好。
不过,他正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西陵阿脸色古怪的瞥了一眼官文,
张嘴就要挑拨,
老好人胡林翼,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异常,不等西陵阿挑拨,赶紧接过话,说道:“制台大人莫要太过谦虚了。”
“您不仅在粮草军饷上大力支持…,还亲自招降了刘参将(刘官芳)…。”
“这才有了打开城门,迎接我等大军入场之举,此等胆识谋略,令人钦佩。”
李世安给了刘官芳两个选择,一个从二品新军副将衔,但没有实职。
只属于李世安的新军。
一个是正三品绿营参将。
他终究还是见识有限。
觉得已经投降了,干脆就为了自己和下面的兄弟,要一些实际好处。
所以,
他最终选择的是武昌的绿营参将。
现在名义上属于王国才管辖。
因为李世安与官文的联合力挺,副将王国才这次也有大功。
所以晋升总兵也是顺理成章的。
他作为第一个向李世安靠拢的武将,李世安不等朝廷下达指令,就利用总督权限,提前任命他代理郧阳镇总兵。
并且举荐他为正式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