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改任户部尚书的孙瑞珍出列,不紧不慢的沉声说道,说:“皇上,万万不可应允李世安自铸银元的请求!”
“倒是以盐代饷可以考虑!”
“为何?”清文宗不明所以的问道:“这个李世安铸造银元的危害更大?”
“铸造银元于百姓不利?”
“不是!”孙瑞珍却是摇摇头,说:“铸造银元,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那你为何不让朕允许李世安自铸银元?”清文宗不解的问道。
“皇上,此事说来话长…”
“那你就慢慢的说!”
“是!”孙瑞珍继续说道:“陛下,今日谈及自铸银元之事,其实早有先例。”
“在先帝时期,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忠公,林大人就曾上书朝廷…”
“提议效仿西洋铸造银元。”
清文宗身子微微前倾,
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追问道:“林大人为何会有此提议?”
孙瑞珍微微低头,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林忠公还活着的时期:“陛下有所不知,彼时西洋银元凭借便于携带和计算的优势,如潮水般迅速通行于长江南北。”
“洋人用银元收购我大庆帝国的茶叶、生丝,同时大量收购我大庆帝国的银锭生银,运回其国大量铸造银元…”
“从中谋取暴利。”
“这里面有暴利?”不懂这里面弯弯绕绕的清文宗,傻乎乎的问道。
“皇上有所不知…”
孙瑞珍只能苦笑着解释道:“这西洋银元并不是纯银,其中掺杂了不少铜、铅,可咱们的白银是纯银。”
“这一枚银元虽然不多…”
“但是架不住数量众多啊,只要数量一多,利润自然非常可观!”
“长此以往,我大庆帝国银贵钱贱之象渐显,白银大量外流,这对我大庆帝国的经济可谓是釜底抽薪呐。”
“林大人上书,正是希望通过自铸银元,维护国家货币主权,减少白银外流,稳定我大庆帝国的经济。”
咸丰皇帝微微点头,又问道:“既然林爱卿所言有理,那为何先皇未曾准允?”
孙瑞珍长叹一声,脸上露出无奈之色:“陛下,一来我大庆帝国长期实行银锭和铜钱并行的货币制度。”
“官员和民众对传统货币体系极为依赖,对新的货币形式持保守态度,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先皇不得不谨慎考虑。
“二来,尽管先皇曾下令禁止外国银元流通,但实际上这些银元在民间已广泛使用,禁令未能有效执行。”
“先皇可能对自铸银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再者,当时我大庆帝国缺乏铸造银元的技术和经验,”
“先皇担心自铸银元可能导致货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经济稳定…”
“故而未采纳林大人的建议。”
话语刚落,
李世安提前打了招呼的肃顺,从人群中站出来,朗声道:“陛下,虽然先皇当年未准允,但此事并非不可行。”
“其实在先帝十八年,闽南省就曾以筹措军饷名义,在宝岛铸造了‘寿星像’和‘漳州军饷’银饼,这说明我们是有先例可循的。”
“如今江南巡抚李世安再次提出自铸银元,不妨让他试行一番。”
“既能探索出适合我朝的银元铸造之路,又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弊端。”
然而,祁寯藻却眉头紧锁,脸上满是担忧之色。他缓缓走出,双手作揖,
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轻易试行啊。”
“这李世安虽提出自铸银元,但难保他不会心怀不轨。”
“他有可能在铸造银元时偷工减料,大量掺杂铜铅,降低银量,”
“以此谋取私利,坑害百姓。”
“就算他所铸之钱质地优良,百姓认可并广泛使用,他也可以趁机收取民间银元,通过赚取差价获利。”
“而且一旦李世安的银元大量流通,必定会冲击我朝廷现有的金融体系,扰乱经济秩序,后果不堪设想呐!”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清文帝陷入了沉思,目光在几位大臣之间来回扫视,
这银元铸造之事,究竟该何去何从,着实让他难以抉择。
李世安的后台肃顺则再次出列,“祁大人,您老是不是没听明白?”
“我说了,可以让李世安进行试行!只是试行而已,不是给铸币权!”
“本官认为,先帝拒绝林忠公的提议,主要源于制度缺失和工艺落后。”
“咱们现在都可以克服改正!”
“若试行效果良好,再将铸造之权收回朝廷,由朝廷统一管理。到时候收回来了,你的担忧也就不存在了!”
清文宗也点点头,他认可肃顺的说法,“祁爱卿,李世安做的不好,朕下旨查办即可,做得好也可以收回朝廷…”
“不过是哪一种结果,不都是朕说了算?我看可以让李世安试一试!一旦成功了,咱们又是一条经济来源!”
眼见肃顺和清文宗都如此说了,所有人都不敢在表达不同意见。
毕竟肃顺说的都是事实。
只有祁寯藻这个老臣依旧担忧,他感觉肃顺和清文宗都太过想当然了。
他其实一向看好李世安的,尤其是因为弟弟祁宿藻的原因。
但正是因为看好李世安,了解李世安,这才让他更加害怕李世安。
他不怕李世安贪污,不怕对方偷工减料,更知道李世安不会偷工减料。
他怕的是李世安做的太好!
李世安做好了,表面上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可到时候朝廷能收回来?
是,李世安会交出来。
但是,李世安交出铸币局之后呢?
以现在朝廷这些人的德行,这些人一定会偷工减料,一定会谋私。
有李世安的珠玉在前,后面朝廷铸造的银元,百姓与洋人还能认可?
一旦有了对比,
尤其是国内的对比,这些百姓乡绅一旦闹意见,这对朝廷可是天大打击!
到时候朝廷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彻底把银元铸币交给李世安,交给李家,让银元合法的私人铸造。
二是硬撑着不给李世安,坐视朝廷的经济崩溃,让西洋银元加速流通。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
这对朝廷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可是这些他无力改变,
毕竟本质上,这些不是李世安的错,他也无法明说。因为朝廷之上,大部分人都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让李世安自铸银元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心大的清文宗,甚至没有给李世安限制银元数量,只是给了一个试行日期。
他担任江南巡抚的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