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掀帘进来,手里还捧着刚洗好的葡萄:“主子,二哥儿、三哥儿和四哥儿过来给您请安了。”
宋瑶握着团扇的手顿了顿,微微掀起眼皮。
这倒是稀罕。
她回京这些时候,府里其他几个哥儿从未踏足过她这里,更别说特意来请安。
宋瑶挑了挑眉,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冰凉的碗沿。
这三个都不是她肚子里出来的,往日里各有各的住处,各有各的生母。
这会儿突然凑过来,是图什么?
“让他们进来吧。”宋瑶懒懒地应了声,目光又落回碗里的酸梅汁上,“果然还是冰的得劲。”
说着,把玉碗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管他们来做什么,总不能抢她的冰饮喝。
这两个月可把她馋坏了,如今凉的虽还是不让敞开了吃,但能稍微饮几口,就已经很舒坦了。
冬青应声退下,不多时,就见三个半大的孩子鱼贯而入。
三个哥儿里,数二哥儿刘慎年纪最长,也最是沉得住气。
不过十几岁的年纪,进门便规规矩矩地作揖行礼,动作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恭谨。
一眼扫过去,恭敬却并不打眼,若不是真平庸,就是个心思极深之辈。
其余两个便差了些火候。
宋瑶原以为三哥儿刘俊进来,还会是上次那副脑满肠肥的模样,让人瞧着就眼疼。
没承想他竟瘦了不少,脸颊的肉消下去大半,总算能看清底下的眉眼轮廓。
宋瑶心里了然,定是年宴那天王爷发了话,让人拘着他的饮食,这才见了些成效。
唯有四哥儿刘启,站在最后头,垂着眉眼,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待宋瑶的目光扫过去时,他抬起头,脸上努力挤出一个温顺的笑,嘴角抿得有些僵硬,眼底却像压着什么的东西。
这孩子道行终究太浅,那点强装的乖巧,在众人眼里几乎是昭然若揭。
屋里伺候的丫鬟嬷嬷们,几乎个个都是人精,从深宅大院的眉眼高低里滚过来的。
刘启那紧抿的唇、攥紧的手,笑里藏不住的紧绷,哪能瞒得过她们?
再联想到先前苏姨娘的事,众人心里都有了计较。
只是这事王爷早有吩咐,不许在主子面前多嘴,她们自然也懂得分寸,只当没瞧见四哥儿那点不对劲。
反正只要他安分守己,不多生事端,大家便相安无事,谁也犯不着去触王爷的逆鳞。
宋瑶慢悠悠地啜了口酸梅汁,声音淡淡:“大热天的,不用多礼,都坐吧。”
话音刚落,就见刘慎率先谢了座,姿态依旧恭谨,让人挑不出毛病。
刘俊的目光在屋里打了个转。
琉璃盏里镇着的冰荔枝、紫檀架上悬着的云锦扇、还有墙角那盆开得正盛的异色茉莉.......
样样都透着他住的院子里没有的奢华。
接着,他的视线扫过独自玩耍的五哥儿,又落在孙嬷嬷怀里襁褓中的六哥儿身上。
刘俊下意识地抿紧了嘴,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怨毒,随即也跟着坐下。
唯有刘启,站在原地迟疑了片刻,才缓步走到最末的凳子旁,坐下。
他没敢抬头,生怕一和宋瑶对上视线就忍不住质问他母亲的下落。
待众人坐定,刘慎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请侧妃娘娘安。听闻娘娘如今身子大安,孩儿特意带两位弟弟前来问候。”
他说话时微微欠身,目光扫过五哥儿,又落在孙嬷嬷怀中的六哥儿身上,又问道:“五弟、六弟近来可好?”
举手投足间,拿捏住了长兄的风范。
这副架势,俨然是把宋瑶当成嫡母对待。
大哥儿已死,身为庆王实际上的长子,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做长辈的,最盼着弟兄和睦,若能在这上头做足了功夫,自然有好处。
仁孝长辈,体恤幼弟,让父王看到他的品性。
今日特意来瑶光苑请安,正是为了这个。
父王既把宋侧妃捧在心上,他便顺势而为,待她恭恭敬敬,既显得自己识大体,又能衬得旁人不懂事。
成大事者,本就该忍常人所不能忍。
刘慎眼角余光瞥见三弟刘俊紧抿的唇,那点藏不住的怨怼像写在脸上一般。
又看了眼四弟刘启,始终垂着头,手指在袖摆下绞着,分明带着抵触。
如此正好。
只要他做得足够周全,足够尊敬,两相一衬,父王自然能看到他的妥帖与孝顺。
到那时,谁是真正能担事的孩子,便再清楚不过。
“然后呢?”
宋瑶听他翻来覆去都是这些没甚营养的问候,眉梢挑了挑,语气里透着几分不耐。
她抬手示意丫鬟给几位哥儿上酸梅汤,玉碗里的冰镇酸梅汁冒着凉气。
她的耳朵不愿意听这些无聊东西,若不是实在无聊,早让人打发他们回去了。
不过说起来,比起老三刘俊和老四刘启,以及她生的两个孩子,这位方姨娘所出的二哥儿,在府里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平日里低调得很,只听闻先生夸他刻苦好学,除此之外,竟再无多余的传闻。
这么一想,倒让宋瑶多了几分兴味。
原本想叫人打发了去,现在也愿意再多听他说几句了。
宋瑶换了个更舒坦的姿势倚在榻上,指尖轻点着玉碗边缘,示意他继续说。
刘慎何等敏锐,立刻捕捉到她态度里的松动,微微欠身,语气越发恭谨,却又不失分寸:
“侧妃娘娘事务繁忙,照看五弟、六弟已是辛劳。王府琐事难免繁杂,孩儿身为长兄,理应为娘娘分忧。
往后若有需要孩儿分担的事,娘娘尽管吩咐,孩儿定当尽心,带着三弟、四弟一同出力。”
他抬眼时,目光坦诚,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孩儿年纪尚轻,许多事未必做得周全,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娘娘指点。在府里,娘娘的话,便如父王的话一般,孩儿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点出自己长兄的身份与责任,表明愿为长辈分忧的姿态,又明明白白捧了宋瑶,将她的地位抬到与王爷平齐。
态度谦卑,让人挑不出半分错处。
一番恳切的言谈下来,换作寻常人,定会赞一句“有规矩、有教养”。
即便不格外亲近,也定会多几分留意。
一旁的冬青眉头微皱,只觉得这个二哥儿和其他子嗣不一样。
看似温顺恭谨,实则这份懂事里,透着股刻意的隐忍。
这般年纪就懂得藏起心思,顺着王爷的心意讨好侧妃,怕不是只图个长兄的名声那么简单。
冬青悄悄抬眼瞥了宋瑶一眼,见主子正漫不经心地用银签挑着碗里的冰碴,脸上瞧不出喜怒,心里稍稍松了些。
但愿主子心里透亮,别被这孩子的表面功夫蒙了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