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调出一段历史影像: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F-16战机从发现伊拉克坦克到完成打击,平均需要20分钟——其中大部分时间花在目标确认和审批流程上。
1991年2月,在那场惊心动魄的“东73战役”中,鹰酱第2装甲骑兵团在广袤的沙漠战场上与伊国共和国卫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当他们发现伊国共和国卫队的t-72坦克集群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爆发。
在这紧张的时刻,第2装甲骑兵团迅速通过tAcp(战术空中控制小组)呼叫了F-16战斗机。这些先进的战机如同天空中的猎鹰,迅速响应并投掷出cbU-87集束炸弹,对伊国的t-72坦克集群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与此同时,Ah-64阿帕奇直升机也如鬼魅一般从低空掠过,它们的强大火力对残余的敌军进行了最后的歼灭。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展示了鹰酱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更为现代战争中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尽管取得了胜利,当时的作战流程仍然高度依赖人工作业和语音通信。这意味着在信息传递和指挥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延迟和误差。
“我们这套系统的关键,”陪同观摩的俞维杰少将解释道,“是实现了发现-决策-打击链条的无缝衔接。”
他指着战场上的各种装备和系统,继续说道:“前沿侦察单元可以直接将目标数据共享给火力平台,指挥所只需做最终授权,省去了中间层层转递的环节。
这样一来,我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对敌人进行打击,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演习场上,原本整齐有序的红军装甲团在失去统一指挥后,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各连队虽然都按照事先制定的预案,试图重新组织起指挥链,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蓝军的电子侦听系统严密监控着。
就在红军装甲团努力重组的同时,蓝军的电子侦听系统迅速捕捉到了新的通信节点,并立即将这一情报传递给了炮兵部队。
得到指令的炮兵们毫不犹豫地调整炮口,对准了这些新的目标。
\"轰!轰!轰!\"一连串的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红军装甲团,剧烈的爆炸声响彻整个演习场。
红军的装甲车辆在炮火中被摧毁,人员伤亡惨重。
\"红军第一装甲团战损超过40%,导演部判定其丧失进攻能力!\"通讯参谋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指挥室内回荡,蓝军的军官们顿时欢呼起来。
然而,叶修并没有被这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紧盯着地图,眉头微皱,因为他注意到南方的机械化步兵团已经突破了前沿警戒线,正快速向二营的防区推进。
\"启动'铁砧'方案!\"王庆瑞果断下令。
这是一个预先设计好的反穿插预案。按照计划,二营的阵地会突然\"后撤\",给红军步兵团造成一种蓝军败退的假象,从而引诱他们深入。
而当红军步兵团进入预定区域后,埋伏在两侧的蓝军装甲分队就会如饿虎扑食般杀出,同时远程火箭炮也会对敌退路实施阻断射击,将红军步兵团困在包围圈中。
\"红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团陷入包围,导演部判定战损35%,战斗力下降50%!\"
战况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这让导演部内的观摩者们再也坐不住了。
总参信息化部的郑部长更是心急如焚,他毫不犹豫地直接接通了蓝军指挥所的电话,语气急切地问道:“王团长,你们这套系统对指挥员的要求有没有什么特殊限制啊?普通部队能不能够快速掌握呢?”
王庆瑞团长听到郑部长的询问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了坐在一旁的叶修。叶修心领神会,迅速站起身来,接过了王庆瑞团长的话头,向郑部长报告道:
“报告首长,我们这套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指挥员的实际情况,遵循的是‘智能辅助,人决主导’的原则。也就是说,指挥员并不需要精通技术细节,只需要将精力集中在战术决策上即可。”
为了让郑部长更直观地了解这套系统的易用性,叶修随即调出了一段训练录像。
画面中,年近四十的高飞参谋长正站在操控台前,起初他对满屏的操作显得有些笨拙,但在系统的引导下,他很快就能够熟练地调用各种功能了。
接着,画面切换到了一位只有高中文化的坦克连长身上。只见他正对着战情端口,有条不紊地向指挥所发送着敌情报告。
最后,镜头扫过了几个战士,他们正在野战条件下迅速地架设便携式数据链终端,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信息化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把复杂流程简单化。\"
叶修总结道,\"就像开车不需要懂发动机原理一样,我们的系统要让一线指战员专注于作战本身。\"
演习持续到了第三天夜晚,此时红蓝双方的作战区域已经犬牙交错般的融合在一起,既有红方的“装甲闪电战”突进的装甲小集群,也有蓝方普通星星点点密布的“游骑兵”和游动的火力炮群。
时间来到了深夜前线20公里处的一处隐蜜山道中,红军的一只营级装甲单位正在无灯光条件下向蓝方一处临时补给点突进。
\"猎鹰,这里是游骑兵1-1,发现敌装甲集群,请求火力支援,完毕。\"侦察小组长王铁柱中士压低声音,将手持式南斗终端紧贴面颊。
他趴在一处灌木丛生的土坡上,望远镜里清晰地映出三公里外山谷中蠕动的钢铁长龙——至少18辆59主战坦克和12辆86步战车,正借着晨雾掩护向蓝军侧翼迂回。
“猎鹰收悉,游骑兵1-1请按空中火力打击流程报告,完毕。”空中管制员的声音从终端里传来,虽然夹杂着轻微的电子杂音,但每个字都清晰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