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律树夫妇的矛盾,做为弟弟的萧律桂毫不知情。
他现在每天打理菜地,摘菜卖菜,忙碌又充实!
而萧律言在销售数据平稳之后,就不再参与萧律桂菜地里的事情了。
只是等他生活回归正常,覃知行又得回N市工作了。
临行前一晚,覃知行终于吃上了肉,两人忘情切磋,酣畅淋漓!
萧律言次日睡到11点才醒,此时覃知行已经回到N市,在办公室处理工作,还给他发来张办公室照片,像打卡似的!
狗男人!
萧律言原计划今天去看看果苗定根情况的,酸痛的肌肉告诉他,只能改天了。
还好,他老爸和四叔不用去摘菜了,每天都约着去逛果园了,反而是他和律桂哥好些天没去过果园了。
哎,生活总是顾得这头顾不了那头的。
安宝每天都要出门玩耍,两老带着他出去,此时还未到饭点,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
吃了点东西,萧律言偷闲,窝在沙发里刷视频。
哇哦,《桂哥农产品》这个账号,粉丝已达五千多,而他自己的账号又破了七位数。
看来直播比发视频容易涨粉啊!
突然,萧律言愣住了,这什么鬼?
不知道是谁剪辑了他第一次直播的切片,剪又不多剪一些,只剪了他最后看到覃知行那几秒。
他笑着对覃知行说:“你回来了!”
此视频被网友各种天马行空配文,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他是对谁笑得那么灿烂,对谁说:你回来了。
甚至有网友给他乱配cp,配上另一个人深情的回应:我回来了。
在网友眼里,万物皆可组cp。
反正只要他们喜欢他们愿意,就可以将他们喜欢的或是认为合适的男生和女生,或者是男生和男生组成cp。
除此之外,还将他们觉得有趣的片段进行加工。比如萧律言直播的是卖菜,经过他们的处理,萧律言就变成在卖西瓜,卖大刀,卖鲜花等等。
各种脑洞大开,只要他们想,萧律言可以卖各种东西,给个图片他们都能编出六十集剧情来!
以前刷d音看别人的搞笑视频,乐得不得了,现在刷d音看自己的搞笑视频,他笑不出来了。
噢,萧律言扶额,汗啊……
羞耻感爆了!
听说,很多主播喜欢网友将他们的直播进行切片再创作,然后上传平台。
据说这样更有利于主播曝光,增加热度。可是,他不想要这种切片啊!
看他直播的都是些什么人才啊?
萧律言心里嗷嗷叫。
同一时间,覃知行也在看萧律言的视频。他看的正是萧律言笑容满面的说:“你回来了。”
重复播放,看一次会心一击一次啊!
酥爽!
他翻了一下,清屏,截图,又截屏录制,存起来!
想想还不够,将截图编辑一下,做了屏保。
唉……覃知行内心有些矛盾,萧律言很优秀,他也希望大家看到萧律言的优秀。但是,有时候又不希望他的宝贝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一旁的秘书,看着覃知行上勾的嘴角,心里暗喜,为自己的机灵打满分!
她一刷到萧先生的视频,就跟覃助报告,没一会儿,覃助将她叫到办公室,让她收集d音上原始的,有关萧先生的视频,嘿嘿嘿!
小秘书不知道,如果让覃董看到被网友瞎编cp的视频,还能不能笑出来。
**
近清明节,天气渐暖,一场春雨过后,蔬菜长得更快了。
雨后天晴,萧律言扛着锄头,想去把地翻了。
这次有经验了,铁锹不带了,就扛一把锄头。
到了地里,萧律言熟练的架好相机,今天搞两个机位,方便剪辑。
刚下过雨,泥土还有些粘鞋,萧律言没经验,看到泥土湿了,还以为很好翻地。
谁知,一锄头下去,雨水只湿了上部分,五公分左右的深度,再往下,土地还是干燥的,依然硬邦邦的。
这块地质也太差了吧!上一年耕种黄豆的村民,是怎么翻地的啊!
萧律言不信邪的哐哐哐抡动锄头,然而没有奇迹,这地质就是这么硬!
就是这么硬啊!就是这么硬!要配个画外音的话,就是风吹落叶的凄凉画面。
呼!萧律言决定放弃了。
古代没有耕牛的时候,是怎么翻地的呢?只挖浅表一层土吗?
古代农业产量低,除了没有良种与化肥,还有翻地不好的原因吧!
萧律言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些问题来,嘿嘿嘿,自己忍不住笑出来!
收拾东西,打道回府!
前后不到半小时,汗没出一滴,相机的电还是满格,锄头沾了点泥土,鞋子也粘了一脚泥。
呵呵呵,计划赶不上变化!
回到家,洗了水鞋和锄头,萧律言就去剪视频了。
他把上次拍的视频翻出来,与这次拍的做成一集。
文案信手拈来,他选择自己配音,配了两次,就上传了。
他发视频从来不固定时间,做好就发,免得忘记,毕竟他的本职工作是码字工呀。
想到这个,就惭愧啊!这本新文开了好几个月了,进度堪忧!
在家里,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导致他不务正业了!
当然,更要紧的是,他心思太散了,这也想参与那也想试试!此乃码工大忌!
“爸爸,来来来!”安宝奶声呼唤。
宝贝如此可爱,爸爸怎能不回应!
下午码字计划:猝!
“爸爸,打打打打!”安宝嘴里说着,手上还附上动作!
萧妈在一旁讲解,原来是两个小朋友打架,然后被家长打屁股了。
“谁打打呀!”萧律言逗他。
安宝给爸爸演示,一手扶着萧律言的膝盖站稳,一只小胖手拍自己的屁股,“打打打打啊!”
给大家都逗乐了。
话都说不清楚的小屁孩,可看着啥都懂呢!
萧律言稀罕的抱着安宝,跟他蹭蹭鼻子,又顶牛牛,安宝很享受的与爸爸亲密玩耍,笑咯咯咯的。
萧律桂每天开个小三轮嘟嘟嘟去送菜,村里人很快关注到萧律桂卖菜的事。
“律桂妈,你们家那么大片菜地,现在青菜卖得价,赚了不少吧!”
“我那天看到律桂拉了一车菜出去呢,堆起来喽,至少得有几百斤吧,一斤就算只卖五块钱,一车也有一千多了哩!哎呀,还是年轻人有脑子有想法,要不谁能想到,上了大学,毕业回家种菜卖啊!”
“不是说国家现在有补贴吗?律桂妈,像你们家种菜种果树有多少补贴啊!”
……
各种问题,均围绕着“钱”字展开,大爷大妈们是不会觉得他们问的问题有多直接的,他们也不会觉得这些是隐私问题。
倒不是针对萧律桂,平日里,他们对年轻人也是张嘴就问:在哪工作啊?做些什么工啊?一个月工资多少啊?有女朋友没有?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
何兰香不傻,怎么可能回答这些问题,跟他们打哈哈!
“我们律桂是做批发卖给人家,哪有你们说的那个价格哦!
赚个辛苦钱罢了,种菜能赚大钱,我们之前还跑去工地干啥啊!在家种菜不好过啊!”
一起干过工地的人说:“说得也是!当年你和老四拼得很!一年到头没回家几次,全泡在工地里了。”
何兰香叹气:“不拼行吗?你看我们分家那会儿,除了那层平房,还有什么哦!
我两个儿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单是靠地里产的粮食,都不够吃。”
人家只看到他们现在建了宽敞的楼房,都忘记以前平房子的落魄样子了。
还好他们被逼得出去打工,正赶上房地产爆发期,在工地干一个月的工钱,顶得家里劳作一年的产值!
工地活多的时候,一个工地接着一个工地,一年能赚几十万!当时出去干活的人家,一两年之后家里都建起楼房了!
只是,赚钱是赚钱,年轻力壮不觉得有什么,岁数一上来,身体就吃不消了。
这里痛那里痛,他们也就不再干工地的活了。
说到当年,何兰香他们这一辈人的话就多了。
哪个工地出了什么事,哪个工地谁村的人怎么怎么样,话题变来变去,成功的脱离了菜地里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