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和小孟对着加密 U 盘的破解界面熬红眼睛时,陈默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 “林夏”—— 这位省报的调查记者,之前帮他核实过 “鑫源环保” 的虚假环评报告,手里握着不少媒体人脉。
“陈队,有个重要线索,” 林夏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兴奋,“我通过香港的媒体朋友,找到个曾在‘环球珍艺’拍卖行亚洲分部做过运营总监的人,他愿意透露点内部情况,但特别怕,只肯用加密软件聊天,不肯见面。”
“环球珍艺” 正是之前查到的、帮金广发拍卖湿地盗掘文物的拍卖行,陈默立刻让林夏把加密通讯软件的账号发来:“你先跟他聊,别逼太紧,重点问他知不知道金广发的文物来源,还有拍卖行怎么帮他洗钱的。” 挂了电话,他走到技术组办公室,让老谢同步监控加密通讯的安全 —— 防止被金广发的技术团队窃听。
半小时后,林夏发来第一份聊天记录截图。
内线用的账号是 “匿名观察者”,头像是个黑色剪影,回复的文字断断续续:“我在环球珍艺待了五年,2022 年辞职的,金广发的货从 2020 年开始进拍卖行,每次都是‘匿名委托’,但我们内部都知道是他的 —— 他的货有个特点,青铜器多,上面的土腥味没洗干净,一看就是刚挖出来的。”
“他说的‘货’,就是湿地盗掘的文物!” 陈默指着截图里的 “青铜器”“土腥味”,跟老吴对视一眼,“之前苏瑾的云存储里,就有类似的青铜器照片,只是当时没找到拍卖渠道的证据。”
林夏继续追问 “拍卖行怎么帮金广发操作”,内线隔了十分钟才回复,文字里透着明显的恐惧:“先抬价,再洗白 —— 每次上拍前,会请几个‘专家’写鉴定报告,把普通的汉代陶罐说成‘罕见珍品’,估价翻十倍,比如实际值 50 万,能估到 500 万。”
“这就是给假货贴真标签!” 老吴在旁边解释,“普通人不懂文物,一看有‘专家鉴定’,再加上拍卖行的名气,就以为真是好东西,其实都是虚的,目的是把黑文物的价值炒高,方便后续洗钱。”
林夏接着问 “怎么卖出去”,内线这次回复得更慢,还加了个 “发抖” 的表情:“找白手套接盘 —— 每次拍卖,都会安排几个‘匿名买家’跟拍,比如有人出价 500 万,他们就加到 600 万,逼真正的买家退出,最后让自己人以高价‘拍’下来,钱从表面看是正常交易,实际还是金广发的钱在左手倒右手,只是把‘盗掘文物’变成了‘合法拍卖品’。”
为了让陈默更清楚流程,林夏还特意让内线举个例子。
内线发过来一段打码的拍卖记录:“2021 年秋拍,一个‘汉代青铜鼎’,实际是湿地盗的,估价 800 万,最后被‘匿名买家’以 1200 万拍下,这个买家的资金,来自开曼的一家空壳公司,就是金广发的 —— 相当于他花 1200 万,把自己的黑文物‘买’了一遍,钱就变成了‘拍卖收入’,洗白了。”
陈默让林夏追问 “有没有更隐蔽的操作”,内线沉默了很久,才发来一张打码的内部文件截图 —— 上面能看到 “艺术品抵押”“银行合作” 等字样。
“还能套银行的钱,” 内线的文字带着后怕,“拍卖行跟几家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合作,让金广发的人用‘拍来的艺术品’做抵押,贷款额度是拍卖价的 60%—— 比如 1200 万拍的青铜鼎,能贷 720 万,这些贷款最后会转到金广发的海外账户,相当于空手套白狼,既洗了钱,又拿到了新的资金。”
“这就是把黑钱变成‘合法贷款’!”
陈默心里一震,之前只查到拍卖行的佣金回流,没想到还有银行抵押这条线,“你问问他,合作的银行有哪些,客户经理是谁?” 林夏把问题发过去,内线却突然没了动静,过了半小时才回复:“不能说,说了我会死 —— 金广发的人在银行也有人,我之前的同事,就是因为泄露了点消息,去年在香港‘意外’坠楼了,我不想跟他一样。”
林夏赶紧安抚:“我们不会泄露你的身份,也不会让你出面作证,只要你提供银行的名字,剩下的我们自己查。”
又磨了将近一个小时,内线才勉强透了两个银行名字:“香港的东亚银行,还有瑞士的宝盛银行,具体客户经理我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内部叫‘艺术品融资部’,专门做这个的。”
为了获取更多证据,林夏试着问 “文物的来源证明怎么弄”—— 这是证明文物非法的关键。
内线这次发来了一张更清晰的打码文件,是一份 “provenance(来源证明)” 模板,上面写着 “传承自民国收藏家 xxx”“2010 年从海外私人藏家手中购得” 等字样。
“都是编的,” 内线解释,“会找专门的‘造假团队’做旧的收藏记录,甚至伪造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让来源看起来‘合法’,其实都是假的 —— 金广发的文物,哪有什么‘民国传承’,全是盗掘的。”
陈默让技术组根据内线提供的模板,对比之前查到的环球珍艺拍卖记录,果然在 2021 年的 “汉代青铜鼎” 来源证明里,找到了相似的 “民国收藏家” 名字 —— 经核查,这个收藏家在 1945 年就去世了,根本没有相关的文物收藏记录。
“证据链又多了一环!” 陈默兴奋地拍了下桌子,“现在不仅知道金广发怎么拍卖文物,还知道他怎么伪造来源、套银行贷款,接下来只要查到银行的抵押记录,就能把整个洗钱链条串起来。”
林夏还想追问更多细节,但内线突然说 “不能再聊了,我已经说得太多,再聊会被发现”,之后就再也没回复,连加密账号都注销了。
“能拿到这些信息已经不错了,” 林夏给陈默发消息,“香港的媒体朋友说,这个人现在躲在东南亚,每天换酒店住,就是怕被金广发的人找到。”
陈默立刻安排两件事:一是让老吴联系香港廉政公署,协助调查东亚银行 “艺术品融资部” 的抵押记录,重点查 2020 年后与环球珍艺合作的业务;二是让国际刑警对接瑞士宝盛银行,核实金广发是否用拍卖文物做过抵押。
“银行的记录是硬证据,只要能拿到,就算金广发躲到天边,也能定他的洗钱罪!” 陈默在行动日志上写下这句话,心里清楚 —— 内线提供的线索,就像打开了拍卖行黑幕的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金广发洗钱网络的另一重要环节。
当天下午,香港廉政公署就传来反馈:东亚银行 “艺术品融资部” 在 2020-2022 年间,为环球珍艺的 17 件拍卖品办理过抵押,总贷款额度 1.2 亿港元,其中 12 件的抵押人信息显示为 “匿名”,但资金最终都流向了金广发控制的开曼空壳公司。
“跟内线说的一模一样!” 老吴拿着反馈报告,激动地说,“这些抵押的艺术品,有 8 件能在苏瑾的云存储照片里找到,都是湿地盗掘的文物!”
技术组也有新进展 —— 老谢和小孟用 “字典攻击 + 暴力破解” 结合的方式,终于打开了加密 U 盘,里面存着李伟明与 “金先生” 的聊天记录,其中一条写着:“环球珍艺的抵押款,已转到你瑞士的账户,注意查收。” 后面还附了宝盛银行的账号 —— 这个账号,跟东亚银行查到的、金广发的空壳公司账户,属于同一批代持人。
“三条线索全对上了!” 陈默站在线索板前,用红笔把 “环球珍艺”“东亚银行”“宝盛银行”“开曼空壳公司” 连在一起,“金广发的流程是:盗掘文物→送环球珍艺,虚高估价 + 找白手套接盘→用拍卖品在银行抵押套贷→资金转到海外账户→再回流国内贿赂官员 —— 整个链条,从文物盗掘到资金洗白,再到利益输送,全齐了!”
老吴看着线索板上完整的链条,感慨道:“要是没有林夏找到的内线,咱们还不知道拍卖行和银行的勾结这么深。现在证据够了,就算金广发有‘烛龙’保护,有外交豁免权挡着,也能把他的海外资产冻结,把他引渡回国!”
陈默却没放松 —— 小李还在开曼调查金磊的 “环球数字金融” 公司,加密 U 盘里还有些未破译的文件,金广发本人的藏身地址也没找到。
“还没到庆祝的时候,” 他拍了拍老吴的肩膀,“让小李注意安全,尽快摸清金磊公司的情况;技术组继续破译 U 盘里的文件,说不定能找到金广发的藏身地。”
夜色渐深,行动组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
老吴在整理银行抵押记录,林夏在写关于环球珍艺黑幕的调查报道(暂时不发表,作为后续证据),技术组还在对着 U 盘里的文件加班。
陈默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心里清楚 —— 内线提供的线索,让他们离最终的胜利又近了一步,但只要金广发还没落网,这场战斗就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