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陆家别墅,总是充满温馨的烟火气。厨房里,陆承宇正系着围裙煎鸡蛋,金黄的蛋液在平底锅中滋滋作响;餐厅里,林薇薇坐在餐桌旁,耐心地给五岁的小儿子陆泽讲解绘本里的AI机器人故事——这是夫妻俩雷打不动的“晨间亲子时光”,无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他们都会早起陪伴孩子,用温暖的互动开启新的一天。
“妈妈,这个机器人为什么能听懂人类的话呀?”陆泽指着绘本上的智能机器人,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问道。他从小就对机械、代码格外感兴趣,家里的玩具机器人拆开又组装,常常能说出一些连大人都惊讶的“技术术语”。
林薇薇放下绘本,拿起桌上的平板电脑,调出校园易租AI客服的演示视频:“你看,这个机器人和绘本里的一样,里面装着‘语言识别芯片’,能把我们说的话变成它能听懂的‘代码’,就像我们学英语要先认识字母一样。等你再长大一点,妈妈带你去公司的技术部,让叔叔们教你简单的编程好不好?”
“好!”陆泽兴奋地拍着小手,“我要编一个机器人,帮妈妈管理校园租赁的库存,这样妈妈就不用加班了。”
一旁的大女儿陆瑶听到弟弟的话,也凑了过来。她刚上小学二年级,继承了林薇薇的活泼开朗,对校园直播、社团活动充满兴趣,每天放学都会拿着妈妈淘汰的旧手机,模仿校园主播的样子给玩偶“带货”。“我也要帮妈妈!”陆瑶举起手里的画本,上面画着一个卡通主播,旁边写着“校园文具直播间”,“我要设计一个最可爱的直播间,让更多同学喜欢妈妈的平台。”
看着两个孩子认真的模样,林薇薇和陆承宇相视一笑。他们深知,父母的陪伴与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即便工作再忙碌,两人也始终坚持“不缺席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陆承宇会提前推掉不必要的应酬,每周三晚上亲自辅导陆瑶写作业;林薇薇会调整出差时间,确保不错过陆泽的每一次幼儿园亲子活动。
周末的时光,更是被夫妻俩精心规划成“成长课堂”。每个周六上午,陆承宇会带陆泽去陆氏集团的智能物流仓库,让他近距离观察无人配送车的运作;林薇薇则会陪陆瑶参加校园主播兴趣班,看着女儿在镜头前自信地介绍手工制作的文具,眼里满是骄傲。
“爸爸,为什么这个车不用人开就能走呀?”在智能物流仓库里,陆泽蹲在无人配送车旁,小手轻轻抚摸着车身,好奇地问道。
陆承宇蹲下身,指着车身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你看,这些‘小眼睛’能看到前面的路,‘小耳朵’能听到周围的声音,再加上爸爸公司的工程师写的‘导航代码’,它就能自己找到送货的地方啦。你不是想帮妈妈改进库存管理吗?学好数学和物理,就能像工程师叔叔一样,设计出更厉害的机器人了。”
陆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认真地画下无人配送车的样子,还在旁边标注了“眼睛=摄像头”“耳朵=传感器”的字样。这个小小的举动,让陆承宇心里满是欣慰——孩子对技术的兴趣,正在这些不经意的陪伴中慢慢萌芽。
而在校园主播兴趣班的教室里,林薇薇正陪着陆瑶练习“产品介绍”。陆瑶手里拿着一支卡通图案的钢笔,站在模拟直播间的镜头前,学着妈妈平时开会的样子,认真地说:“大家好,我是小主播陆瑶!这支钢笔的笔杆是环保材料做的,写起来很顺滑,还能换不同颜色的笔芯,最适合我们小学生用啦。现在购买,还能送一个可爱的笔袋哦!”
表演结束后,陆瑶跑到林薇薇身边,仰着小脸问:“妈妈,我刚才说得好不好?能不能像你平台上的主播一样,让同学们都喜欢这支钢笔?”
林薇薇抱起女儿,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说得特别好!不过,要让同学们真正喜欢,还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图案、什么样的颜色。下次我们去你的学校,你可以问问班里的同学,做一个‘小调查’,这样就能推荐更受欢迎的文具了。”
林薇薇的引导,不仅培养了陆瑶的表达能力,更让她懂得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道理。后来,陆瑶真的在班里做了“文具喜好调查”,还把结果整理成表格交给妈妈,成为了校园易租“儿童文具板块”的小小“产品顾问”。
除了兴趣培养,林薇薇和陆承宇还非常重视孩子的“实践认知”。每个假期,他们都会带两个孩子去不同的高校校园和企业参观,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他们带孩子参观实验室,看着大学生们做科研实验;在校园易租的海外仓库里,他们让孩子体验“分拣商品”的工作,感受“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
有一次,他们带陆瑶和陆泽去泰国曼谷大学的合作项目现场。看到校园里的学生们通过校园易租的平台租赁教材、购买日用品,陆瑶兴奋地拉着林薇薇的手说:“妈妈,原来你的平台在这么远的地方也能帮到同学们!我以后也要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而陆泽则对校园里的智能门禁系统产生了兴趣,拉着陆承宇的手,不停地问:“爸爸,这个门为什么能认出学生的卡呀?它里面有没有和绘本里一样的芯片?我能不能帮你改进一下,让它更厉害?”
看着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林薇薇和陆承宇更加坚定了“陪伴式教育”的理念。他们从不强迫孩子学习特定的技能,而是通过“观察兴趣、引导思考、鼓励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林薇薇和陆承宇也非常注重“品德培养”。他们会带孩子参加校园易租的“环保租赁”公益活动,让陆瑶和陆泽帮忙整理回收的旧文具,捐赠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他们会在吃饭的时候,给孩子讲“诚信经营”的故事,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守底线,真诚待人”。
有一次,陆瑶在学校里不小心弄坏了同学的文具,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林薇薇发现后,没有批评她,而是温柔地问:“瑶瑶,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可以和妈妈说说吗?”
陆瑶委屈地说:“我不小心把小雨的文具盒弄坏了,我怕她生气,不敢告诉她。”
林薇薇摸着女儿的头,轻声说:“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你可以先向小雨道歉,然后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她买一个新的文具盒,这样小雨一定会原谅你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陆瑶第二天不仅向同学道了歉,还用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新的文具盒送给同学。这件事让陆瑶明白了“勇于承担责任”的道理,也让她在班里收获了更多的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瑶和陆泽渐渐长大,也慢慢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质和兴趣方向。陆瑶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不仅在学校里担任了广播站的小主播,还经常参加校园里的创业比赛,用自己的“小创意”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陆泽则依然保持着对技术的热爱,常常拿着平板电脑研究简单的编程软件,还会给爸爸妈妈“提建议”:“妈妈,你平台上的AI客服有时候回答得不够快,我觉得可以加一个‘快速回复’的功能;爸爸,你公司的无人配送车如果遇到下雨天,会不会短路呀?可以给它加一个防水的罩子吗?”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林薇薇和陆承宇心里满是幸福。他们知道,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昂贵的玩具,也不是优质的学区房,而是陪伴与引导——陪伴孩子发现兴趣,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为“有温度、有理想、有能力”的人。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客厅里。陆承宇陪着陆泽研究编程软件,林薇薇则和陆瑶一起设计“校园文具直播方案”,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林薇薇看着眼前温馨的画面,心里默默想着:未来的路还很长,她和陆承宇会继续用爱陪伴孩子成长,看着他们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