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一丝燥热,吹进林氏集团校园业务部的会议室。投影仪上正播放着一份行业分析报告,红色的折线图清晰显示着:过去半年,进入校园经济领域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0%,其中仅校园电商和租赁赛道,就新增了30多家竞争对手,部分企业还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推出“低价补贴”“免费试用”等激进策略,对“校园易租”和“校园直播电商”的市场份额造成了明显冲击。
“最近有三家竞争对手在我们覆盖的高校推出了‘教材免费租’活动,虽然有租期限制,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学生,我们这个月的教材租赁订单量下降了15%。”李哥指着报告中的数据,语气带着一丝焦虑,“还有校园直播电商,某大型平台旗下的校园频道,用‘满100减50’的补贴,抢走了我们不少美妆和零食类目的用户。”
林薇薇坐在会议桌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团队成员:“竞争加剧是必然的,校园市场这块蛋糕越来越大,肯定会吸引更多玩家。但我们不能慌,要先看清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再找到我们的差异化突破口。”她顿了顿,将报告翻到“竞争对手分析”页,“大家看,这些新进入的企业,要么依赖资本补贴,缺乏对校园场景的深度理解;要么业务模式单一,只盯着高利润类目,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为了制定精准的竞争策略,林薇薇带领团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校园市场深度调研”。她亲自带队走访了10所高校,与学生代表、高校后勤负责人、校园社团领袖座谈,还通过线上问卷收集了超过2万份有效反馈,最终梳理出学生的三大核心需求:对“小众优质”商品的需求(如原创设计文具、手工零食、非遗文创)、对“校园专属社交”的需求(如兴趣社群、二手交易社群、校园活动报名)、对“低成本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平价打印、旧物改造、技能交换)。
“我们的差异化策略要围绕这三大需求展开,避开与竞争对手的同质化厮杀。”在战略研讨会上,林薇薇提出了清晰的作战计划,“第一,调整校园直播电商的选品方向,从‘大众爆款’转向‘小众优质’,重点挖掘校园原创品牌、地方特色产品、学生创业项目,打造‘校园专属好物’标签;第二,在现有校园App中新增‘校园社交’模块,搭建兴趣社群、二手交易平台、活动报名系统,提升用户粘性;第三,推出‘校园生活服务包’,整合平价打印、旧物改造、技能交换等服务,用多元化服务留住用户。”
策略落地的第一站,是校园直播电商的选品升级。团队成立了“小众好物挖掘小组”,深入高校周边的创意园区、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挖掘有潜力的小众品牌。在A大的创业孵化园,他们发现了一个由学生团队创立的原创文具品牌——“纸间造物”,其设计的笔记本融入了校园风景和传统文化元素,深受学生喜爱,但由于缺乏推广渠道,销量一直上不去。
“我们可以和‘纸间造物’合作,不仅在直播中推广他们的产品,还可以帮他们对接更多高校的文创店,甚至联合开发‘校园限定款’文具。”林薇薇在直播策划会上提出建议,“直播时可以邀请品牌创始人——也就是A大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增加产品的情感共鸣,这比单纯的低价补贴更有吸引力。”
首场“校园小众好物专场”直播定在周五晚上,学生主播小徐和“纸间造物”的创始人一起出镜,一边讲解文具的设计理念,一边分享创业过程中的趣事。直播画面里,笔记本上印着A大的图书馆、樱花道,钢笔上刻着校训,这些充满校园情怀的设计,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购买热情。直播仅2小时,“纸间造物”的文具就售出了3000多件,不仅创下了该品牌的销量纪录,还吸引了10多所高校的学生创业团队主动寻求合作。
与此同时,“校园社交”模块的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技术团队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了三大核心功能:
- 兴趣社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读书、摄影、运动等社群,还能发起线下活动,如周末读书会、校园摄影展;
- 二手交易平台:支持教材、家电、衣物等闲置物品的交易,还提供“旧物估价”和“安全交易担保”服务,解决学生二手交易的痛点;
- 活动报名系统:对接高校学生会和社团,学生可以在线报名校园讲座、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活动,还能实时查看活动进度和参与人数。
“校园社交”模块上线当天,就吸引了超过5万名学生注册使用。在b大,“考研互助社群”上线仅3天,成员就突破了2000人,学生们在群里分享复习资料、交流备考经验,甚至自发组织线下自习;在c大,二手交易平台的“教材转让”板块,帮助学生节省了平均30%的教材购买成本,还减少了教材浪费。
“现在每天打开校园App,不仅能购物、租东西,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有趣的活动,感觉离不开它了。”一位学生在App的留言区写道,这条留言获得了上千个点赞。
针对“低成本生活服务”需求推出的“校园生活服务包”,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团队与高校周边的打印店合作,推出“10元50页”的平价打印服务;联合美术社团开展“旧物改造”活动,教学生把旧衣服、旧家具改造成实用的物品;还搭建了“技能交换平台”,学生可以用“英语辅导”交换“吉他教学”,用“pS设计”交换“舞蹈培训”,实现低成本的技能提升。
这些差异化策略的实施,很快扭转了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一个月后,校园业务部的业绩数据传来好消息:校园直播电商的用户复购率提升了25%,“小众优质”商品的销售额占比突破40%;校园App的日活跃用户增长了30%,用户使用时长从平均20分钟增加到45分钟;“校园易租”的教材租赁订单量不仅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还新增了20所高校的合作。整体市场份额不仅没有被挤压,反而提升了5%。
在月度总结会上,李哥拿着最新的业绩报表,脸上满是兴奋:“林姐,您制定的差异化策略太有效了!现在很多竞争对手还在靠补贴抢用户,而我们已经通过深度挖掘学生需求,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壁垒。上周还有一家竞争对手的负责人联系我,想向我们学习校园场景的运营经验呢!”
林薇薇看着报表上亮眼的数据,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深入调研、快速执行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校园市场的需求一直在变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调整策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关注学生需求的变化,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比如在校园社交模块中加入‘实习招聘’功能,在直播电商中尝试‘校园团购’模式,让我们的竞争优势越来越稳固。”
会议结束后,林薇薇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充满了感慨。她想起半年前面对激烈竞争时的焦虑,想起团队为了调研需求熬夜加班的场景,想起学生们使用产品时满意的笑容,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无论市场竞争多么激烈,只要始终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深耕校园场景,就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开辟新的赛道。
晚上回家,林薇薇把业绩增长的好消息告诉了陆承宇。陆承宇正在给宝宝喂辅食,听完后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应对好。其实做企业和照顾宝宝一样,都要用心观察需求,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林薇薇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他,看着宝宝开心吃辅食的样子,轻声说:“是啊,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需要用心经营。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团队,在校园市场深耕下去,为学生创造更多价值,也为我们的宝宝树立一个努力拼搏的榜样。”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温馨的客厅里。林薇薇知道,校园市场的竞争还会持续加剧,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始终坚守“服务学生”的初心,就一定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