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透过写字楼的落地窗,洒在“校园易租”新搬的办公区里。员工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开放式工位间,白板上密密麻麻写着“上市筹备进度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这个最初由林薇薇牵头、从校园里孵化的小平台,在获得首轮千万级小额投资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国100所高校覆盖,如今正式启动创业板上市筹备工作。
“林姐,这是上市筹备组整理的商业模式梳理报告,您抽空看看,有需要调整的地方随时跟我们说。”李哥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林薇薇正抱着刚满三个月的宝宝在阳台晒太阳。她轻轻将宝宝放在婴儿车里,拿起平板电脑,屏幕里清晰地显示着“校园易租”的业务架构图:从最初的教材、家电租赁,拓展到如今的“租赁+回收+公益+实训”四维模式,甚至延伸出针对高校的“智慧租赁管理系统”服务,年营收突破5000万元。
“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很清晰,但要突出我们的差异化优势。”林薇薇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指着“校园场景深度绑定”这一栏,“我们和其他租赁平台最大的不同,是深耕校园生态——不仅服务学生,还和高校后勤、教务处建立合作,比如教材租赁对接学校采购系统,家电租赁嵌入宿舍管理规范,这些都要在报告里重点体现,让投资方看到我们的不可替代性。”
作为“校园易租”的创始人之一,林薇薇虽然在产后将日常管理交给了李哥带领的团队,但在上市筹备这样的关键节点,依然深度参与核心决策。从商业模式梳理到财务合规整改,从投资资源对接到底层架构优化,她利用宝宝熟睡的碎片化时间,通过视频会议、文档批注等方式,为团队提供精准指导。
上市筹备初期,团队在财务合规上遇到了难题——早期为了快速扩张,部分高校合作项目的合同签署不够规范,存在发票开具不及时、成本核算不清晰的问题。财务负责人在视频会议上急得满头大汗:“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上市申报的进度,甚至可能导致审核不通过。”
林薇薇冷静地听完汇报,提出分两步走的解决方案:“第一步,成立专项小组,逐一梳理过去三年的合作合同,联系高校补充完善手续,同时协调财务部门补开发票、调整成本台账,确保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第二步,从现在开始,所有新签合同必须经过法务和财务双重审核,建立标准化的合同模板和审批流程,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她还主动联系了自己认识的资深财务顾问,为团队提供免费的合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陆承宇也在上市筹备中给予了极大支持。得知“校园易租”需要专业的上市辅导机构,他立刻动用自己的人脉,推荐了国内顶尖的券商团队。第一次辅导会议上,券商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创业板上市的条件、流程和注意事项,还针对“校园易租”的业务特点,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等建议。
“谢谢你们帮忙对接这么专业的团队,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李哥在会后特意给陆承宇打电话道谢。
陆承宇笑着说:“不用客气,‘校园易租’是薇薇用心做起来的项目,能帮上忙我也很开心。后续如果需要资源对接,比如行业数据、高校合作渠道,随时跟我说。”
在陆承宇的牵线下,“校园易租”还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建立了联系。其中一家专注于教育科技领域的Vc,在听完林薇薇关于校园生态布局的讲解后,当场表达了追加投资的意向:“我们看好‘校园易租’在校园场景的深度渗透,尤其是‘租赁+公益+实训’的模式,既符合国家鼓励的绿色消费、产教融合政策,又有持续的盈利增长点,这正是我们愿意长期投资的标的。”
随着上市筹备工作的推进,“校园易租”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多家财经媒体主动前来采访,报道这个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创业项目;行业峰会纷纷邀请李哥分享经验,探讨校园租赁市场的未来趋势;甚至有地方政府主动抛出橄榄枝,提出为“校园易租”提供税收优惠和办公场地支持,希望他们将总部迁到当地。
在一次行业峰会上,李哥拿着林薇薇帮忙打磨的演讲稿,讲述了“校园易租”的创业故事:“最初我们只是想解决学生教材闲置、家电购买成本高的问题,没想到一步步走到今天。这背后,离不开林姐的战略指引,离不开团队的并肩作战,更离不开高校和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高校代表在会后主动上前,表达了合作意向。
林薇薇在手机上看到峰会的直播片段,心里感慨万千。她想起七年前刚萌生做校园租赁平台的想法时,只是在宿舍里和几个同学讨论,希望能让学弟学妹不再为闲置教材发愁;后来在陆承宇的支持下,注册公司、开发系统、拓展第一所高校合作,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如今,这个曾经的“小想法”,即将登上创业板的舞台,成为真正服务全国千万学生的校园生态平台。
“在想什么呢?笑得这么入神。”陆承宇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
林薇薇靠在他怀里,指着手机屏幕里“校园易租”的LoGo:“你还记得吗?当初我们第一次去高校谈合作,对方觉得我们是小公司,连会议室都没让我们进,只能在走廊里跟负责人沟通。现在,它居然要上市了。”
陆承宇握紧她的手,轻声说:“我当然记得。那时候你还跟我说,不管多难,都要把这个平台做下去,因为它能真正帮到学生。现在,你做到了。”
宝宝似乎感受到了父母的对话,在婴儿车里咿呀学语,小手挥舞着想要抓住什么。林薇薇弯腰抱起宝宝,轻轻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宝宝你看,这是妈妈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做的项目,以后它会帮助更多像你一样的小朋友,在校园里过上更方便的生活。”
上市筹备进入冲刺阶段,团队开始撰写招股说明书、准备申报材料。林薇薇特意抽出一天时间,带着宝宝去了“校园易租”的办公区。看着员工们忙碌却充满干劲的身影,看着墙上贴满的高校合作地图,看着会议室里正在激烈讨论的上市辅导团队,她仿佛看到了“校园易租”的未来——不仅是一个上市企业,更是一个深度融入校园生态、持续为学生创造价值的服务平台。
李哥拿着刚修改好的招股说明书初稿,走到林薇薇身边:“林姐,您看这一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券商说下周就可以提交初稿审核了。”
林薇薇接过文件,快速翻到“发展规划”部分,指着其中一段说:“这里可以再补充一下未来三年的校园生态布局,比如计划和200所高校共建‘绿色租赁校园’,推出针对研究生的科研设备租赁服务,这些能让投资方看到我们的长期增长潜力。”
李哥立刻拿出笔记录下来,眼里满是敬佩:“您放心,我们马上修改。等上市成功那天,我们一定要请您和陆总上台,跟大家分享‘校园易租’的故事。”
夕阳西下,林薇薇抱着宝宝,和陆承宇一起走出“校园易租”的办公区。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林薇薇低头看着怀里熟睡的宝宝,又抬头看向远处灯火渐亮的城市,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校园易租”的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这个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平台,会继续带着“服务学生、赋能校园”的初心,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而她也会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继续守护这份属于校园的热爱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