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风裹挟着毕业季的喧嚣,吹进林氏集团的办公楼。林薇薇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看着平板里“校园易租”团队发来的毕业季数据报告——6月单月租赁订单突破8万单,其中考研资料、正装礼服的租赁需求同比增长30%,但同时也有近2万条用户留言提到“毕业闲置物品不知如何处理”。
“又是一年毕业季,好多学生都在发愁闲置物品的事。”林薇薇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转头对正在整理婴儿绘本的陆承宇说,“去年就有学生跟我反映,毕业时带不走的书籍、衣物只能扔掉,特别可惜。今年‘校园易租’的规模比去年大,或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这些闲置利用起来。”
陆承宇放下绘本,走到她身边坐下,拿起平板仔细翻看报告:“你的意思是,发起公益捐赠?让毕业生把闲置物品捐给有需要的人?”
“对!”林薇薇眼睛一亮,“我想让‘校园易租’团队发起‘毕业季公益捐赠’行动,号召毕业生把不再需要的书籍、衣物、小家电捐给偏远地区的高校学生。这些物品对毕业生来说是闲置,但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可能很有用。而且‘校园易租’在各高校都有服务点,正好可以作为捐赠收集点,还能联合快递公司提供免费运输,降低捐赠门槛。”
陆承宇看着她兴奋的样子,笑着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既解决了毕业生的闲置难题,又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学生,还能提升‘校园易租’的品牌温度,一举多得。你要是精力够,就跟李哥他们对接,我可以帮你联系熟悉的快递公司,争取免费运输资源。”
得到陆承宇的支持,林薇薇立刻给“校园易租”副主管李哥打了视频电话,把“毕业季公益捐赠”的想法告诉了他。视频那头的李哥听完,立刻兴奋地说:“林姐,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们团队早就想做公益活动了,就是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现在正好借毕业季的机会,既能帮到学生,又能体现平台的社会责任,我们马上就开始筹备!”
当天下午,李哥就带领团队召开了紧急会议,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在“校园易租”App和各高校社群发布捐赠倡议,明确捐赠物品要求(干净、无破损、无异味);在合作的20所高校设置捐赠收集点,安排专人负责登记、收纳;联合陆承宇联系的快递公司,在各收集点设置专属快递箱,捐赠物品统一打包后免费运输;还联系了偏远地区的3所高校,确定捐赠接收事宜,确保物资能精准送到需要的学生手中。
为了让更多毕业生参与进来,团队还设计了“捐赠纪念卡”——每一位捐赠者都能获得一张印有捐赠编号和感谢语的电子卡片,卡片上还附有偏远地区学生的手写感谢信模板,捐赠者可以通过卡片查询自己捐赠的物资流向。“这样能让捐赠者感受到自己的善意被看见、被尊重,也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李哥在视频会议上向林薇薇汇报,“我们还计划在App上开通‘捐赠故事墙’,分享捐赠者和受赠者的故事,让公益更有温度。”
林薇薇虽然孕期行动不便,无法到高校现场指导,但始终通过远程方式参与筹备。她仔细审核了捐赠倡议的文案,建议加入“闲置物品循环利用,助力绿色校园”的理念,让捐赠行动不仅有公益属性,还能呼应之前的“绿色校园”活动;她还提醒团队,要在收集点设置明确的分类指引,将书籍、衣物、小家电分开收纳,方便后续整理和运输;对于易碎的小家电,她建议团队准备气泡膜和专用纸箱,避免运输过程中损坏。
“林姐,您放心!我们已经在每个收集点安排了2名志愿者,负责指导捐赠者分类打包,还准备了消毒喷雾,所有衣物和书籍都会进行简单消毒后再运输。”李哥在视频里展示着收集点的准备情况,“今天上午,A大的收集点已经收到了第一批捐赠,有50多本书和30多件衣物,捐赠的学生都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随着捐赠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参与进来。在b大的捐赠收集点,大四学生小张抱着一摞考研资料和几件冬装来到现场:“这些考研资料都是我去年用过的,上面有很多笔记,扔了太可惜,捐给需要的学弟学妹正好;这些冬装是我刚上大学时买的,现在穿不下了,洗干净捐出去,希望能帮到偏远地区的同学。”
在c大的收集点,还有毕业生捐赠了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这台电脑我用了四年,虽然有点旧,但还能用,偏远地区的学生可能更需要;打印机是我去年为了写论文买的,现在毕业带不走,捐给学校的学生会,能帮他们打印资料。”
团队成员每天都会将捐赠情况汇总,通过表格的形式发给林薇薇。看着表格里不断增长的数字——第一天500件,第三天1500件,一周后突破1万件,林薇薇的心里满是欣慰。她还特意叮嘱团队,要及时在“捐赠故事墙”更新捐赠者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公益的力量。
有一天,林薇薇收到团队发来的一段视频:偏远地区d校的学生们正在搬运捐赠物资,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一个女生拿着一本《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兴奋地对同伴说:“你看,这本书上有详细的笔记,太有用了!我之前一直想买,但是太贵了,现在终于有了!”另一个男生抱着一件冲锋衣,笑着说:“冬天去山里做调研,正需要一件保暖的冲锋衣,没想到还能收到这么好的衣服,太感谢捐赠的学长学姐了!”
看着视频里学生们的笑脸,林薇薇的眼眶有些湿润。陆承宇走过来,轻轻抱住她:“看你这么开心,就知道这个活动很成功。”
“是啊,”林薇薇靠在他怀里,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做校园业务这么久,一直希望平台不仅能赚钱,还能做有温度的事。现在看到这些捐赠物资能帮到需要的学生,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也对得起当初我们做‘校园易租’的初心——让校园资源更高效地循环,让更多学生受益。”
捐赠行动持续了一个月,最终收集到的捐赠物品超过3万件,其中书籍1.2万本(涵盖教材、考研资料、课外读物)、衣物1.5万件(以冬装和正装为主)、小家电3000多件(包括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台灯等)。这些物资通过快递公司的免费运输,分三批送到了偏远地区的3所高校,惠及近5000名学生。
捐赠行动结束后,“校园易租”团队召开了线上总结会。视频里,团队成员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李哥拿着一份总结报告说:“这次‘毕业季公益捐赠’行动,不仅收集到了3万多件物资,还让‘校园易租’的用户好感度提升了40%,有很多学生因为这次活动下载了App,甚至成为了会员。更重要的是,我们收到了偏远地区高校的感谢信,他们希望明年能继续合作,让更多学生受益。”
林薇薇看着屏幕里的大家,心里满是骄傲:“这次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未来,我们可以把‘毕业季公益捐赠’做成常态化活动,每年毕业季都开展;还可以拓展捐赠品类,比如文具、体育器材等;甚至可以联合更多高校和企业,扩大公益的影响力。我希望‘校园易租’不仅是一个租赁平台,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校园服务品牌,能为更多学生创造价值。”
会议结束后,林薇薇收到了d校学生会寄来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本贴着照片的纪念册,里面记录了学生们收到捐赠物资的瞬间,还有他们手写的感谢信。其中一张照片上,几个学生抱着捐赠的书籍,在阳光下笑得格外灿烂,照片旁边写着:“感谢‘校园易租’和所有捐赠者,你们的善意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求学路。”
林薇薇把纪念册放在婴儿房的书架上,轻轻抚摸着封面。陆承宇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礼物,等宝宝长大了,我们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孕期还参与了这么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让他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林薇薇笑着点头,心里满是幸福和期待。她知道,这次“毕业季公益捐赠”行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校园易租”还会开展更多有温度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让校园更美好”的初心。而她也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校园经济领域深耕,为更多学生创造价值,也为即将出生的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