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末的阳光透过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洒在铺着深红色地毯的主会场内。舞台背景板上,“陆氏x林氏 2024校园经济年度合作峰会”的鎏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两侧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两家企业的合作短片——从“校园生活综合体”的奠基仪式,到“校园创业园区”的首批项目入驻,再到“绿色校园”活动中学生们的笑脸,每一个画面都承载着过去一年的合作成果。
林薇薇站在后台,对着镜子最后整理了一遍米白色西装外套。她的指尖轻轻划过衣襟上的珍珠胸针,那是陆承宇早上特意帮她别上的,说“这样显得更从容”。想到待会儿要和陆承宇一起上台分享,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些许紧张——这场峰会不仅是对过去合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台下坐着近300位行业伙伴、高校代表和投资机构负责人,容不得半点差错。
“准备好了吗?”陆承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手里拿着两份打印好的演讲稿。看到林薇薇点头,他走上前,自然地帮她理了理微乱的发丝:“别紧张,就像我们之前彩排的那样,把我们真实的合作经历和想法分享出来就好。”
林薇薇看着他温和的眼神,心里的紧张渐渐消散。她想起过去半年里,两人一起熬夜修改合作方案、一起去高校调研、一起和团队彩排峰会流程的日子。这份既是伴侣又是事业伙伴的默契,让她有了足够的底气站在这里。
上午9点30分,峰会正式开始。主持人走上舞台,用洪亮的声音介绍:“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林氏集团校园业务顾问林薇薇女士、陆氏集团副总裁陆承宇先生,为我们带来《校园经济的协同创新与未来展望》主题分享!”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林薇薇和陆承宇并肩走上舞台。聚光灯落在他们身上,台下的目光汇聚而来,有期待,有好奇,也有认可。林薇薇接过话筒,微笑着开口:“各位来宾,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和陆总一起,站在这里分享陆氏与林氏在校园经济领域的合作故事。我们的合作,源于一个共同的初心——让校园经济更有温度,让年轻人的梦想更有底气。”
随着ppt的切换,林薇薇开始讲述两家企业的合作起点。她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将台下的听众带入那段回忆:“去年年初,陆氏计划在高校周边打造‘校园生活综合体’,却苦于缺乏差异化定位;而林氏的‘校园创业孵化平台’正好需要线下场地支持。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和陆总发现了彼此的需求,也看到了合作的可能——陆氏提供场地,林氏提供校园资源和运营能力,我们一起打造‘校园创业园区’,既解决了陆氏项目的亮点问题,也为林氏的创业者提供了落地空间。”
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校园创业园区”的实景图——白色的办公楼里,学生创业者们在开放式办公区讨论项目,产品展示区里陈列着文创产品、智能设备等孵化成果。“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23个学生创业项目,带动80多名学生就业,项目总销售额突破800万。其中,‘校园文创设计’项目已进入12所高校,‘智能校园服务’App的注册用户超过5万。”
台下响起一阵赞叹声,一位高校代表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林薇薇继续分享:“除了‘校园创业园区’,我们还在‘校园租赁’和‘绿色经济’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陆氏的‘校园生活综合体’为林氏的‘校园易租’平台提供了线下服务点,学生可以在公寓楼下取还租赁设备;林氏则为陆氏的租赁业务提供校园推广支持,推出‘创业人才租房补贴’,吸引了近500名年轻教师和创业者入驻综合体。”
这时,陆承宇接过话筒,补充道:“在供应链领域,我们也实现了协同。林氏‘校园直播电商’的部分商品,通过陆氏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配送,物流成本降低了15%,配送时间缩短了一半。同时,我们还联合推出了‘校园创业产品供应链支持计划’,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原材料采购、仓储物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供应链难题。”
他展示了一组数据图表:“这是我们过去一年的合作成果汇总——联合举办‘校园创业大赛’3场,吸引参赛项目200多个;开展‘绿色校园’活动8场,回收旧物1.2万件,减少资源浪费约5吨;带动校园经济相关产值超过1.5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企业、高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也是我们未来继续深耕的方向。”
台下的掌声再次响起,这次比之前更热烈。一位来自外地的教育科技企业负责人举起手,向主持人示意提问。林薇薇笑着说:“这位老师有问题可以直接说,我们很乐意交流。”
“林顾问、陆总您好,”那位负责人站起身,“我想请教一下,你们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企业的商业目标和高校的教育需求?毕竟两者的侧重点可能不同。”
林薇薇坦诚地回答:“这确实是我们一开始面临的挑战。后来我们发现,关键在于找到‘共同价值点’。高校的核心需求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企业的核心需求是拓展校园市场、培育潜在用户,两者其实可以很好地结合。比如我们和A大的合作,高校为我们提供学生资源和创业指导,我们为高校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共同打造‘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在基地里创业,既积累了经验,也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合作伙伴或员工,高校的就业率也得到了提升,企业则获得了优质的项目和用户,实现了三方共赢。”
陆承宇补充道:“我们还会定期与高校召开‘合作复盘会’,及时调整合作方案。比如之前我们发现,学生创业者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很大,就联合高校开设了‘创业财务课程’,邀请企业的财务专家和高校的老师共同授课,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提升了项目的质量。”
那位负责人满意地点点头,坐下时还不忘记录。接下来,又有几位嘉宾提问,涉及“校园业务的异地复制”“智能设备的租赁风险控制”等问题,林薇薇和陆承宇都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赢得了台下的认可。
分享的最后环节,林薇薇和陆承宇一起走到舞台中央,宣布发布“2025校园经济发展计划”。电子屏上出现了计划的核心内容:未来一年,陆氏与林氏将联合投入5000万元,推动“校园智慧消费平台”建设,目标覆盖全国100所高校;新增50个“校园创业园区”合作点位,孵化100个学生创业项目;开展20场“绿色校园”活动,推动校园资源循环利用;还将设立1亿元的“校园创业投资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更多高校的学生享受到便捷的智慧消费服务,让更多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得以落地,”林薇薇的声音充满期待,“也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和高校加入我们,一起推动校园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陆承宇接着说:“校园经济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协同的生态系统。我们欢迎更多合作伙伴与我们携手,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共赢未来。”
话音落下,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嘉宾站起身,用力鼓掌,还有人举起手机拍摄舞台上的两人。峰会组委会的负责人走上台,向林薇薇和陆承宇递上“校园经济协同创新典范”的奖牌,笑着说:“感谢两位的精彩分享,也感谢陆氏与林氏为校园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你们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峰会的茶歇时间,林薇薇和陆承宇被不少嘉宾围住。一位来自北京的高校校长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的‘2025计划’让我很心动,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希望能与你们合作,加入‘校园智慧消费平台’。”
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也表示:“我们一直关注校园经济领域,你们孵化的项目质量很高,希望能参与‘校园创业投资基金’,一起支持学生创业者。”
林薇薇和陆承宇一一记下大家的需求,与团队成员一起收集名片,约定后续详细沟通。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林薇薇心里满是感慨——这场峰会不仅是对过去合作的肯定,更是为未来打开了新的大门。
下午的峰会环节,陆氏和林氏还与10所高校、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场达成了20多个合作意向。峰会结束时,组委会发布了《2024校园经济发展白皮书》,其中重点介绍了陆氏与林氏的合作案例,称其“为校园经济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返程的车上,林薇薇靠在座椅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陆承宇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温度:“今天辛苦了,但成果很丰硕。我们的‘2025计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是啊,”林薇薇点点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高校和企业愿意加入我们。这也让我更有信心,只要我们坚持初心,好好做实事,就一定能在校园经济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
陆承宇看着她眼里的光芒,笑着说:“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校园智慧消费平台’的异地落地、‘创业投资基金’的项目筛选,都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像现在这样,并肩作战,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车子在城市的街道上平稳行驶,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在两人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林薇薇知道,这场峰会的结束,是新的开始。未来一年,她和陆承宇,以及两个团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也会有更多的机遇。而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校园经济更有温度,让更多年轻人的梦想得以绽放——这份初心,会一直指引着他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