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紫禁城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这一天是慈禧太后的五旬寿辰,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位实际统治大清的皇太后庆贺。尽管甲午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辽东,但寿典的奢华程度丝毫不减。
颐和园内,大戏连台,宴席如山。京中文武百官、各国使节齐聚一堂,献上奇珍异宝。慈禧身着绣满金凤的朝服,端坐在宝座上,腕上的血玉镯在灯光下泛着妖异的红光。她面带微笑接受朝贺,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
酒过三巡,戏至高潮。正当上演慈禧最爱的《龙凤呈祥》时,戏台上突然阴风大作,吹灭了大半灯火。在昏暗的光线中,观众们惊恐地发现——戏台上竟多出了几个不该存在的“演员”!
一个颈系白绫的男子,面目狰狞,正是被赐死的肃顺;一个浑身湿透的女子,水草缠身,分明是投井而亡的珍妃;还有一个怀抱婴儿的妇人,那婴儿额生黑凤胎记,竟是早夭的同治帝!
“啊——鬼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文武百官吓得面无人色,外国使节们也惊得目瞪口呆。
慈禧勃然大怒:“护驾!快护驾!”但她腕上的玉镯突然发烫,烫得她几乎尖叫起来。
更可怕的是,那些“鬼影”竟飘下戏台,直扑慈禧而来!肃顺的鬼魂伸出枯手,似乎要掐她的脖子;珍妃的鬼魂泣血哭诉:“亲爸爸,还我命来!”;同治帝的鬼魂则哀嚎:“皇额娘,为什么不好好照看朕!”
慈禧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后退。就在这时,李莲英急中生智,命太监们抬来一面巨大的铜镜,对着那些鬼影照去。
说也奇怪,鬼影一遇镜光,顿时发出凄厉惨叫,化作青烟消散。但最后消散的同治帝鬼魂,却对着慈禧露出诡异的笑容,用口型说了三个字:“很快见...”
风波暂平,灯火重明。但宴席上的欢乐气氛早已荡然无存。各国使节面面相觑,文武百官窃窃私语。慈禧强作镇定,却掩不住面色惨白。
“刚...刚才是什么?”光绪帝颤声问左右,却无人敢答。
慈禧冷哼一声:“不过是些江湖术士的障眼法!定是那些乱党想要破坏哀家的寿辰!李莲英,给哀家彻查!”
但就在她说话时,腕上的玉镯又发烫了。那个冰冷的声音在她脑中响起:“不是障眼法...是他们真的来了...诅咒的反噬开始了...”
是夜,慈禧辗转难眠。只要一闭眼,就会看到那些鬼影在面前晃动。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腕上的玉镯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从中渗出黑色的黏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
“这是怎么回事?”她惊恐地问镯灵。
镯灵的声音变得虚弱:“那些冤魂...他们的怨气太强...我快要压制不住了...”
慈禧大怒:“废物!你不是说能保我永享荣华吗?”
镯灵苦笑:“我是能保你,但前提是你不造太多杀孽...如今怨气积累,已非我能控制...”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凄厉的哭嚎声。慈禧推开窗,骇然看见整个紫禁城上空飘荡着无数鬼影!有被处死的大臣,有被赐死的太监宫女,甚至还有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和平民!
“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万鬼哀嚎,声音震天动地。
慈禧吓得急忙关窗,但那声音却直接在她脑中回荡。她崩溃大叫:“滚开!都给哀家滚开!”
李莲英闻声赶来:“老佛爷,您怎么了?”
慈禧抓住他的手:“你听见了吗?那些声音...那些鬼魂...”
李莲英茫然四顾:“老佛爷,什么声音都没有啊...”
慈禧这才明白,那些幻象和声音只有她能感知。这是诅咒专门为她准备的“寿礼”!
此后数日,紫禁城鬼影不绝。有时慈禧会在镜中看到自己变成珍妃的模样;有时用膳时会发现饭菜变成蛆虫;最可怕的是,她每晚都会梦见自己被囚禁在陵墓中,那些冤魂日夜撕扯她的身体。
慈禧不得不请来喇嘛、道士做法事,但毫无效果。有一次,一个大喇嘛甚至在被鬼影附体后疯狂大叫:“妖后!你罪孽深重,佛祖都救不了你!”
更让慈禧恐惧的是,光绪帝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有一次请安时,他突然问:“亲爸爸近日气色不佳,可是被什么困扰?儿臣听说...听说寿宴那日...”
慈禧急忙打断:“胡说!哀家好得很!再说这些无稽之谈,小心掌嘴!”
但她心中明白,光绪那双清澈的眼睛,似乎能看透她内心的恐惧。
万般无奈之下,慈禧决定提前结束寿辰庆典,匆匆返回紫禁城。说来也怪,一离开颐和园,那些鬼影就减轻了许多。
镯灵告诉她:“颐和园怨气太重...那里死了太多人...以后少去为妙...”
慈禧咬牙切齿:“都是你!说什么能保我永享荣华,如今却连几个冤魂都对付不了!”
镯灵沉默片刻,幽幽道:“别忘了,是你自己造下的杀孽...我只是帮你实现愿望而已...”
经过这次事件,慈禧的性格越发多疑残暴。她处死了许多在寿宴上“表现失仪”的太监宫女,又借故贬黜了几个可能看到鬼影的大臣。
但无论她杀多少人,那些鬼影依旧夜夜入梦。而腕上玉镯的裂痕,也越来越多,流出的黑色黏液越来越臭。
直到有一天,镯灵对她说:“我需要更多力量...更多鲜血...否则无法保护你...”
慈禧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要多少有多少!这大清江山,都是哀家的!”
长白山的寒风中,回荡着万鬼的哀嚎。百年的诅咒,终于开始反噬它的宿主。而慈禧太后的末日,也在这些鬼影的预兆中,悄然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