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喧嚣如同潮水般,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退去。
林家院子里,帮忙的乡亲们手脚麻利地收拾着碗筷桌椅,虽然忙碌,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今天的所见所闻,足够他们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津津乐道了。
秦万里老爷子毕竟年事已高,精神虽好,体力却有些跟不上了。
他拍了拍林大牛的肩膀,声如洪钟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亲家,今天辛苦你们了!我这把老骨头,得先去歇歇了,明天还得精神抖擞地带我孙媳妇回京市认门呢!”
林大牛和王桂花连忙应着,亲自将老爷子送到早已收拾妥当、最安静舒适的厢房休息。
苏念卿细心地检查了被褥是否厚实,又给老爷子倒了杯温水,叮嘱了几句才轻轻掩上门。
夜色渐浓,大部分宾客已然散去,院子里只剩下至亲还在做着最后的收拾和话别。
明早,林知夏和秦铮便要随秦卫东、苏念卿先行前往京市秦家老宅,这是规矩,也是必要——秦家的长孙媳。
总要在所有家族成员和必要的社交圈子里正式露个脸,让人知道秦家有了这样一位新人,得到家族的认可和祝福。
之后,林知夏才会随秦铮返回海市军区随军。
离愁别绪在静谧的夜色中悄然弥漫。王桂花拉着女儿的手,借着屋檐下昏黄的灯光,一遍遍打量着女儿娇艳的脸庞,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心里。
林大牛和三个儿子则与秦卫东、秦铮站在院中,男人们的话语不多,更多的是沉默的陪伴和偶尔关于行程、关于部队、关于庄稼收成的简短交流。
林知夏心中同样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对这个家的不舍,以及对即将开始的、真正与秦铮朝夕相处的随军生活的憧憬。
她抬眼看向秦铮,他正微微侧头听着她父亲说话,坚毅的侧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静可靠。
趁着母亲和嫂子们还在絮叨叮嘱的间隙,林知夏轻轻拉了拉秦铮的衣袖,示意他借一步说话。
两人默契地走到院子角落那棵老槐树的阴影下,远离了主屋的灯光,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
“秦铮,”林知夏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严肃,“有件事,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你仔细说说。是关于屯子后面牛棚里那几位下放的人。”
秦铮目光一凝,神情立刻专注起来。
他深知自己的小妻子并非寻常村姑,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力量,更有着一份沉静的同理心。
她此刻特意提起,必定不是无的放矢。
“你注意到他们了?说说看。”秦铮的声音同样低沉,带着鼓励。
林知夏组织了一下语言,将她平日里观察到的情况娓娓道来:“那个头发花白,腰杆却总是挺得很直的老者,我悄悄打听过,好像是姓韩,以前是某个大军区的老司令,战功赫赫。
还有那位戴着破旧眼镜、总是沉默寡言的,像是搞什么精密研究的教授。另外几个,看着也都不像是‘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