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的手还搭在那块金属片上,指尖沾着深蓝颜料。她正准备把第一层底色抹上去,手腕一抖,整块金属歪了半寸,直接从支架上滑下来,砸在脚边发出哐当一声。
她没动,也没说话,只是盯着倒在地上的金属板。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是半夜搭建的框架自己塌了,连带打翻两桶未干的颜料。这一次更糟,主体结构刚立起来就散架,铆钉孔对不准,螺丝拧不进,最后整个作品斜着倒下去,震得工坊地面都在响。
她的肩膀已经酸得抬不起来,眼睛发涩,但脑子还在转。她知道问题出在哪——重心太高,底座太轻。可改了底座,线条就不流畅了。她想要的是那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像风托着它,而不是死死钉在地上。
脚步声从门口传来。卡尔走进来,手里拎着一卷合金条。他看了一眼地上的残骸,又扫了眼墙上贴着的设计图,沉默两秒,开口:“你这结构撑不住。”
苏珊抬头,“我知道撑不住,但我不是在做工程报告。”
“但它得立起来才能叫展品。”卡尔放下材料,蹲下身捡起一块扭曲的金属片,“你现在这个造型,重心偏移超过十五度,底部受力面积又小,别说震动,风吹一下都会倒。”
“那你说怎么办?把它焊成个铁墩子?”
“可以加固底座,换更重的支撑材料。”卡尔站起身,从腕部接口调出一组数据投影,“我这里有几种常见雕塑结构的承重模型,按你的尺寸,建议使用三角分布式基座,配合内部钢梁交叉支撑。”
苏珊皱眉,“那样一搞,整个画面就死了。”
“画面?”卡尔看了她一眼,“这是立体装置,不是画。”
“对我来说是一样的。”她站起来,揉了揉后腰,“我要的是呼吸感,不是稳如泰山。”
卡尔没反驳,而是走到墙边,把设计图仔细看了一遍。他又低头看了看散落的部件,忽然说:“你其实不想让它‘站’着,是不是?”
苏珊愣了一下。
“你想让它看起来像是浮着的。”卡尔指着草图边缘一条虚线,“这条悬臂延伸出去的部分,没有实际支撑点,说明你一开始就打算放弃传统立柱结构。”
苏珊没吭声,但眼神变了。
卡尔继续说:“你不缺技术方案,你缺的是实现方式。你现在的做法是强行让一个不该落地的东西落地,当然会崩。”
工坊外传来一阵笑声。陈浩探头进来,嘴里叼着根能量棒,“咋了这是?地震了还是吵架了?”
“雕塑塌了。”苏珊靠在桌边,声音有点哑,“我已经试了三次,每次都是刚搭好就倒。”
陈浩走进来,绕着地上的残骸走了一圈,“啧”了一声,“确实不太稳。但这玩意儿非得站着不可吗?”
“什么意思?”苏珊看他。
“我是说,”陈浩咬了口能量棒,“它要是本来就不该站呢?比如……吊着?斜着?或者干脆让它躺在地上,让大家从上面看?”
苏珊眼睛亮了一下。
卡尔却摇头:“吊装需要顶部承重结构,这里的天花板是活动面板,不能挂重物。斜放的话,视觉重心会偏,影响整体表达。”
“那就让它只有一部分接触地面。”苏珊突然说,“像要倒还没倒的瞬间。”
“动态平衡?”卡尔挑眉。
“对。”她快步走到白板前,抓起记号笔开始画,“底座缩小,只留一个支点,主体向前倾斜,但通过后方拉索固定,形成张力。它不是站稳了,而是被拉住了。”
卡尔盯着草图看了几秒,“理论上可行。但拉索必须隐藏,否则破坏美感。而且材料强度要重新计算。”
“你能算出来?”
“能。”卡尔点头,“但你要接受两个条件:第一,用高强度碳纤绳替代金属支架;第二,底座加配重块,哪怕你看不见它。”
“只要不影响外观,都行。”
“娜娜!”陈浩冲门外喊,“过来帮忙录个影!这事儿值得记一笔!”
娜娜推门进来,手里拿着记录仪,“第几次重建了?”
“第四次。”苏珊擦掉旧图,在白板上重新勾勒轮廓,“这次不追求对称,也不追求稳定。我要它看起来随时会倒,但就是不断。”
“艺术追求危险感?”娜把镜头对准草图。
“星球也不是一直安稳的。”苏珊低头画线,“它裂开,隆起,喷发,然后慢慢愈合。这不是静态的风景,是过程。”
卡尔已经开始调模型。他的机械臂展开微型终端,输入参数,三维投影缓缓升起。一个倾斜的金属结构在空中成型,背后一道细线连接高处锚点,底部一个小巧的铅块嵌入基座凹槽。
“模拟完成。”他说,“在八级风以下不会倾覆,冲击测试通过。拉索直径零点五毫米,涂哑光黑,肉眼几乎不可见。”
苏珊凑近看,“就是它了。”
“材料我来准备。”卡尔收起投影,“碳纤绳库存充足,配重块需要加工,两小时内完成。”
“我帮你。”娜娜说,“顺便测试一下新批次的粘合剂强度。”
陈浩拍拍苏珊肩膀,“你去洗把脸,别晕过去。等你们搭好了我再来围观。”
他转身出门,嘴里还嘟囔:“以前考试挂科我都没这么紧张过。”
苏珊没追出去,她坐在角落的小凳上,看着新草图出神。手还在抖,但脑子里清楚了。不是她做不出来,是她一直想用错的方式做对的事。
卡尔和娜娜搬来新支架,在空地上重新组装。碳纤绳穿过金属板预留孔洞,另一端固定在墙角预埋的锚栓上。底座灌入铅液,冷却后打磨平整,完全看不出额外重量。
第一次试立,结构晃了三下,最终停住。
“角度差两度。”卡尔调整拉索长度。
第二次,倾斜更明显,但整体稳定。
“再松一点。”苏珊站在侧面观察,“让它更有前冲感。”
卡尔微调,第三次拉升。
金属板缓缓抬起,向前倾斜约三十度,像一片即将飞离地面的碎片。拉索隐没在阴影里,底座紧贴地面,却只有一点接触。整个装置仿佛被某种无形力量拽着,悬在崩溃边缘。
“成了。”苏珊走近,伸手轻轻碰了下边缘。它微微颤动,但没有倒。
“还能再斜五度。”卡尔说,“极限角度三十五度,再往前就得加第二根拉索。”
“不用。”苏珊摇头,“这个角度刚好。像是下一秒就要动,但又停住了。”
娜娜拍下全程记录,“建议命名:《失衡纪元》。”
“也行。”苏珊笑了笑,“或者叫《将坠未坠》。”
“听起来像我的人生状态。”陈浩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手里拎着两瓶营养液,“卡尔,你真厉害啊,居然能跟艺术家想到一块去。”
“我只是解决问题。”卡尔检查最后一道接缝,“她提出目标,我提供路径。”
“可你以前从不管这些事。”苏珊看着他,“我以为你觉得艺术浪费时间。”
“我不评价创作意义。”卡尔收起工具,“但我尊重完成过程。你连续工作三十小时,不是为了好玩。”
苏珊没说话,低头看见自己指甲缝里的颜料还没洗干净。她忽然觉得有点累,但心里轻松了。
“明天布展。”娜娜合上记录仪,“展览区电源已确认,监控线路避开主通道,不会影响观众动线。”
“我负责运输。”卡尔说,“这件作品必须手动搬运,震动控制在三级以内。”
“我来盯现场。”陈浩喝完最后一口营养液,把瓶子捏扁扔进回收箱,“谁敢碰它一下,我就让他体验什么叫真正的失衡。”
苏珊拿起记号笔,在新草图背面写了几行字。那是接下来几件作品的初步构想,全是非对称、悬空、张力结构。她没抬头,只是轻声说:“下次,我想试试更大的。”
卡尔看了她一眼,“只要你提需求,我就有方案。”
“那你可有的忙了。”
她把草图折好塞进口袋,站起身时膝盖发出轻微声响。
陈浩扶了下她的胳膊,“先去吃饭,别把自己拼成废铁。”
娜娜已经开始整理备用材料,把多余的合金条归类摆放。
卡尔站在投影旁,手指轻点,调出下一个结构模拟界面。
工坊的灯还亮着,四个人影在墙上晃动。
苏珊解开围裙,发现袖口破了个洞。
她撕下一截胶带,缠在断裂的金属支架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