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轮子碾过碎石,发出沉闷的响声。陈浩站在平板旁,看着“铁脊”上沾满泥块的履带,伸手摸了下主梁。金属还有些温热,像是刚干完活喘口气的牛。
苏珊从包里掏出测深尺,顺手擦掉上面的泥点。“明天可以试大面积作业。”她说。
“先回基地。”陈浩把记录本塞进怀里,“得把数据整一遍,看看还有没有漏项。”
卡尔正低头绑最后一道固定绳,听见这话抬头问:“今晚还开会?”
“不开也得开。”陈浩拍了下车厢,“刚解决一个事,下一个已经等在地头了。”
一行人推着运输车穿过田埂,基地围墙越来越近。远处设备运转的声音断断续续传过来,像老机器打呼噜。
他们刚拐进侧门,苏珊忽然停下脚步。
前方一片麦田边缘,几株作物倒伏在泥里,穗头被雨水泡得发暗。风一吹,旁边又有两根茎秆软塌塌地折下去,谷粒蹭进土里。
“再不收,这片就废了。”她说。
没人接话。大家都明白她在说什么。
卡尔挠了挠脖子:“人工组昨天报进度,说十个人一天只能收一亩半。”
“种了十五亩。”苏珊低声说,“照这个速度,等全收完,剩下的早烂完了。”
陈浩盯着那片倒伏的田,半天没动。最后他转过身,对着工坊方向抬了抬下巴:“走,先把‘铁脊’卸了,然后开会。”
---
灯亮起来的时候,四个人已经围在主控台前。
陈浩调出农田监控画面,屏幕上划出一块块区域,颜色深浅不同。绿色是刚翻过的地,黄色是即将成熟的作物区,红色则是已经出现倒伏的地段。
“耕地我们搞定了。”他说,“但收不上来,等于白种。”
娜娜同步打开产量预估模型。数字跳出来:预计可收获谷物三千二百公斤,实际人力采收能力每日不足三百公斤。
“延迟七天以上采收的地块,损失率超过百分之四十。”她补充。
“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半要烂在地里?”卡尔皱眉。
“还不止。”苏珊指着地图边缘几处洼地,“那边湿度高,倒伏更快。今天看到的只是开始。”
陈浩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桌面。“现在的问题不是机器能不能干活,而是人跟不上节奏。咱们四个加一台‘铁脊’,能管一时,管不了整个生产周期。”
“那就做个收割机。”卡尔脱口而出,“像老地球那种,一边走一边割,还能脱粒。”
陈浩看了他一眼:“能源够吗?维修零件有库存吗?万一卡壳,你能现场造个轴承出来?”
卡尔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不是不想做大机器。”陈浩放缓语气,“是我们撑不起那种消耗。得换个思路——不做全能选手,做专精工具。”
苏珊点头:“我们需要的是能快速收割、减少损耗的装置,不一定非得全自动。”
娜娜此时接入资料库,调出本地作物数据:茎秆平均抗拉强度为三点八兆帕,穗部密度每平方米两千三百株,倒伏角度普遍小于四十五度。
她又调取现有动力模块输出参数,对比后给出建议:“基于当前资源与人力规模,推荐开发半自动牵引式收割平台。由‘铁脊’或人力牵引,完成切割与集束作业,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听起来靠谱。”卡尔坐直了些,“比让人弯腰割快多了。”
“关键是适配地形。”苏珊补充,“刚才那些倒伏的,得考虑贴地切割能力,不然够不着。”
娜娜继续推演:“可调节割台高度,配备柔性导流槽,防止堵塞。切割频率控制在每分钟一百二十次以内,避免能耗过高。”
陈浩听着,慢慢点头:“行,方向定了。不做复杂大家伙,就做一个能跟着‘铁脊’跑、专门对付成熟作物的帮手。”
“名字呢?”卡尔问。
“还没影的事,起什么名。”陈浩摆手,“先画图。”
---
投影仪启动,虚拟界面浮现在空中。
娜娜开始建模。底盘轮廓最先成型,低重心设计,两侧预留牵引接口。接着是前端的割台结构,可上下调节,配合不同作物高度。
“这里加一组滚轴。”苏珊指着模型中部,“把割下来的秸秆往中间聚,方便后面捆扎。”
“导流槽内壁涂防粘层。”卡尔提议,“上次处理泥地知道,湿秆子特别容易糊住。”
娜娜逐一记录,并在三维图中标注待验证节点:切割频率与含水率匹配关系、传动比优化区间、材料疲劳临界值。
第一版草图生成时,墙上的钟显示凌晨一点十七分。
“暂时只能做到这一步。”娜娜说,“详细模拟需要算力支持,目前系统负载较高。”
陈浩看了看她光学镜头的闪烁频率,又扫了眼其他两人。苏珊揉着太阳穴,卡尔打了个哈欠,连水壶都忘了放桌上。
“这样。”陈浩站起来,“从明天开始,排班调整。白天运维交给苏珊和卡尔,晚上腾出时间给娜娜集中运算。”
“我没事。”苏珊开口。
“别逞强。”陈浩打断,“你眼睛都红了。这事急不来,但也不能停。”
他走到投影前,手指点了点那个还没上色的收割平台框架:“我们现在缺的不是想法,是时间和精力。谁都不许硬撑,否则下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人先倒了。”
没人反驳。
娜娜将草图同步到公共终端,标注【初代方案·待深化】。屏幕右下角跳出任务列表:材料强度复核、牵引受力分析、局部结构耐久测试。
“我会优先处理核心模块。”她说。
“那就先这样。”陈浩关掉投影,“回去睡两小时,七点准时开工。”
他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下。
“对了。”他回头看向娜娜,“等图纸出来,记得标个代号。总不能一直叫它‘那个割东西的架子’。”
“可以命名为‘镰行者’。”娜娜说,“意为跟随前行的收割者。”
卡尔笑了下:“比‘铁脊’难念。”
“重点是能干活。”苏珊合上笔记本,“名字无所谓。”
陈浩没再说话,拉开门走出去。
其他人陆续起身。苏珊把笔放进收纳格,卡尔捡起空水壶塞进回收箱。娜娜留在原位,光学镜头频闪加快,后台程序已转入深度运算模式。
墙上屏幕还在亮着,收割平台的轮廓静静悬浮在半空,割刀位置留着一道未闭合的虚线。
陈浩最后回头看了一眼。
那图像是未完成的承诺,也是不得不开始的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