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的手指还停在波形图的某个温度阈值上,嘴唇微动,像是要说什么。
陈浩看着他。
“那个电容。”卡尔开口,“上次炸的那块,是不是也是这个批次?”
苏珊抬头:“查过,不是。”
“但参数接近。”卡尔把纸往前推了推,“老化曲线有点像。”
娜娜的指示灯轻轻闪了一下:“已比对历史数据,同类型号中七成以上存在相似衰减趋势。建议后续替换时优先排查该系列。”
“行。”陈浩站起身,活动肩膀,“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他走到主控台前,屏幕上的进度条还在缓慢爬升,第二批元件测试即将完成。绿色区域比之前更宽了些,红色标记已经清空。他看了眼时间,距离上次实验失败过去不到十二小时。
“准备再试一次。”他说。
没人反对。
娜娜的机械臂从主机端口收回,转而接入信号调制模块。她调出新的参数配置表,逐项核对:“天线增益调整至+3.2db,调制方式切换为qpSK自适应模式,供电负载分配策略更新。”
“确认。”苏珊在副操作位输入指令,“新算法加载完毕。”
卡尔检查天线阵列物理连接,拧紧两颗松动的螺丝。“角度微调完成,方位偏差小于0.5度。”
“好。”陈浩按下倒计时启动键,“三十秒后开始。”
实验室安静下来。
数字从30跳到1的过程中,四个人都没说话。
0。
系统运行灯亮起,信号发射器开始工作。
主控屏上,波形图平稳上升,没有立刻出现误码率跳变。第一秒过去,电压稳定,电流正常。第五秒,传输速率达到峰值,解码器同步成功。
“有反应了。”苏珊盯着接收端状态栏,“信号锁定,未触发重传机制。”
第十秒,娜娜调出三维热力图:“覆盖范围正在扩展,当前半径4.1公里,信号强度+68dbm。”
“比上次强。”卡尔凑近看,“至少翻了一倍。”
陈浩没接话,手指搭在桌沿,眼睛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数字。他知道真正的问题不在开头,在后面。
二十秒。
主控屏突然闪了一下。
误码率曲线猛然上扬,从0.01%跳到0.3%,持续时间不到一秒。
“来了。”苏珊声音抬高。
陈浩没动。
娜娜已经调取底层日志:“外部电磁扰动,频率915mhz,持续0.7秒,来源为西北方高压线弧光放电。”
“屏蔽补偿协议启动。”她的机械臂快速操作,“启用备用滤波通道,功率回撤15%。”
苏珊同步比对三次测试记录:“波动幅度低于安全阈值,系统恢复时间0.4秒,比上次快十倍。”
“继续运行。”陈浩说。
没有人提出中断。
第二十五秒,电压微降现象再次出现,但下降斜率明显放缓。电池内阻增长被提前识别,娜娜的系统自动降低了非关键模块的供电优先级,避免负载累积。
第三十秒。
时间点到了。
屏幕上,波形图依旧平稳,没有崩塌,没有断连。
“扛住了。”卡尔低声说。
“不止。”苏珊指着数据流,“信号强度还在爬升,现在是+72dbm,覆盖半径5.8公里。”
“追加测试。”陈浩说,“延长运行时间到六十秒。”
“你不怕再出问题?”苏珊问。
“怕。”陈浩笑了笑,“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哪里会喘,哪里能撑。不试试,怎么知道它到底能走多远。”
娜娜调整后台策略:“动态负载均衡已开启,每五秒重新评估一次各模块状态。”
第四十秒,信号覆盖突破七公里。
接收端反馈显示图像传输清晰,语音包完整率99.6%。
“这已经超设计目标了。”卡尔翻动手里的报告,“原计划是提升三倍,现在……”
“别算太快。”陈浩打断他,“还没完。”
第五十秒,系统进入长效运行模式。仪器面板亮起绿色长灯,表示无故障持续工作。
“六十秒到了。”苏珊读出最终数据,“信号强度提升47%,覆盖半径8.3公里,误码率稳定在0.02%以内。”
没人鼓掌。
陈浩站在主控台前,嘴角动了动,最后只是呼出一口气。
“成了?”卡尔问。
“初步成了。”陈浩纠正他,“设备没崩,数据达标,但这只是第一次稳定输出。还得看能不能重复。”
“可以重复。”娜娜说,“所有参数已存档,流程可复现。”
苏珊开始导出数据集:“我要拆解每一帧信号变化节点,确认有没有隐藏抖动。”
“干得细点。”陈浩说,“这次成功可能是运气,也可能真是改对了地方。我们要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起了作用。”
卡尔低头检查打印出来的波形对比图:“天线和调制模块的匹配度明显改善,但电源管理策略的变化也不能忽略。”
“那就全列出来。”陈浩拿起记号笔走向白板,“哪些变了,哪些没变,哪些可能被误判为有效但实际上无关。咱们一个个排除。”
他写下第一项:**元件风险分级**。
第二项:**调制算法更新**。
第三项:**天线增益调整**。
第四项:**供电负载动态分配**。
“四个变量。”他说,“下次实验,我们只动一个,其他全锁死。”
“工作量不小。”卡尔说。
“总比瞎撞强。”陈浩回头看他,“以前我们换个件就像扔骰子,现在至少知道骰子有几个面。”
苏珊合上笔记本:“我写个脚本,自动记录每次变更后的核心指标变化。”
“加上版本号。”陈浩补充,“V1.0失败,V2.0初步成功,下次是V2.1,只调天线角度。”
娜娜已经开始整理后台日志:“我可以为每次实验生成独立报告,包含环境参数、元件状态、系统响应全过程。”
“听着像考试答卷。”卡尔笑了。
“就是答卷。”陈浩说,“以前我们交白卷,现在至少能写满。”
他转身看屏幕,波形图仍在跳动,绿色线条平直而坚定。
“下一步呢?”苏珊问。
“继续测。”陈浩说,“这次是八十三秒。”
“不是说好六十秒?”
“既然六十秒没问题。”陈浩咧嘴,“那就看看八十三秒会不会出事。”
“为什么是八十三?”卡尔皱眉。
“随机选的。”陈浩耸肩,“总得有个数,又不能太整,显得我们真懂规律似的。”
苏珊笑出声:“你这是用玄学对抗科学。”
“不。”陈浩摇头,“我是用实践对抗瞎猜。”
娜娜接入新的测试任务:“设定运行时长83秒,参数锁定当前配置,是否立即启动?”
“等一下。”陈浩说。
他走到角落的工具柜前,打开最下层抽屉,翻出一块旧电路板。上面贴着标签:**初代通信阵列残片**。
他拿回来放在桌上。
“就让它看着。”他说,“要是这次也成了,我就把它挂墙上。”
“当纪念?”苏珊问。
“当警告。”陈浩说,“提醒我们别忘了是从哪儿摔下来的。”
娜娜启动倒计时。
30、29、28……
数字往下跳。
陈浩盯着屏幕,手搭在桌边。
苏珊双手悬在键盘上方。
卡尔扶了扶眼镜。
娜娜的光学镜头聚焦在主控屏上。
10、9、8……
第七秒,接收端信号强度突然回落0.5db。
没人说话。
第五秒,电压曲线出现轻微锯齿状波动。
第三秒,误码率上升至0.08%。
第一秒。
倒计时归零。
系统运行灯亮起。
主控屏上,波形图短暂震荡后恢复平稳。
“进去了。”苏珊轻声说。
“但有波动。”卡尔指出。
“在可控范围。”娜娜调出日志,“外部干扰影响减弱,内部调节响应及时。”
“不算完美。”陈浩说。
“但算成功。”
他拿起那块旧电路板,看了看,没动。
“先放桌上吧。”他说。
然后回到主控台前,盯着屏幕上那条继续向前延伸的绿色曲线。
“准备第三次实验。”他说,“这次我们只调天线角度,其他全部保持不变。”
苏珊开始输入指令。
卡尔检查物理连接。
娜娜同步更新任务列表。
陈浩看着进度条重新加载。
数字从30开始跳。
30、29、28……
他的手指无意识敲了下桌面。
这一次,他没有等到二十秒才说话。
“如果这次又成。”他说,“我们就得承认,真的是天线和调制模块的匹配问题。”
没人回应。
倒计时继续。
15、14、13……
苏珊的手指停在回车键上方。
卡尔抬起头。
娜娜的机械臂静止在半空。
陈浩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数字。
10、9、8……
他的呼吸慢了一拍。
7。
6。
5。
4。
3。
2。
1。
回车键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