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解围的捷报传到京城当日,英台拿着荣宪公主的家书,指尖仍有些发凉——虽解了燃眉之急,可异族残余仍在漠北草原游荡,若不彻底铲除,终是心腹大患,荣宪与漠北百姓的安危,便永远悬着一根刺。
她当即来到养心殿,见雍正帝正与大臣商议后续粮草调配,便直接上前:“陛下,异族一日不除,漠北一日不得安宁,荣宪妹妹与草原百姓便一日处在危险之中。请传旨,让十弟与漠北守军合兵一处,彻底剿灭这股顽敌,绝不能给他们卷土重来的机会!”
雍正帝抬头,见英台眼中满是决绝,便知她心意已决。他放下手中的奏折,沉声道:“朕也有此意,只是漠北守军刚经历战事,十弟麾下骑兵粮草尚需补充,恐难一举破敌。”
“粮草之事,九弟的海贸商队已押送一批应急,十三弟的补给三日内必到!”英台语气坚定,字字铿锵,“当年大阿哥平定漠西,便是以雷霆之势震慑敌胆;如今十弟有精锐骑兵,漠北有熟悉地形的守军,更有各族百姓愿为向导——此消彼长,正是灭敌的最佳时机!咱们不能等,等一日,亲人便多一日危险;迟一步,百姓便多一分恐惧!”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大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股异族,当年劫掠边境夜市,今日围困公主王府,屡屡触碰底线,便是仗着咱们忌惮粮草、顾虑周全。可他们忘了,我大清最不怕的,就是有人敢伤我们的亲人!今日不灭他们,他日必成大患,届时危及的,便是整个漠北的安稳,是咱们守护的所有百姓!”
雍正帝望着英台眼中的火光,想起当年英台一句“灭九族”震慑叛军的决绝,心中再无犹豫。他当即起身,对着殿外高声下令:“拟旨!令十阿哥胤?,即刻整合麾下骑兵与漠北守军,荣宪公主协调漠北各族部落,调集牧民向导与物资,合兵一处,务必将漠西异族残余彻底剿灭!传朕口谕——凡敢伤我大清亲人、扰我百姓者,虽远必诛! ”
旨意传至漠北时,十阿哥正陪着荣宪公主安抚百姓。接过圣旨,十阿哥猛地攥紧拳头,转身对身旁的将士与荣宪之子高声道:“听见了吗!陛下与皇后有令,灭了这群异族,护我亲人,守我漠北!”
“灭异族!护亲人!”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得草原长风呼啸。荣宪公主也站起身,眼中满是坚定:“我已联络漠北各族部落,牧民们愿出马匹当向导,商户们愿捐粮草当补给,咱们今日便合兵一处,让这群顽敌知道,我大清的亲人,碰不得!我漠北的土地,踏不得!”
当日午后,漠北草原上竖起了数十面“同心旗”,十阿哥率领的五千精锐骑兵,与漠北守军三千将士,再加上各族部落自发组建的两千牧民义兵,汇聚成五千万人队伍,朝着异族残余的聚集地——黑风谷疾驰而去。
黑风谷地势险要,异族残部仗着地形负隅顽抗,箭矢如雨般射向清军。十阿哥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挑落数名敌兵,高声喊道:“兄弟们!往前冲!谷里是咱们的亲人安危,身后是漠北的万家灯火,今日必破此谷!”
荣宪之子紧随其后,少年手持弯刀,照着十阿哥教他的兵法,率领一队骑兵从侧翼迂回,直插敌兵后方。牧民义兵则熟悉地形,带着主力部队穿过谷中隐秘小道,前后夹击,将异族残部困在谷内。
一时间,谷内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清军将士怀着护亲人、守家园的决心,个个奋勇争先;牧民义兵拿着猎刀、弓箭,与异族拼杀——他们的亲人曾被异族劫掠,他们的家园曾被异族践踏,今日,便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激战半日,异族残部伤亡惨重,首领见大势已去,想要突围逃窜,却被十阿哥一枪挑于马下。“放下武器者,饶尔等不死!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十阿哥的声音在谷中回荡,残存的异族兵丁见状,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当“异族已灭”的消息传到漠北王府时,荣宪公主正站在城楼上眺望。见远处“同心旗”缓缓升起,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这一次,漠北是真的安稳了,她的亲人,她的百姓,再也不用受异族的威胁。
捷报传回京城,养心殿内一片欢腾。雍正帝握着英台的手,眼中满是震撼与骄傲:“英台,你做到了!你让所有人都知道,守护亲人的决心,能凝聚起毁天灭地的力量!”
英台望着窗外,仿佛能看到漠北草原上飘扬的“同心旗”,能听到将士与百姓的欢呼。她轻声说:“不是我做到了,是所有人心中的‘护亲’之心做到了。只要咱们永远把亲人放在心上,把百姓放在心上,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守不住的家园。”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而这场因守护亲人而起的雷霆之战,却为这段七世缘分添上了最震撼的一笔。它证明了,最强大的力量从不是兵力与粮草,而是“护亲护民”的信念;最震撼的胜利,从不是疆域的扩张,而是用决心与热血,为亲人筑起一道永不坍塌的屏障。这份信念与热血,终将伴着漠北的长风,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亲情与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