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团结的暖流席卷边境后,英台提议将这份“同心守护”的故事,刻进各地夜市的“同心墙”里——让画师把哈萨克族驼队巡逻、漠北牧民举旗护市、西南百姓同唱《护福歌》的场景,一笔一画绘在墙上,既是纪念,也是传承。
消息传开,各族百姓都来了兴致。西域的画师带着矿物颜料,调出最鲜亮的色彩;漠北的牧民送来整张羊皮,供画师打底;西南的绣娘还特意在画框边缘绣上各族图腾,连王朝养伤时,都撑着身子去墙前,让画师把百姓为他送药的画面添进去。
英台常带着孙辈去看画师作画,小孙儿指着墙上各族人并肩巡逻的场景,好奇地问:“皇祖母,他们为什么要一起保护夜市呀?”英台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因为夜市是大家的家,家要靠所有人一起守护。就像咱们家里,爷爷护着你,你护着弟弟妹妹,大家心在一起,家才会暖。”
同心墙落成那日,各地夜市都办了“同心宴”。西域的烤全羊、漠北的奶酒、中原的饺子、西南的酸汤鱼摆了满满一街,各族百姓手拉手围坐在一起,没有语言的隔阂,只有笑容的传递。康熙特意派来使臣,带来一幅亲笔题写的“天下同心”匾额,挂在同心墙最中央。
使臣宣读圣旨时,全场百姓都站起身,齐声高喊“谢皇上!谢福晋!”,声音震得夜空都仿佛亮了几分。英台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从跨越时空的茫然,到扎根这片土地的坚定;从研制第一副风寒药,到推动各族共守夜市,她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圆满的回应。
宴席中途,巴图捧着一把自己打磨的银刀,走到英台面前,郑重地说:“福晋,这把刀是我们哈萨克族的‘守护刀’,我把它送给您,以后我们族人,会永远护着您,护着咱们的夜市!”英台接过银刀,指尖触到刀柄上细腻的花纹,那是巴图连夜刻的各族图腾,她轻声说:“这把刀,我会好好收着,它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们所有人的‘同心刀’。”
此时,王朝也带着伤愈的士兵赶来,他们穿着崭新的铠甲,在同心墙前站成整齐的队列,向百姓们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百姓们纷纷鼓掌,有人喊着“王将军好样的”,有人把自家做的吃食往士兵手里塞,热闹的场景里,满是军民同心的温情。
夜深时,英台与胤禛并肩走在夜市上,同心墙上的画作在灯火下格外鲜活。胤禛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你看,这就是你想要的盛世——各族同心,百姓安乐,连风里都是暖的。”英台靠在他肩头,看着远处孩童追逐的身影,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盛世,是咱们所有人一起拼出来的。往后,咱们还要看着同心墙前的人越来越多,看着日子越来越红火。”
回到王府后,英台把巴图送的银刀,和之前康熙赏赐的“民族团结宝章”、百姓送的平安锁放在一起,摆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她摸着腰间早已不再异动的玉佩,忽然明白,这段跨越七世的缘分,从来不是为了让她成为传奇,而是让她见证——人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是各族人同心守护的烟火,是百姓脸上安稳的笑容。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留下的只有“天下同心、国泰民安”的永恒盛景。英台与胤禛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终章,只有细水长流的圆满——是同心墙上永不褪色的丹青,是夜市里代代相传的温暖,是各族人紧紧相连的心意。这份圆满,终将伴着大清的山河,永远流传,成为历史长河中,最动人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