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他们刚松口气——
赵中 ** 锋一转:
“新来的是知青点的人,得按任务走。但我们现在做的算私事。”
“私事就是家事,不愿意带的,可以不带。”
众人齐刷刷看向棒梗三人,露出坏笑。
棒梗、刘光天、闫解放彻底傻眼。
好家伙,全员狠人!
“快上课了,人多会比较乱。你们待会儿注意维持秩序。”
赵江交代完便转身回屋。
闫解放急忙喊道:“赵江,你这样做对得起我这个邻居吗?你是想让你妈在四合院……”
话还没说完。
一个高大的身影挡在他面前。
李大牛举起比闫解放脑袋还大的巴掌。
闫解放立刻捂脸扭头就跑。
早上挨的那记耳光还记忆犹新。
那种滋味他可不想再尝第二次。
“我现在是开荒团的治安队长,大家要叫我李队长!”
李大牛得意洋洋地站在大院门口。
当不上副团长,当个队长总行吧!
这可把他乐坏了!
棒梗三人躲在十几米外,又怕又恨。
想骂又不敢出声。
中午只啃了个窝窝头。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实在饿得受不了。
看着开荒团吃得热火朝天,他们一边抱怨一边打起了主意。
“吃吃吃,噎死你们算了!”
“可……家里只剩玉米面了,没肉实在咽不下去啊!哪怕有点肉汤也好。”
“钓不到鱼,这可怎么办?”
“我突然想起来,对面狮子山有很多野味,他们吃的就是山上打的,野猪搞不定,抓几只野兔应该没问题吧?”
“好,我们去看看。这两天天气不错,说不定还能采到蘑菇。”
【9以前在帝都四合院的时候,
棒梗几乎顿顿都有肉吃。
想吃什么都能吃到。
因为傻柱总送菜,他家从不缺吃的。
嘴馋了还能去傻柱家拿点。
粮仓见底
公家发的粮食又没了,只剩下糙玉米面。
过惯了好日子再回来吃苦,真不是滋味。
棒梗这下才尝到苦头。
特别是开荒队每天飘来的饭菜香味,这几天让他馋得不行。
要不是陈锦拦着,他早就忍不住了。
现在陈锦不在了,肚子里的馋虫彻底放纵了。
可李大牛像堵墙一样,他根本不是对手。
只能往山里碰运气。
开荒队顿顿有肉,说明山里野味不少。
虽然自己本事不大,但从小练出来的身手,抓几只野兔应该没问题!
刘光天和闫解放也打着同样的主意。
为了填饱肚子,三个人又聚到了一起。
……
赵江对这几个邻居,
说不上有多恨。
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他也懒得计较。
而且他心思全放在玻璃厂和蔬菜大棚上,
没时间跟棒梗这些人斗。
没必要。
中午过后,
材料手续都办好了。
村里男女老少来了好几百人。
赵江心里想:东北这冬天,乡亲们真是闲得慌。
当然,有些人是真心想学手艺,
更多人是来看热闹的——不少人连字都不认识。
赵江也没多想,
来了就成。
他只管讲课。
太阳西斜,
赵江身体比常人结实,讲了一下午。
听懂的自然有收获,
听不懂的也不强求。
他不能为了照顾所有人而耽误玻璃厂的进度。
这种方式也能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
同时还能激励那些不识字的人去学习文化。
连字都不认识,还谈什么学技术?
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想学真本事,必须先学文字,再自己摸索!
课程结束。
晚饭后。
夜校准时开始。
“夜校照常上课,玻璃制造技术的课程安排在白天。”
“设备运到之前,我每天都会讲课,有兴趣的可以来听。”
“等设备齐全,正式开工前我会亲自示范,但时间有限。”
“今天就到这里,不上夜校的可以回去了,明天继续。”
赵江说道。
众人陆续离开,边走边讨论今天学到的内容,意犹未尽。
大院很快安静下来。
赵江吃过饭,在院子里制作机械滑轮组,顺便练练木工手艺。
【木工:6级(6799\/6999)】
这个滑轮组是为以后打井准备的。冬天取水不方便,到时候肯定要挖口井。趁现在有空,先做些准备工作。
然而,他突然注意到对面院子亮起了火光,还闻到一股香味,是野兔和野鸡蛋的味道。
“郑娟。”
赵江喊了一声。
郑娟走过来问:“什么事?”
赵江问道:“咱们偏房养的小动物有没有少?”
前一阵集体打猎时,他们抓了十几只野兔、几只野鸡和两头小野猪,圈养起来当储备粮。平时用山里的青草喂养,每天由开荒团的人负责割草。
“我去检查一下。”
郑娟迅速开始清点物品。
不一会儿她就回来了。
“数量都对,你是担心棒梗他们来偷东西吗?”
“防人之心不可无。”
赵江若有所思。
没想到棒梗三人竟然能弄到野味,看来运气不错。不过这事与他关系不大。
他提议:“过几天我把仓库和粮仓的木门都换成铁门,装上通电装置,晚上通电,白天关闭。这几天先用老鼠夹将就一下。”
郑娟点头答应:“好。”
……
时间飞逝。
转眼三天过去。
在郝今龙的支持下,周大宝的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所有设备到位后,玻璃厂正式开工。
郝向阳详细记录了所有事项,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协助沟通协调。
没过几天,郝向阳就带着相关人员前来实地考察。
赵江觉得其中一人很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来。
周蓉率先认出了对方:“蔡叔叔,原来是您!”
赵江这才恍然大悟——这是蔡晓光的父亲蔡儒凯,县里的领导。
蔡儒凯年约四十,与周志刚同龄,但气质更为儒雅,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和有礼的风范,与儿子蔡晓光如出一辙。
见到赵江,蔡儒凯笑容满面地打招呼:“还记得我吗?我们又见面了。”
赵江热情地与对方握手问候:“当然记得,我们开荒团初次到访时您就在车上。”
“真没想到您是蔡晓光的父亲。”
“蔡晓光今天怎么没来?”
赵江一边说着,一边请蔡儒凯走进会议室。
郑娟一如既往地在旁边倒茶,同时仔细观察学习。
她对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都十分重视,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的,都会认真掌握。
这也是赵江欣赏她的原因。
会议室里,蔡儒凯环视四周,感叹道:“晓光回家经常提起你,说你能力很强,一直感谢我让他来这里学习。”
“可惜这里的名额太难争取了,很多人都想来。”
听到这话,赵江似乎明白了什么。
周家屯在县市领导中地位不低。
想必不少人想把孩子送来。
但开荒团名额有限,不可能全部接收。
如果只收几个人,又容易引起矛盾。
领导之间也有相互制衡的关系。
有人能来,而别人不能,难免会被人议论。
特殊时期,谁都不想得罪人。
况且蔡晓光是独子,更不可能占名额。
至于周蓉和周秉坤,可能是因为周志刚工作特殊,加上郝今龙的暗中帮忙。
“让您费心了。”赵江有些歉意地说。
蔡儒凯想必为了蔡晓光的事情和县里的领导有过争执。
另外,县市领导的孩子都没能来,除了互相牵制外,还有一个原因——
省里对这里的名额控制得很严。
省里的领导可能也在观望,看陈锦的情况。
陈锦的失败证明,这个开荒团并不是随便就能进的。
那些干部子弟要么有更好的去处,要么品行和陈锦差不多。
所以陈锦出事之后,再没人来。
也许正因如此,本地的名额被彻底冻结了。
市里和县里的情况自然也受到影响。
蔡儒凯笑着摆手:“都是为了孩子嘛。晓光现在在拖拉机厂上班,也不错,以后如何就看他自己了。哈哈,以后还有机会合作的。”
郑娟听得一头雾水。
周蓉也满脸困惑。
只有旁听的郝冬梅似乎明白了一些。
这两天她跟家里通了电话。
父亲反复叮嘱她不要暴露身份。
就算身份暴露,也不能提到在这里工作。
只能说她和赵江关系不错,这次只是来做客帮忙,与工作无关。
因此,郝冬梅隐约猜到了一些情况。
但赵江心里清楚——
真正的原因是:
大风暴来了!
冬天到了,所有人都想找个避风的地方!
正因为这样,谁也无法轻易进去。
【9寒暄过后。
蔡儒凯终于进入正题:“我这次来是为玻璃厂的编制问题,具体细节还得商议。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会汇总上报,供会议讨论。”
赵江点头:“事情不宜拖延,咱们边走边谈,看完回来一起吃晚饭。”
还没等蔡儒凯推辞,他就对外喊道:“吴大茂,待会儿你帮郝冬梅和周蓉准备晚饭,我们出去一趟。”
做饭本来是轮流负责的。
这天是郝冬梅和周蓉负责做饭。
赵颖和郑娟因此有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