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厅的声浪余温尚未散尽,陈楚西装内袋里那半片烧焦的声纹芯片还在发烫。专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时,羌寨的狂风已卷着沙尘扑打舷窗,天空昏黄如倒悬的戈壁。赵成将卫星云图递到陈楚眼前:“沙尘暴提前三天,杨远山老宅刚搭的修复棚全塌了。”
屏幕上一片混沌的橙红色漩涡中,有个坐标点疯狂闪烁——那是林小雨三天前刚刻在悬崖上的声波反射墙,此刻正被沙暴裹挟的碎石撞击。更致命的是,教育部非遗教材终审会定在四十八小时后,十七位专家联名质疑《羌笛谣》音律“不符合现代音乐教育体系”。
“沙尘暴是人为的。”徐青将频谱分析图叠加到气象图上,“风速突变点与前天秦城监狱越狱车辆的爆破残留物频率一致。”
陈楚攥紧那半片焦黑的芯片。芯片边缘残留着王振林的血迹——联合国演讲夜被声波震出裂缝后,他蘸着仇敌的血刻下最后一道防火墙密码。此刻芯片裂缝中渗出的暗红,在舷窗透进的昏黄光线里像未熄的炭火。
羌寨晒场已成战场。三百个孩子用身体压住防雨布,布下是刚从老宅废墟挖出的七箱古笛谱。林小雨趴在悬崖裂缝边,手臂被钢丝绳勒出血痕,绳端系着半截嵌进岩缝的鹰骨笛——那是陈楚获国家勋章时,用勋章熔铸的扩音器基座。
“声波墙要塌了!”对讲机里传来徐青的嘶吼。沙暴中,刻着《云上歌》声纹的岩壁正大片剥落。一旦反射墙崩塌,羌笛声纹密码将永远失传。
林小雨突然翻身跃下裂缝。腰间的安全绳在岩壁上刮出火星,她双脚抵住摇摇欲坠的声波墙主体,抽出别在后腰的刻刀——那是陈楚用联合国演讲台熔铸的合金片制成的工具。刀尖刺进岩缝瞬间,十七道声波纹路骤然亮起!剥落的碎石在蓝光中悬浮成五线谱形态,沙暴竟被撕开一道音律通道!
“传谱!”陈楚的吼声通过卫星信道震响峡谷。孩子们同时掀开防雨布,泛黄的古谱在狂风中翻飞。悬浮的碎石如磁石吸附谱面音符,将千年减字谱转化为声波数据流,顺着音律通道冲向云端服务器。
最后一箱乐谱飞散时,沙暴中突然刺出三辆越野车。车顶架设的声波干扰器亮起血红光斑——正是王振林余党从秦城监狱盗走的楚门初代武器!
北京教育部大楼会议厅。非遗司司长敲着《羌笛谣》教材样书冷笑:“七声音阶都不全的东西,怎么编进音乐课本?”投影屏亮起频谱对比图,《羌笛谣》原始录音中代表古律的波峰被标红:“这些不和谐音会干扰儿童听觉发育!”
屏幕下方实时播放着羌寨沙暴现场。当干扰器的血红光斑刺穿声波墙时,评审席响起嗤笑:“这就是你们推崇的非遗?连场风沙都扛不住......”
话音未落,林小雨腰间的安全绳突然崩断!女孩如断线风筝坠向深谷,手中却紧握那支嵌在岩缝里的鹰骨笛。坠落中骨笛刮过岩壁,凄厉长音穿透沙暴——
轰!血红干扰器应声爆裂。更惊人的是,鹰骨笛刮擦出的不规则噪音,竟在声波成像屏上自动补全了古谱缺失的章节!评审专家愕然看着频谱图:那些被标为“不和谐音”的波峰,此刻正精确对应着甲骨文“龠”字的声纹密码!
“听见了吗?”陈楚的声音从羌寨沙暴中传来,“你们剔除的‘噪音’,是文明的心跳。”
林小雨在距谷底百米处被声波墙弹回。她借着反弹力将鹰骨笛插进岩缝,双腿盘住笛身,整个人如钟摆悬在深渊之上。沙粒抽打着脸颊,她突然朝着领口麦克风清唱起《羌笛谣》的引子。没有技巧,只有被风沙撕扯的本能嗓音。
评审厅的专家们正要离席,音响系统突然自主播放这破碎的歌声。诡异的是,当女孩唱到“春风不度玉门关”时,所有设备同时输出纯净的古律音阶——陈楚埋在联合国讲台下的声纹净化程序被激活了!
“作弊!”非遗司司长摔了茶杯。全息投影却切换成实时分析图:林小雨的嗓音经过沙尘过滤后,意外激发了声波墙的谐波共振。评审厅地面开始震动,吊灯摇摆出奇特的韵律——正是《羌笛谣》第七律的物理频率!
陈楚的脸出现在所有电子屏上:“此刻震动地板的,是你们脚下十三朝古都的地脉频率。三千年前周公测影定音律,用的就是这种震动!”
沙暴最烈时,王振林余党的越野车撞向晒场。陈楚抓起刚修复的唐代羌笛掷向车头。笛管在撞击中爆裂,藏于笛腔的麟德年间松香粉末遇风即燃!幽蓝火线顺着沙暴蔓延,将三辆车裹进声波火网——这是楚门实验室用古法炮制的声控燃烧剂。
烈焰中传来骨骼碎裂声。陈楚踏着火圈走近主车,车窗突然降下,露出王振林被烧焦半边的脸——这疯子竟从秦城医院停尸间爬出来!
“教材完蛋了...”他喉管漏着气,指尖却精准按下控制器。晒场边缘的声纹传输塔轰然倒塌,塔尖砸向最后半箱古谱!
林小雨从悬崖扑下。她以身体为盾撞开铁箱,后背硬生生扛住坠落的钢架。鲜血从嘴角涌出时,她将染血的鹰骨笛抵近地面裂缝,用尽力气吹响长音。笛声通过地缝传导,竟触发地底废弃矿洞的天然共鸣腔!
评审厅的地震陡然加剧。非遗司司长惊慌扶墙时,墙壁内嵌的消防水管突然共振破裂,喷涌的水流在空中凝成十七个篆体乐符——正是林小雨以血催动的古律全谱!
“停手!我们重审!”教育部副部长拍案而起。所有专家惊恐地看着水流乐谱渗进《羌笛谣》教材样书,泛黄纸页上浮现出金色的声纹水印。
深夜的羌寨废墟,陈楚为林小雨后背的伤口涂药。女孩趴在杨远山未完工的雕花木匾上,匾额“全球非遗传承学院”的刻痕染着她的血。
“刚接到通知,”赵成举着平板奔来,“《羌笛谣》通过终审,明年春季进入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
火光映着平板电脑的荧光,教育部文件下方附录着评审会视频:当水流乐谱漫过教材扉页时,非遗司司长突然瘫坐在地——他的西装内袋掉出前星耀娱乐的股权赠予书,签名处赫然是王振林的血指印。
林小雨忽然抓起药酒泼向篝火。烈焰腾空瞬间,她将鹰骨笛插进火堆。焦糊味中,笛管裂缝渗出松脂,在火光中凝成琥珀色的音符。孩子们循着火光聚拢,竹笛声穿透焦烟飘向悬崖。
陈楚的手机亮起加密信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非遗教材全球推广协议,附件里却夹着王振林在停尸间拍下的最后影像——焦黑手指在尸袋上划出的坐标,直指楚门非遗学院建筑工地。
“阿爷说...”林小雨将烧灼变形的骨笛塞给陈楚,笛体温热如活物,“火淬过的调子,才能传千秋。”
废墟外传来引擎轰鸣。陈楚握紧滚烫的骨笛,裂缝里新沁出的松脂,在月光下像未干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