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琉求墨城,海潮声隐隐传来,为这静谧的夜平添几分深邃。东方墨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那幅愈发详尽的巨幅海图。青鸾与李恪应邀而来,三人进行着一场关乎华胥未来命运的小范围深谈。
案几上,摆放着“铁鲸计划”最新的进展简报,以及白范黎呈报的、经过数轮优化调整后的资源调度方案。第一艘新“惊澜”的下水喜悦已然沉淀,取而代之的是对更长远未来的冷静谋划。
“五年之期,看似漫长,实则弹指一挥。”东方墨指尖轻叩桌面,目光依旧停留在海图上那些被重点标注的区域,“舰船下水,仅是开端。如何运用这支力量,方是决定我华胥未来百年气运之关键。”
他首先看向青鸾:“青鸾,舰队成型后,你有何具体构想?”
青鸾眼神锐利,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她起身走到海图前,手指精准点向几个核心位置:
“元首,丞相。我以为,舰队当分三重部署,形成梯次,遥相呼应。”
“第一重,核心卫戍。”她的手指圈定琉求本岛及链州群岛,“此地乃我华胥心脏,不容有失。需驻守最强主力,包括半数以上的‘镇远级’大型战舰及相当数量的‘惊澜级’,形成绝对威慑,确保本土无虞。快艇队亦以此为核心,负责近海巡弋,织就密不透风的预警网络。”
“第二重,前沿存在。”她的手指向南洋诸州及“潜龙之链”,“南洋物产丰饶,盟邦依存,需保持常态化分舰队巡弋,护佑商路,展示力量,平息潜在纷争。而‘潜龙之链’……”她的指尖在那条弧线上重重一点,“此地尤为关键!需派遣精干舰只,依托已建据点,进行隐蔽巡逻与长期监控,将其真正化为我华胥刺向远洋、窥视倭国乃至更广阔天地的触角与耳目。”
“第三重,机动打击。”她的手掌在琉求与前沿之间的广阔海域划过,“保留一支强大的快速反应舰队,集速度、火力与续航于一身,随时可驰援任何出现危机的方向,或执行远距离突击任务。如此,方能应对多方挑战,不至于捉襟见肘。”
李恪听完,沉吟片刻,缓缓道:“青鸾副帅之部署,思虑周详,深合兵家之道。然,恪所虑者,在于‘养’。如此庞大舰队,日常维护、燃煤补给、官兵薪饷、港口修缮,皆是持续巨耗。五年建造之费或可筹措,然长远维持之资,仍需未雨绸缪。须得让这支舰队,不仅能守土,更能‘生利’,至少部分反哺国用。”
他看向东方墨:“元首此前提及以舰队保障贸易,威慑潜在对手,换取和平环境,此便是大利。或可更进一步,仿效当年‘墨城之盟’,以舰队护卫为条件,与更远方的国度建立稳定商路,收取合理护航费用,或参与利润丰厚的远洋贸易。”
东方墨微微颔首,对两人的见解均表赞同。
“青鸾之策,可谓当下最优之选。李恪所虑,更是老成谋国。”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墨城港口依稀的灯火,以及更远处无垠的黑暗大海,“然,我辈目光,尚需放得更远。”
他转过身,眼中仿佛有星辰闪烁:
“此‘铁鲸’舰队,非仅为杀伐之器,更乃文明之舟,开拓之翼。‘破晓计划’探索未知,需强大舰队护航;未来若发现适宜之地,舰队便是移民拓殖之保障;我华胥之典章制度、格物之学,亦可随舰影传播远方。以武止戈,以武护文,以武开疆,方是正途。”
他回到案前,语气沉静而充满力量:
“待五年后,铁鲸成群,蹈海之日,我华胥之声威,将非任何海上力量可轻易撼动。届时,我们所拥有者,非仅一支无敌舰队,更是一个以海洋为纽带,联通四方、繁荣共生的全新格局。眼前之投入,看似巨万,然相较于所能开创之未来,不过九牛一毛。”
“此非穷兵黩武,”他再次强调,目光扫过青鸾与李恪,“实乃以武止戈,为华胥之开拓与万世之生存,赢得必须的空间与尊严。”
书房内,烛火将三人的身影投在墙上,仿佛与那海图上的疆域融为一体。这场深夜密谈,不仅明确了未来舰队的运用方略,更将“铁鲸计划”提升到了承载华胥国运与文明使命的战略高度。远略已定,深谋已成,只待那钢铁巨鲸成群入海,将这宏图化为波澜壮阔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