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艾斯特拉这个“人形自走维修百科”加入,“诺亚”平台的修复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她不像“管理员”那样追求绝对的系统最优解,而是秉持着“能用、好用、顶用”的原则,往往能用最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棘手问题。
“能源核心输出不稳定?简单!从‘孤舰’带来的那台老柴油发电机呢?别笑!给它加个能量转换接口,虽然效率低点,但胜在皮实可靠,当个辅助稳压器绰绰有余!” “3号推进器阵列校准偏差?肯定是基座应力变形了。用高强度碳纤维束从外部强行拉紧固定,再灌注快速凝固金属胶!虽然丑了点,但比拆开重装快十倍!” “生态农场产量低?光照和营养液配比没问题?那就是缺乏自然授粉和微生物多样性!从我飞船的生态缸里挖点泥过去!保证活力十足!”
她的方法时常让科班出身的陈筱雨瞠目结舌,但效果却出奇的好。那些从“孤舰”带来的、看似过时的五花八门物资,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修复“诺亚”的重要拼图。她甚至还利用收集到的战场残骸和部分库存稀有金属,为“诺亚”关键部位加装了一层简易的附加装甲,虽然看起来像是打满了补丁,但实际防护能力提升显着。
在两位技术天才(风格迥异)的合作下,“诺亚”的能源系统率先恢复稳定,生命维持系统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佳状态,结构完整性稳步提升,部分武器系统也开始重新上线。平台的整体状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
与此同时,对从星门残骸下载数据的解析工作也在紧张进行。陈筱雨负责算法和解码,艾斯特拉则凭借其对古老技术的直觉和“野路子”经验,提供破解思路。
过程极其艰难,数据损坏率超过90%,且加密方式前所未见。但在不懈努力下,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逐渐被拼接出来:
【文明代号:守望者(the watchers)】 【科技侧重:宏观空间折叠\/宇宙常数稳定\/信息熵减技术】 【警示:“终焉之涡(the terminus maelstrom)”活动周期缩短……法则侵蚀加剧……】 【设施日志:哨站St-734(即那星门)监测到“涡流”异常波动……尝试发送预警……遭遇未知攻击……记录中断……】 【关联条目:提及其他“守望者”设施,如“方尖碑(obelisk)”、“摇篮(cradle)”,位置信息加密(部分星图碎片已恢复)】
这些信息令人震撼。
“守望者”文明,显然远比“星尘自治联盟”和“方舟计划”更加古老和先进。他们似乎一直在监控着某个名为“终焉之涡”的宇宙级灾难现象,而“亥伯龙之怒”超级太阳风暴,可能只是这个更大灾难的某种前兆或组成部分?星门哨站是被未知力量攻击才损毁的?
然而,在解析过程中,林洛(他的精神力随着伤势好转逐渐恢复)凭借与“方舟核心”加深的连接,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协调——艾斯特拉似乎对“终焉之涡”和“法则侵蚀”这类宏大概念并不太感兴趣,反而总是在数据流中刻意搜索着某些特定的技术蓝图或设施结构图,尤其是关于能量核心和“钥匙”相关的信息。每当接近这类信息时,她都会操作得格外迅速,有时甚至会下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搜索路径。
更让林洛在意的是,在一次高强度的协同解析后,他隐约感知到艾斯特拉身上散发着一丝极其微弱、却与他记忆中星门纹路同源的能量印记。那不是后天接触留下的,更像是……某种根植于基因层面的古老传承痕迹?
这位看似大大咧咧、只对技术和报酬感兴趣的鬼才工程师,她的身世恐怕远比她表现出来的要复杂。她独自一人在危险星域闯荡,对“先驱者”(守望者)科技异常熟悉,甚至可能与之存在某种血缘或传承上的联系?她一直在寻找的“钥匙”又是什么?
林洛没有立刻点破。他需要更多观察,也需要艾斯特拉的技术来继续修复“诺亚”和解密数据。但他暗中提醒了秦雪和陈筱雨,对艾斯特拉保持适当的关注。
修复工作在继续,希望也在一点点重塑。
但解析出的信息,却像是一道道深刻的谜痕,揭示出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危险的宇宙图景。“终焉之涡”是什么?“法则侵蚀”意味着什么?攻击“守望者”的未知力量又是什么?而艾斯特拉和她寻找的“钥匙”,在这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诺亚”的旅程,似乎从单纯的末世求生与探索,逐渐滑向了一个关乎宇宙存亡的、更加深邃的谜团之中。
---
第八十三章 完
后续章节预告: 第八十四章:星图与抉择 随着数据解析的深入,陈筱雨和艾斯特拉成功恢复了一部分加密的星图,上面标注了数个其他“守望者”设施的推测位置,其中距离最近的一个代号“方尖碑”的设施,位于一片被称为“静默区”的异常星域。与此同时,“诺亚”的主体修复已基本完成,虽然距离完全恢复战力还有差距,但已具备了再次远航的能力。团队面临着新的抉择:是依据星图,前往“方尖碑”继续探寻“守望者”和“终焉之涡”的真相?还是按照原计划,避开伊甸和清洗者,寻找一个安全区进行深度发展和人口扩充?或者是利用艾斯特拉的技术,尝试主动联系其他可能的人类幸存者势力?林洛召集了核心成员进行商议。秦雪倾向于优先恢复战力,陈筱雨对“方尖碑”充满好奇,苏婉清希望稳定下来救治伤员(李静雅虽未醒但状态稳定),艾斯特拉则极力主张前往“方尖碑”,声称那里可能有“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技术”,但其真实目的存疑。李静雅在昏迷中似乎对“方尖碑”这个词产生了轻微的能量反应。林洛必须权衡利弊,做出影响整个团队未来的决定。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伊甸的追踪舰队,已经根据他们逃离时的跃迁轨迹,推算出了大致的方位,正在前来“回收”的路上……选择的岔路口,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