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韩笑独自一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窗外,
上海滩的霓虹依旧闪烁,勾勒出这座都市虚假的繁华与平静。
他手中拿着那份刚刚写好的、关于“周鸿安被杀案”及“第三码头军火走私案”的结案报告。
报告写得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逻辑上无可挑剔。
按照惯例,这个案子可以宣告侦破了——主犯唐少明已伏法
(军火案牵出的唐家内斗案),涉案人员部分击毙、部分在押,赃物缴获。
但韩笑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和轻松。相反,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和…无力感。
这份报告,就像试图用一张薄薄的纸,去覆盖一个深不见底的、
正在喷涌的火山口。它记录了一次战术上的小胜,
却完全无法反映战略上面临的、近乎绝望的劣势。
“青瓷会”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的海洋。
而他们巡捕房,甚至整个上海滩的官方力量,此刻的努力,
不过是投入这片海洋中的一滴水,连一丝涟漪都难以激起。
他想起了重伤昏迷的冷秋月,想起了塔顶上牺牲的探员,
想起了那个在审讯室里诡异自尽的死士……
这些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仅仅是窥见了敌人冰山的一角。
真正的战斗,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才刚刚开始。
而且,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规则完全不明、战场无处不在的…超限战。
他拿起笔,在报告的最后空白处,用力透纸背的笔迹,重重地写下一行字:
“本案虽告一段落,然元凶‘青瓷会’根基深厚,图谋甚大,其威胁远未消除。
后续侦查宜升格为最高机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深挖彻查,以防巨患于未然。”
他知道,这份评语很可能再次被上司以‘过于危言耸听’为由删掉。
但他必须写下。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誓言。
就在韩笑准备将报告归档封存之际,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林一走了进来,他的手中拿着老周那本已经被翻得几乎散架的密码本,
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震惊和恍然大悟的神情。
“韩笑…我…我又发现了一点东西…” 林一的声音有些激动。
“什么?”
“我…我总觉得老周这个密码本,有些地方的笔迹和加密习惯,
似乎…有细微的差别…好像…不是同一个人、或不是同一个时期完成的…” 林一解释道,
“…所以,我用了一种特殊的化学显影剂,
在紫外灯下,再次仔细检查了密码本的封皮和内页的夹层…”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在封皮内侧,靠近装订线的一个极其隐蔽的夹层里…
我发现了一处用特制的、无色无味的密写药水绘制的图案和一行小字!”
林一将密码本放在韩笑的办公桌上,打开便携式紫外灯。
在幽幽的紫光照射下,封皮内侧的牛皮纸上,赫然显现出一幅图案和一行蝇头小楷!
那图案,正是一枚极其精致、栩栩如生的青瓷碎片的素描!
但与网络图上那种规律性的冰裂纹不同,这枚碎片的裂纹更加独特、更加复杂,
仿佛蕴含着某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信息!
图案旁边,是一行清秀却带着一丝颤抖的小字:
“初窑·上海…代号‘寒烟’…身陷囹圄…盼…东风…”
“初窑…上海…寒烟…” 韩笑低声重复着这几个词,瞳孔再次收缩!
“‘初窑’…可能指的是‘青瓷会’在上海最早设立的、也是最核心的据点!” 林一分析道,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而‘寒烟’…很可能就是老周在‘青瓷会’内部的代号!”
“‘身陷囹圄’…说明老周可能早已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或者…他根本就是被迫加入的!”
“‘盼东风’…这也许是一个… 求救信号!或者…
是他留下的、关于如何找到或联系这个‘初窑’的…最终线索!”
这个发现,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老周,这个看似被动卷入的棋子,其身份远比想象中复杂!
他可能是双面人,可能是被迫者,也可能是…一个在最后时刻,试图用生命传递出关键信息的…悲剧英雄!
这枚隐藏在密码本最深处的“青瓷片”,不再是冰冷的符号,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绝望中留下的、指向敌人心脏的…血泪路标!
裂纹,已然蔓延。
从一起离奇的死亡,到一场军火交易,再到一个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庞大阴谋…
无声世界的惊雷,已经炸响。
而真正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平静的、繁华背后的每一道阴影里,悄然汇聚。
代号‘寒烟’的遗言,如同一颗火种,投向了无边黑暗的‘青瓷’迷窑。
韩笑与‘青瓷会’之间,一场注定惨烈而漫长的终极对决,就此…
正式拉开了血色的帷幕。
而通往最终谜底的征途,此刻,才刚刚开始。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