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我爹是童生
赵衡牵着赵乾的手,踏进院子。
院子不大,地面干净,没有一片落叶。
老槐树下摆着几张旧书桌,七八个孩子坐得端正,视线全部投了过来。
开门的老者开口,声音温和。
“老朽文致远,是此地先生。足下何事?”
赵衡对着文致远拱手,姿态放得很低。
“文先生,在下赵衡,以卖卤肉为生。这是犬子赵乾,小名铁蛋。今日前来,是想为犬子求一个蒙学的机会,恳请先生收下他。”
文致远没有立刻回答,视线落在赵乾身上。
赵乾被一个陌生老者盯着,心里有些发怵,可脑子里全是父亲在集市上被众人追捧的画面,那小小的胸膛不自觉就挺直了。
他学着赵衡的样子,对着文致远,笨拙地鞠了一躬。
文致远眼里多了些趣味。
“你想念书?”
赵乾抬头,正好对上赵衡投来的视线,那眼神给了他无穷的胆气。
他大声回答。
“想!”
“为何想?”
赵乾用力想了想,没有说那些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光宗耀祖的空话,说的全是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我爹说,念了书,就能看懂账本,不会再被人骗钱。跟人讲道理的时候,也能说得赢,不会被人欺负。还能……还能自己选以后要怎么活。”
话说得太实在,太直白了。
文致远听得一愣,随即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
他教过太多学生,有被家里逼来的,有满嘴“学而优则仕”的,也有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的。
像赵乾这样,把读书的目的说得如此清晰,如此贴近柴米油盐过日子的,还是头一个。
文致远的目光重新回到赵衡身上。
这个男人,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一双手上全是干活留下的厚茧,浑身都透着一股靠力气吃饭的悍勇之气。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能教出孩子这番道理。
不简单。
“好,说得好。”文致z远捻了捻胡须,脸上有了笑模样,“读书的根本,就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看懂账本不被骗,讲清道理不被欺,这便是‘明’与‘辨’的开端。”
文致远看向赵衡。
“你这个儿子,我收了。只是我这里条件简陋,一切从简。束修一年二两银子,笔墨纸砚需要你们自备。”
“应该的。”
赵衡没有任何犹豫。
他伸手探入怀中那个最沉甸甸的钱袋,手指在里面捻了捻,精准地摸出两块分量足够的碎银子。
赵衡将银子双手递了过去。
“先生,这是今年的束修,还请您收下。”
说完,赵衡又从腰间另一个小布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
“这是在下自己做的卤味,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就是个手艺活。请先生和师母尝个鲜,以后犬子在这里读书,还要多叨扰先生费心了。”
油纸包被打开,一股无法抗拒的浓厚肉香瞬间就飘散开来。
文致远平日里不好口腹之欲,此刻也忍不住动了动鼻子,那香味实在是太过霸道。
赵衡的眼神坦荡,没有半点市侩的虚假。
文致远没有再推辞。
他知道,这包卤味,是这个父亲手艺的证明。这份束修,是这个父亲在集市上一刀一刀切出来的血汗钱。
“好。”文致远收下东西,“明日辰时,让他过来上学。”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衡没有带赵乾直接回家。
他牵着儿子的手,绕开了人声鼎沸的东市,径直往相对安静的西市走去。
西市多是固定的铺面,不像东市全是流动的摊贩,街道也更宽阔整洁。
赵衡的目标很明确,青阳镇上最大的书肆——翰墨斋。
原主的记忆里,那个老实的铁匠父亲,曾经省吃俭用,给原主买过几本蒙学书。
可惜,原主不争气,后来为了换几口劣酒,把那几本承载着父亲希望的书,全都当掉了。
现在,赵衡要亲手为儿子把书买回来。
翰墨斋的门脸是黑漆木,配着金字招牌,门槛很高,将外面的喧嚣完全隔开。
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混合着松墨和陈年木头的味道,扑面而来。
书肆里,一排排的书架高耸,直顶屋梁,上面密密麻麻码满了各种书籍。
一个穿着青衣的伙计,正拿着个鸡毛掸子,小心翼翼地拂去书架上的灰尘。
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伙计转过头,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
“客官,想看点什么书?”
可当他的视线落在来人的脸上时,那职业化的笑容立刻变得真实无比。
“哎呀!这不是赵师傅吗?”
伙计赶紧放下手里的掸子,快步跑了过来,脸上全是热络。
“您今天怎么有空到我们这儿来了?可是要买点什么?小的给您好好介绍介绍!”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赵衡的卤肉在整个青阳镇,名声已经打出去了,赵衡的这张脸,就如同金字招牌一般
伙计也曾买过两次,那滋味,现在想起来,嘴里还下意识地分泌口水。
“给孩子买几本蒙学的书,再配一套笔墨纸砚。”赵衡的声音在安静的书肆里显得很沉稳。
“哦哦,是给小少爷买的啊!”
伙计的目光落在赵乾身上,见他身上穿的布料普通,但洗得干干净净,一双眼睛又黑又亮,极有神采,态度便更加殷勤。
“赵师傅,这边请。蒙学用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们这里都有最好的刻本,字大清晰,还带注解,最适合启蒙的孩童。”
伙-计在前面引着路,嘴里介绍个不停。
赵衡认真听着,没有因为对方的热情而有半分不耐烦。
赵衡的视线在书架上扫过,发现这里的书大多是手抄本,只有少部分是印刷出来的,看那印刷的痕迹,应该是雕版印刷,这个世界的技术水平,大概还没有活字印刷。
赵衡的目光又扫向另一侧的书架,那里摆放的都是些话本小说,有好几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正在那里翻看挑选。
赵衡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发现里面写的都是些才子佳人的情爱故事,文笔矫揉造作,内容空洞无物。
这个时代的娱乐生活,实在是太贫瘠了,赵衡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把前世那些经典的小说搬过来,恐怕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赵衡便将它按了下去。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走到摆放蒙学读物的书架前,赵衡没让伙计动手,自己伸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三字经》。
伙计站在旁边,本来还想滔滔不绝地介绍一番,可见赵衡看得专注,便识趣地闭上了嘴。
只是他心里有些奇怪,赵师傅看书的神情,完全不像一个不识字的人在看热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赵衡的目光在那些工整的楷书上一行行扫过,速度不快,但很认真。
前世的灵魂是个正经的本科毕业生,繁体字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障碍。
原主的记忆里,也残留着儿时背诵这些句子的零碎片段。
两相结合,阅读起来毫无困难。
旁边的伙计看着这一幕,嘴巴越张越大。
他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用极小的声音,试探着问了一句。
“赵师傅……您……您识字?”
在他看来,一个卖卤肉的师傅,能把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了不得的能人了。
可识文断字,这……这就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这个年头,在屠户、力夫这些行当里,想找出一个认识字的,比让秀才老爷去操刀杀猪还要稀奇。
赵衡还没来得及回答。
一直站在他身边的赵乾,早已把小胸膛挺得高高的,满脸都是藏不住的骄傲。
“我爹不但识字,而且还是童生呢!”
“童生?!”
伙计的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里瞪出来,嘴巴张得能直接塞进去一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