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跺着脚,语气里满是懊悔。
“都怪你!刚才在那磨磨蹭蹭的,不然就能上去搭上话了!”
新娘的父亲也一脸不甘。
“我哪知道他们是省里来的大领导啊!”
“谁能想到,这种大人物会跑到咱们这穷乡僻壤来吃流水席?”
“我要是早知道,我说啥也得去敬杯酒啊!”
……
天色渐深。
张远把最后一口锅刷干净,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看了一眼身边还在忙活的几位嫂子,心里有些歉意。
他走到孙二嬢面前。
“二嬢,秀芳嫂子,春兰嫂子,杏花嫂子,今天真是辛苦你们了。”
孙二嬢擦了擦额头的汗,摆了摆手。
“嗨,这有啥辛苦的。”
“咱们一个村的,互相搭把手不是应该的嘛。”
秀芳嫂子也快人快语地说道。
“就是!再说了,跟着你小远干活,咱们心里也敞亮!”
“还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张远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沓钱。
他走到每个人面前,数出三张百元大钞,递到她们手里。
“嫂子,大嬢,这是今天的工钱,每人三百,你们拿着。”
三百块!
几位妇女都愣住了,拿着钱,半天没反应过来。
不是说一百嘛!
这钱,烫手啊!
孙二嬢第一个把钱推了回去。
“小远,这可使不得!太多了!”
“我们就是帮了点小忙,哪能拿你这么多钱!”
“对对对,按说好的钱给就行了!”
秀芳嫂子她们也连声附和。
张远却把钱又塞回她们手里,态度很坚决。
“二嬢,嫂子们,你们听我说。”
“今天这场席面,没有你们,我一个人绝对忙不过来。”
“你们从天不亮就跟着我忙前忙后,洗菜切菜,端茶倒水,这都是辛苦钱,是你们应得的。”
他看着她们,诚恳地说道:
“再说了,我张远以后还要在咱们十里八乡做席呢,少不了要请大家帮忙。”
“这钱,你们必须拿着!”
“不然,就是不给我张远面子!”
张远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几位嫂子也不好再推辞。
孙二嬢攥着那三百块钱,眼眶都有点红了。
“小远……你这孩子,真是……”
她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最后只能重重地拍了拍张远的胳膊。
“行!那我们就收下了!”
“以后有啥活,你尽管招呼一声,保证随叫随到!”
“对!随叫随到!”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张远看着她们脸上那满足的笑容,心里也跟着高兴。
他看了看天色。
“不早了,我开三轮车送你们回村。”
“叶大叔,叶嫂子,那我们就先走了。”
叶把头连忙走上前,再次抓住张远的手。
“小远,今天的事,大叔记在心里了!”
“你那房子的事,也别忘了!”
张远重重地点了点头。
“忘不了,叶大叔。”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了一句。
“我那屋子,墙皮掉得厉害,下雨天还有点漏水……”
“到时候,可能要多麻烦您费心了。”
叶把头听完,连连点头。
“你放心!”
“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那……就太谢谢您了,叶大叔!”
张远真心实意地道了谢,然后载着几位心满意足的嫂子大嬢,朝着平安村的方向驶去。
……
齐鲁大地的省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空调的冷风,无声地吹着,可坐在椭圆形会议桌旁的每一个人,额头上都渗着细密的汗珠。
尤其是正在发言的那个地中海发型中年男人,乡村工作负责人。
他的后背,几乎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综上所述,今年上半年,我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辉煌成果。”
“以鲁西南片区为例,所有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
“我们走访了上千户村民,满意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他一边念着稿子,一边小心翼翼地,用眼角的余光去瞟坐在主位上的人。
那人脸上没什么表情。
但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
他就是肖卫国。
肖卫国手里,正捏着那份秘书刚刚递上来的几万字报告。
报告的标题,用红色的大字打印着——《关于鲁西南地区乡村脱贫工作胜利收官的总结报告》。
乡村负责人念完最后一句,会议室里,陷入了寂静之中。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肖卫国的最终定调。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领导应该会说几句场面话,然后会议圆满结束。
可肖卫国,一言不发。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手里的报告,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封皮上摩挲着。
一秒。
两秒。
十秒。
时间,仿佛凝固了。
乡村负责人的冷汗,顺着脸颊,滑到了下巴,他连擦都不敢擦。
终于。
肖卫国动了。
他把那份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报告,随手一扔。
“哗啦——”
报告落进了他脚边的废纸篓里。
整个会议室的官员,心头都是猛地一跳!
完了!
这是发火的前兆!
乡村负责人的脸,“刷”的一下,白了。
“肖……肖书记……”他结结巴巴地,不知道该说什么。
肖卫国抬起眼皮,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
“百分之百?”
“哪个村的满意率是百分之百?你告诉我。”
乡村负责人小声说道:“我……我们……这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
肖卫国冷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仿佛被抽干了。
“那我问你,平安村,你知道吗?”
乡村负责人一愣,脑子里飞快地搜索着这个名字。
好像……有点印象。
是鲁西南最穷的那个县,底下的一个村子。
“知……知道。”
“知道就好。”肖卫国点点头。
“那我再问你,平安村,上个月,一共停了几次电?”
“啊?”乡村负责人彻底懵了。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怎么可能知道!
别说他了,就是县里、镇里的领导,也未必清楚啊!
肖卫国看着他那副茫然的样子,眼神里的失望,变成了怒火。
“你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
“七次!”
“一个月三十天,停了七次电!”
“一停就是大半天!村里人买的冰棍,都化成了糖水!”
“你跟我说,满意率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