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的第三日,养殖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师部要求首批三千个罐头必须在五日内完成,这个数字让所有人倒吸凉气。
凌晨四点,林晚秋在值班室和衣小憩不到两小时,就被窗外急促的脚步声惊醒。她推开值班室的门,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养殖场空地上不知何时支起了二十口行军锅,炊事班全体战士正忙着生火,白茫茫的蒸汽在晨曦中缭绕升腾。
\"这是......\"她话音未落,就见陆沉舟带着一队士兵扛着猪肉走来。他军装下摆已被血水浸透,显然刚从屠宰现场过来。
\"全团炊事单位都调来了。\"陆沉舟言简意赅,\"你只管调配卤水,其他工序我们负责。\"
林晚秋刚要开口,忽见周婷婷带着十几个军属抬着箩筐走来:\"这是各家凑的香料,我按你开的单子收齐了。\"她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我娘家寄来的桂皮也在这里。\"
生产线迅速铺开。战士们组成\"屠宰-切块\"流水线,军属们负责\"清洗-装罐\",林晚秋带着老李师傅坐镇最关键卤水锅。每口锅前都站着个手持怀表的战士,严格执行\"煮沸15分钟,文火40分钟\"的指令。
然而问题很快出现。到了正午,装罐组的速度明显跟不上卤制进度,堆积的肉块开始降温。马桂兰急得满头大汗:\"玻璃罐烫手,姐妹们手上都起泡了!\"
林晚秋正要过去查看,却见陆沉舟已带人抬来几筐军用棉手套:\"垫着干活。\"他又转身对通讯员吩咐,\"去后勤领十斤猪油,就说要做防烫膏。\"
防烫膏还没送到,新的麻烦又来了。封口机组报告压力不稳,连续爆了三个玻璃罐。王铁柱检查后脸色发白:\"轴承衬套磨损太快,得停机器换!\"
\"不能停!\"老所长急得直跺脚,\"停火肉就老了!\"
林晚秋望向堆积如山的肉块,突然想起前世见过的土法保温。她立即指挥战士们在空地上挖坑,铺上洗净的芭蕉叶,将卤好的肉块暂时存放:\"这样能保温两小时,够修机器了。\"
夜幕降临时,养殖场点亮了全部煤油灯。文工团的女兵们不知从哪儿听说消息,主动来替夜班。她们清脆的歌声伴着切肉声,给紧张的劳作添了几分生气: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林晚秋正教文工团员辨别卤火候,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她冲到三号锅前,发现看锅的小战士累得蹲在灶边睡着了!锅底的肉已经焦黑,整整一锅原料全毁了。
\"是我的错......\"小战士惊醒后带着哭腔,\"我三天没合眼了......\"
现场一片沉寂。这时周婷婷突然站出来:\"我提议分三班倒!白班军属,中班战士,夜班我们年轻些的来。\"她指着焦黑的锅,\"总不能为赶工浪费粮食。\"
这个建议得到众人响应。陆沉舟立即重新编组,特意把几个累极的战士安排去相对轻松的贴标岗位。
深夜十一点,林晚秋在检查最后一锅卤水时,感觉有人往她军大衣口袋塞了什么。掏出来看,是个还温热的铝饭盒,里面装着两个糖三角。转身时,她看见陆沉舟正在封口机组帮忙搬运玻璃罐,背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
第四日破晓,当第一批封装完毕的罐头在晨光中清点装箱,养殖场爆发出疲惫而欣喜的欢呼。三千个罐头超额完成,整整三千一百个!
老所长捧着记录本的手在发抖:\"奇迹啊!这是咱们后勤部的奇迹!\"
林晚秋靠在值班室门框上,看着欢呼的人群。周婷婷和马桂靠在一起打盹,文工团员们趴在临时拼起的桌子上睡着了,战士们则直接躺在草堆上鼾声如雷。
她感觉有人为她披上件带着体温的军大衣。陆沉舟不知何时来到身边,递过个军用水壶:\"喝口水。\"
温水入喉,她才发现壶里泡着几片野蜂蜜结晶——正是罐头配方里用的那种。抬头时,正撞进他深沉的眸光里。两人谁都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晨曦洒满堆成小山的罐头箱。
\"今天先头部队出发。\"陆沉舟突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这些罐头会跟着他们走。\"
远处传来集合号声。他替她拢了拢军大衣,指尖在不经意间擦过她的发梢,像春风拂过初绽的桃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