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 “学习雷锋好榜样” 广播声刚漫过家属院的竹篱笆,林晚秋就把竹席铺在院子里的空地上,上面摊着新鲜的薄荷和蒲公英,淡绿色的叶片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冬冬蹲在旁边,小手小心翼翼地把缠在一起的草药分开,嘴里还念叨着:“妈妈,陈叔叔说晒干的草药要摆整齐,不然会发霉。”
“冬冬说得对,” 林晚秋笑着把手里的草药摊开,指尖触到竹席上的细缝 —— 这是马大妮昨天送来的旧竹席,边缘有点磨损,却比新竹席更透气,“等会儿把薄荷和蒲公英分开晒,薄荷要晒得干透,蒲公英得留着根,陈同志说根也能入药。” 刚说完,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脚步声,陆沉舟扛着个旧铁架走进来,铁架上还绑着几根细竹条,是后勤处淘汰的晒架,锈迹斑斑却还结实。
“老张说这架子能分层晒药,” 陆沉舟把铁架放在竹席旁,伸手擦了擦额角的汗,军帽檐下的眼睛弯了弯,“咱们之前的竹席不够用,这架子能摆三层,晒得快还不占地方。”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水果糖,递给冬冬:“炊事班李班长给的,说你帮着晒药辛苦,给你解解馋。”
冬冬攥着糖,小心地剥开塞进嘴里,甜得眯起眼睛:“爸爸,这个比炒黄豆还甜!俺晒完药能再帮妈妈翻草药吗?” 陆沉舟揉了揉儿子的头,转身帮林晚秋搭晒架:“当然能,冬冬是妈妈的小帮手。” 铁架搭好时,林晚秋的额角已经沁出了汗,陆沉舟赶紧递过粗布帕子:“歇会儿,太阳越来越毒了,别晒中暑。”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敲门声,是马大妮,手里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烙的玉米面饼,身后跟着王秀芝和周婷婷 —— 王秀芝手里拿着块粗布,周婷婷则提着个陶瓮,瓮身上还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红字。“晚秋妹子,俺们来帮你晒药!” 马大妮把竹篮放在石桌上,“俺家那口子说,今天太阳好,正好把草药晒透,俺特意烙了饼,给你们垫垫肚子。”
王秀芝也走上前,把粗布递给林晚秋:“这布是俺用旧衣服改的,擦草药上的灰正好,不会伤叶子。” 周婷婷则把陶瓮放在墙角:“俺家那口子说,晒干的草药得用陶瓮装,比布包防潮,俺特意把瓮洗干净了。”
林晚秋心里暖烘烘的,领着大家把草药往晒架上摆:“咱们把薄荷放上层,蒲公英放下层,薄荷叶子薄,晒得快,蒲公英根粗,得多晒两天。” 几人分工忙活,陆沉舟和冬冬负责搬草药,林晚秋、马大妮翻晒薄荷,王秀芝和周婷婷则把晒好的蒲公英根捡出来,放在粗布上晾着。刚晒了一半,就看见卫生所的陈同志背着药箱走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草药炮制的方法。
“晚秋同志,” 陈同志走到晒架旁,指着薄荷叶子,“薄荷晒到半干的时候得翻两次,不然叶子会卷在一起,影响药效。” 他说着从药箱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马齿苋,“这是上次你们送的,王医生已经炮制好了,给战士们当凉茶喝,大家都说管用,今天来跟你们学学怎么晒,以后卫生所也能自己晒。”
陆沉舟听着,忽然转身往后勤处跑,没一会儿扛着块旧木板回来,上面还钉着几根细木条:“俺用这个做个晒药板,把薄荷铺在上面,通风好,翻的时候也方便。” 林晚秋看着他钉木板的样子,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滴,赶紧递过水壶:“慢点儿,别扎着手,喝口水再弄。”
太阳升到头顶时,晒架和晒药板都摆满了草药,淡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慢慢变软,药香混着草木香,飘满了小院子。大家坐在石桌旁吃玉米面饼,就着马大妮带来的咸菜,冬冬把自己的饼掰了一半给陈同志:“陈叔叔,你教俺们晒药,俺请你吃饼。” 陈同志笑着接过,咬了一口:“冬冬真乖,等草药晒好了,叔叔教你认更多草药。”
下午,家属院的张同志带着几个新搬来的军属过来,手里拿着小铲子:“俺们听说你们种草药能帮战士们,也想跟着学,今天来看看怎么晒药,以后俺们也种点。” 林晚秋赶紧拿出陈同志给的小本子,教她们怎么分辨草药、怎么翻晒:“薄荷要晒到一捏就碎,蒲公英根要晒到硬邦邦的,这样才能装瓮。”
傍晚时分,草药终于晒得差不多了,大家一起把晒干的草药装进陶瓮,薄荷装了两瓮,蒲公英装了三瓮,摆在墙角像小山似的。陆沉舟把晒架和晒药板收起来,林晚秋则在灶边煮玉米糊糊,冬冬趴在炕边,用蜡笔在纸上画晒药的场景,画里的晒架上摆满了草药,爸爸、妈妈和好多叔叔阿姨都在帮忙,太阳画得圆圆的,像个金色的饼。
“爸爸妈妈,” 冬冬举着画,“以后咱们种更多草药,晒更多药,让战士叔叔们都健健康康的!” 陆沉舟走过来,坐在炕边把儿子抱在怀里,林晚秋也凑过来,靠在他肩上,手里拿着陈同志给的炮制笔记。“明天我跟后勤处申请点旧布,” 陆沉舟轻声说,“咱们把草药分装好,给边防哨所也送点,那边巡逻辛苦,草药用得上。”
林晚秋点点头,指尖划过笔记上的字:“陈同志说冬天战士们容易咳嗽,咱们秋天种的甘草要是长得好,就能煮水给他们喝。” 陆沉舟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蹭着她的指尖,温柔又踏实:“会的,咱们一起种,一起晒,让咱们的草药,陪着战士们守好边关。”
窗外的风轻轻吹着,院子里的药香还没散,混着玉米糊糊的香味飘进屋里。林晚秋靠在陆沉舟怀里,看着身边的儿子和满瓮的草药,忽然觉得,这 1970 年的春天,虽然没有锦衣玉食,却有着最踏实的幸福 —— 竹席上的草药,陶瓮里的清香,身边人的陪伴,还有一群并肩互助的邻里,把春寒料峭的边关,过成了满是药香的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