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山巅,九彩霞光渐次收拢,如同百川归海,没入那十二万九千六百个静静站立的身影之中。
功德金云已然散去,唯有淡淡的金色光晕依旧萦绕在他们周身,彰显着不凡的出身。
风止,云歇,万籁俱寂。
所有窥探至此的神念,皆屏息凝神。他们“看”到了那前所未有、几乎媲美开天功德的浩瀚金光,他们感受到了那新晋升的、带着磅礴生机的圣人之威。但此刻,所有的焦点,都汇聚在了那些新生的生灵之上。
他们直立而行,身躯算不得高大,与动辄万丈的巫妖真身相比,堪称渺小。
肌肤并非巫族的古铜,也非妖族的异彩,而是透着一种温润的玉色。
四肢匀称,双手五指分明,蕴含着难以言喻的灵巧。
头颅昂扬,面容虽各有不同,却皆带着一种独特的清秀与智慧之光。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眼睛。
那不是巫族战士饱含煞气的赤红,也不是妖族大能算计的精芒,更非浑噩野兽的蒙昧。
那双眼眸,清澈如初生之泉,倒映着天地万物,充满了对未知世界最纯粹的好奇、探索的欲望,以及一种……洪荒万灵身上罕见的,名为“思考”的灵性光芒。
“先天道体!”
无数大能心中,同时浮现出这四个字!
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之形态!洪荒万灵化形追求之终极!竟在此刻,以一种天生种族的形式,批量诞生!
没有强横无匹的肉身气血,没有与生俱来的神通法力。
他们脆弱,渺小,如同风中残烛。
但那份纯粹的“先天道体”根骨,那份清澈剔透的智慧灵光,却让所有目睹者,道心深处都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
女娲圣人静立前方,圣威自然流露,庇护着她的造物。
她看着这十二万九千六百个人族,眼中充满了造物主的慈爱与欣慰。
她能感觉到,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性格潜质,却又通过那奇妙的血脉与造化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尔等,为‘人’。”女娲开口,圣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族的心田,也传遍洪荒,“此乃洪荒天地,广袤无边,亦危机四伏。生于此世,当自强不息,感悟天地,明心见性。”
没有传授高深的功法,没有赐予强大的灵宝。只有一句嘱托,一个方向。
十二万九千六百个人族,仿佛天生便能理解这圣音中的含义。
他们齐齐面向女娲,无需教导,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地,躬身行礼,声音虽显稚嫩,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坚定与赤诚:
“拜见圣母!谢圣母造化之恩!”
声浪汇聚,不高昂,不暴烈,却如同涓涓细流,蕴含着一种初生牛犊般的生命力,在这寂静的凤栖山巅回荡。
女娲微微颔首,素手轻挥,一股柔和的圣力将众人托起。
“尔等初生,需觅一地休养生息。”她目光望向东方,那里有一片临海之地,相对平和,资源尚可,“吾将送尔等往东海之滨,望尔等谨记今日之言,好自为之。”
她再次挥手,圣力包裹住这十二万九千六百人族,化作一道温和的九彩流光,瞬息间便跨越无尽山河,将他们安然送至东海之滨一片水草丰美、背靠山脉的谷地之中。
做完这一切,女娲并未立刻离去,她隐于云端,静静注视着下方那些开始好奇探索新家园、彼此协作搭建简易居所的人族。
她能感觉到,自身那磅礴的圣人气运,已与这新生的人族气运初步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与此同时,洪荒各方,暗流涌动。
不周山,盘古殿。
“先天道体?哼,花架子!”共工感知到那微弱的气息,不屑一顾。
“女娲成圣,竟创此等孱弱种族……有趣。”帝江目光闪烁,空间法则波动,不知在算计什么。
后土却微微动容,她从那新生种族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巫族煞气的、更加贴近生命本源的纯粹气息,这让她执掌的土之法则,隐隐传来一丝莫名的悸动。
三十三天,太阳神殿。
“先天道体?倒是好根骨,可惜……太弱。”帝俊看着河图洛书上显示的那一团微弱却纯净的气运光点,语气淡漠。
“女娲借此成圣,此族或有些许气运。不过,于我天庭而言,无足轻重。”太一抚钟而言,并未将这人族放在心上。
鲲鹏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并未出声。
昆仑山,玉虚宫。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天生道体,根基纯净,倒是可塑之才,合乎天道。”
碧游宫内,通天教主饶有兴趣:“万物皆有一线生机,此族虽弱,灵性十足,未来或有不凡。”
血海冥河,北冥鲲鹏,等等大能,或漠视,或好奇,或暗中推演,态度各异。
但无一例外,都未曾真正将这新生的人族,视为能与巫妖并列的“对手”。他们太弱小了,弱小到在这洪荒乱世,似乎一阵稍大些的风浪,便能将其彻底倾覆。
然而,所有大能都未曾察觉到,在那每一个人族血脉的最深处,那与盘古真血融合后形成的无形印记,正如同沉睡的种子,悄然吸收着那残留的创生功德与洪荒天地灵机,默默积蓄着力量。
人道之基,已立。
变数之种,已播。
这十二万九千六百个看似渺小的“先天道体”,站在东海之滨,仰望浩瀚洪荒,他们的命运,似乎一眼可见尽头。
但唯有那不周山巅沉寂的意志,与高卧九天的女娲圣人,隐隐感知到,这看似既定的轨迹之下,涌动着足以颠覆一切的……潜流。
人族,已出。
洪荒的棋局,悄然落下了一枚谁也无法预料其最终走向的……新子。